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矞散文】从喜欢书到热衷创作

(2020-12-23 11:25:44)
标签:

曹矞散文

从喜欢书到热衷创作

散文随笔

商洛作家群

陕西作家

分类: 随笔杂谈

从喜欢书到热衷创作

曹 

 

我从小喜欢书,更喜欢阅读写作。读书创作可谓我一生的特别嗜好,别无他求。

喜欢书,大概始于小学一年级。那时乡村还不曾有幼儿园,上学前父母和叔叔、姑姑只教我数数,认识很有限的十来个简单汉字。突然一个春天我开始上学了,背着小书包活蹦乱跳地从学校领取语数两本新书回来,那个高兴劲儿无以言表。

姑姑连忙用报纸将两本新书封皮包裹粘贴起来递给我,叮嘱我一定要爱惜书,好好用功读书。我双手捧着语文书用鼻子嗅了嗅,说:“这书真香!”

“不错。那是书香,书里有黄金万两,哪能不香?”姑姑教导我说。

上小学那时,除了教科书外,课外读物只有连环画。通过阅读连环画了解古今许多传奇人物故事,不仅字词量增加了不少,也开阔了视野,长了许多见识。

初中的时候开始想办法到处找书来读,向老师、同学和亲友借书。那时乡村书籍奇缺,能找到一本书来读如视珍宝。父亲是村支书,有时候他把村部订阅的过期报刊拿回来,我便一一翻阅浏览,找自己喜欢的文章仔细地读,有时还将文中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反复揣摩欣赏。

高中的时候学业繁重,但也利用课余时间找报刊来读,利用寒暑假阅读长篇巨制。《好逑传》《西厢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围城》等都是那时候阅读的。尤其读姚雪垠《李自成》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当读到慧梅出嫁的时候,读得我泪流满面,为人物命运担忧不已,可流泪过后又觉得自己好笑。我常常为作家们独出匠心的小说创作而击节赞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可以说,从那时起一颗作家梦的种子暗暗地播种在了我的心田深处。

读师范那几年,读到的报刊书籍更多,时间更充裕,收获也更大。不仅常常去学校阅览室阅读,也时常光顾图书室借书读。读了大量的唐诗宋词元代杂剧和明清小说,也读了鲁迅、胡适、茅盾、老舍、郭沫若、钱钟书、朱自清、冰心、沈从文、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季羡林、曹文轩、琼瑶、林清玄等现当代著名作家作品。其时,全国兴起文学函授热潮,我也报了北京“中国文学函授大学”进行学习,颁发了函大毕业证书。通过三年函授,了解了中国文学史,全面系统学习了文学创作理论,为后来文学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书读得多了,便想买书藏书。每到周末逛街,必到书店逛逛,看到好书即使省吃俭用也要将书买回来。此后十余年,每年都要订购四五种报刊,大概购买了两千多册藏书。却舍不得买一件像样的衣服,更舍不得买别人时常拿来炫耀的收录机。从那时起,便跃跃欲试开始文学写作,尝试着向报刊杂志投稿,常常收到退稿和编辑简单的信笺。但是,我从不灰心,一直坚持阅读写作。

师范毕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那年我才19岁,也许是因为热爱文学的缘故,我便当了中小学语文教师。每天早读,安排检查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同时,我也在背诵唐诗宋词和古代散文。如此日积月累,不断增强自身古典文学根基。每到夜晚,就在灯下不停地阅读或写作,尝试文学创作,摸索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发表处女诗作《故乡之恋(外一首)》。此后,诗歌、散文、小小说作品不时见诸报端,读书写作的热情更高了。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曾两次函授学习,终于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单从发表处女作开始至今,读书写作已30多个春秋。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0余篇,80多万字。作品收入《中国青年诗人精选集》《新诗百年·陕西卷》《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陕西卷》《时文选粹》《中华散文精粹》《共筑中国梦·中华人物思想文集》《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金榜集》(2016年卷)《祖国万岁——名家笔下的爱国情怀》等40多个全国大型诗文选本。30多次获得全国各类文学征文奖。《游子吟》《梦蝶的庄周》《婉约的女神》《温一壶佐酒的月光》《永恒的文赤壁》等作品被选为中高考月考或模拟现代文阅读试题。现已成为全国中小学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专家团队专家,中高考热点作家,上海文艺网第三届签约作家。

经过30多年的奋斗,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更优秀的作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不只是天赋不够,单从勤奋这点相较也不及。但是,我爱好文学的热情不减,将一如既往地热爱读书写作,执着追求文学梦,在不畏艰险攀登文学的珠穆朗玛峰的征途上,留下自己坚毅的背影和深深的足迹。

我喜欢书,爱读书,更钟情于文学。与书为友,以笔为耕,阅读不止,笔耕不辍,不亦乐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