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矞散文】庄子,一朵永开不败的奇葩
(2015-06-01 10:58:09)
标签:
曹矞散文庄子一朵永开不败的奇老庄哲学散文佳作商洛作家群 |
分类: 怀古抒情 |
庄子,一朵永开不败的奇葩
曹
生死名利淡然看,洞察人生即庄子。
单就独到和睿智而言,在先秦诸子当中,庄子的确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人物。庄子的思想博大而深邃,在当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时常觉得,庄子,其实就是绽放于世俗土壤里的一朵奇葩。
学习钻研先秦诸子的众多学说,我们就会深刻体悟到,孔孟擅长于“换位思考”,总能设身处地体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建立了以“爱人”(关爱别人)为核心的“仁义”学说;而老庄擅长于逆向思维,往往能从普通人不经意之处,发现颇有价值的东西,由此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到深邃的“老庄”哲学。
庄子看待世事和人生,极其深刻透彻,见解独到,不同凡响。勿用言及其他,庄子的生死观即是如此新颖别致,独到深刻,发人深省。
据《庄子·至乐》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这番话,挺让人思索的,透露出他对人生死的一种独特见解。乍看似匪夷所思,细思量却颇有见地。的确,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我们这些生命的个体,既没有形体,也没有气息,突然之间就滋生出一个小小的生命,开始有了气息和形体,后来逐渐发育生长成一个活生生的健壮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人就会慢慢苍老,身体各个器官就会生病或老化,甚或衰竭,导致人的死亡。人死后,就没有了呼吸,尸体开始腐化,从有到无,返璞归真了。
细细想来,人的生命的确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正如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意思是说,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相反,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无就没有有。至于难和易也是这个道理,二者是互相促成的,没有难就为所谓易,没有易也就无所谓难。老子为了使人们更容易理解一些,他老人家一连打了几个比方,他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话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做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看看,他老人家说得多好,多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说到人的生与死,其理亦然。没有了生就无所谓死,没有了死也就无所谓生,生与死也是互相生成,相辅相成的。人的生死,跟一年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变化是一样的,跟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生死是一样的,都有一个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这是新陈代谢规律的使然,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法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故而,庄子看破人间的生死,也看穿了滚滚红尘中的名利荣辱。庄子并不是官宦之家的贵族,他是地地道道的草根,而且家境十分贫困。那时他家常常以织履为生,弄得面黄肌瘦。曾经去向监河侯借粟,却遭到拒绝。据说,他的同乡曹商为宋王出使秦国,得到了宋王颇多赏赐,倏忽间成了暴发户。财大气粗的曹商对他不屑一顾,傲慢无礼,多次讥诮他贫困。然而,当机遇垂青于庄子,“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劝他到楚国去做国相时,他正“钓于濮水”,竟然“持竿不顾”。他毅然选择了退避,“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好一个“持竿不顾”!他竟然那么不经意地推脱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会,而把它视为无聊的打扰。当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问起不“往”的缘由时,他也不想让二大夫太难堪,只问了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两位大夫此时很有正常人的心智,就实话实说道:“宁生而曳尾涂中。”他这时婉言拒绝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有人或许说,庄子的思想未免有些消极,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庄子对待社会和人生不但不消极,反而颇为积极。庄子是俗世的土壤中滋生出的一朵奇葩,犹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高洁芬芳,卓尔不群。他所营造的展翅搏击在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形象,那种鹏程万里的英姿雄风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庄子认为,只有那些不偏执自我、不汲汲追求名利的至人、神人或圣人,才能达到“逍遥游”的最高人生境界。我们不一定完全认同庄子的观点,把这样的一种人生视为最高境界的人生,但是他的思想精髓我们应该接受。这就是人生在世,应该有宏大高远的志向,应该不断拼搏追求,正所谓“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在《庄子·人间世》中,庄子提出了“尊生”的主张。在庄子看来,世间万物,人的生命无疑是最宝贵的。因而,他教育后世的我们,不仅要尊重珍爱自己的生命,切不可自轻自贱、自暴自弃,而且更要尊重珍爱他人的生命。
不啻如此,庄子常常能从人生的绝境中发掘出光明的前景,指出一条实现人生困境中突围的路径。卫国的哀骀它丑得使天下人惊骇,照常人看来,这是人生的一种绝境。然而在庄子的笔下,哀骀它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内在潜能,使精神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面对生与死、存与亡、贫穷与富有、诽谤与赞誉、困厄与通达等一切变化,他的内心不为所动,平和、快乐、通畅而不失于愉悦,充满盎然的生机。他高超的德行就在于养成了无论任何外在事物都无法左右其内心的纯和平静。而正是由于他的德行大大超越了常人,人们都忘记了他形体的残缺和丑陋,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
这就是那个看破生死、淡泊名利、思想奇特、行为怪异的古代智者——庄子。
庄子,一朵绽放于俗世土壤里的奇葩。这朵奇葩永开不败,大放异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