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矞散文】独坐幽篁里


标签:
曹矞散文独坐幽篁里诗人王维辋川陕西作家 |
分类: 怀古抒情 |
独坐幽篁里
曹
王维爱独坐,更爱独坐幽篁里。
山林幽篁,是属于王维的。辋川,终南山,是他心灵的栖息地。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此山水绝佳,风景独秀处,更有独爱幽静的王维,或弹琴,或长啸,或弹琴复长啸。时而吟诵,时而禅悟,观摩自然,聆听天籁……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之上。山光悦鸟性,清泉空人心,多么美的幽静山林啊!
清人李锳说:“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不错,诗人的确高明,仅寥寥数语,便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艺术境界。诗中暗含禅意,却并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是画家,更是音乐家。他的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绝妙结合。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和文学家对色彩与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这一刹那间所特有的空寂幽静的境界。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体察、潜心默会是分不开的。
山愈深,林愈密,就愈空寂,愈显幽静。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音乐是何其丰富多彩啊。而诗人王维又是懂得大自然音乐的乐师,他也欣然加入了演奏大自然音乐的交响,并为之增添了美妙动人的音符和旋律,不时在空谷山涧之间如水波荡漾……
正如南朝王籍的诗所描绘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只会愈见空谷之空。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王维寄情山水,不只喜独处深山老林,且最好独坐幽篁里弹琴。独坐幽篁里,享受一份独有的恬淡幽静,岂不更是一种美妙的人生境界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我第一次近距离的认识王维,便是源于他的这首《竹里馆》。
诗人王维,置身于山林幽篁,月下独坐,弹琴长啸。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此时的明月,便是王维的知音,宛然是他的红颜知己。
故而,诗人常常将满腹的心事,寄托于明月,像李白那样痴情,却是用叮叮咚咚的古琴,向空中一轮皓月,尽情倾诉一腔衷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
请君侧耳聆听,仿佛诗人王维又在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中写景,自然清新,不露丝毫雕琢痕迹,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意境自见。不禁令人击节赞赏,惊呼大有渊明遗风!
“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细细品味诗中意境,始觉苏轼评价之中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青松、清泉、翠竹、青莲,可谓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恪守高洁品性的人生态度。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托物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王维的人生大志,也隐藏在字里行间,暗藏于山谷明月清风之中。
王维遭受贬谪,但他顺应天性,怡然自适。超然于物外,神游于八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在这里隐居,弹琴,长啸,写诗,作画,品茗,听晨钟暮鼓,看花开花落。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诗人王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偕忘,淡定清雅。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细想当今之世上,如王维东坡者,寥若晨星。
半官半隐的诗人,沉醉于辋川的山水间。
空山幽篁及明月,抚慰一颗孤寂的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