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矞散文】吃苦与享受
(2013-09-11 08:55:27)
标签:
曹矞散文吃苦与享受思想火花人生感悟商洛作家群 |
分类: 随笔杂谈 |
吃苦与享受
曹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按照肯不肯吃苦、懂不懂得享受,将世人分为这样三种类型。我以为,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数轴,这个数轴分为四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般来讲,我们奉行的是先苦后甜的人生逻辑,青少年时期要先吃苦学习和创业,到中老年以后逐渐开始享受生活。可是如今新生代的青少年,他们一开始就追求生活享受,不肯吃苦学习,更不想艰苦创业。只想躺在父辈们撑起的大树绿荫下,尽情享受一片悠闲与清凉。试想,有朝一日,这棵大树被狂风击倒,或是枯干老死了,他们将如何度日呢?
你看我父亲他们这一辈人,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他们经历了战乱和饥荒的岁月。他们什么样的苦难都曾经历过,过惯了穷苦的日子,因而他们特别能吃苦耐劳,不大讲究生活上的享受。
再看我辈现今已四五十岁这代人,我们生在建国之后,虽没有经历父辈人那么多战乱饥荒的日子,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吃了不少苦头,对生活有着比较深刻的认知。因此,我们这一代人发扬了父辈人的优良传统,也能吃苦耐劳,信奉先苦后甜的人生哲学。而我们这代人毕竟长在红旗下,没有父辈们吃的苦多,生活水平也要高一些,所以既能吃苦,又懂得享受生活。
瞧瞧如今儿女这一代人吧,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完全可以说是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他们很少吃苦,劳动也少,生活比较舒适,生活水准较高。他们把祖辈和父辈忆苦思甜时讲的生活故事,完全当作老辈人讲古今一样去听。正因为他们吃苦少,生活好,衣食无忧,才导致了他们缺乏进取心,怕吃苦,贪图安逸享受的毛病。
古语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人追求做人欺压人的“人上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坚决摒弃,但是它所阐述的先苦后甜的道理是无比正确的。我们既不能像父辈那样,只知道吃苦,不注重享受,也不能像当今的新生代,不肯吃苦,讲究享受。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苦乐观: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一边吃苦,一边享乐。
作为一个人,首先是来吃苦的,其次才言及享受。所以我们首先要有吃苦的意识,要学会吃苦。要知道一切知识学问和本领,都是在苦中得来的。我突然想起了《悯农》这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干一番事业,有大作为,就必须能吃苦,会吃苦。
吃苦是一种本领,先苦后甜是一种人生哲学。“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但愿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都能吃苦,学会吃苦,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在尽情尽兴地品味人生苦乐滋味的同时,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修身养性学本领,腹有诗书气自华。
少壮勤奋多吃苦,双手劈开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