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第一水旱码头
(2012-07-22 19:53:00)
标签:
曹矞散文漫川古镇水旱码头山阳文史陕南边陲 |
分类: 随笔杂谈 |
山阳第一水旱码头
曹
山阳县第一个水旱码头在哪里?无容置疑是在古镇漫川关。那里的商贸历史非常悠久,至明清时期建立水旱码头,其商贸经济达到空前繁荣。
漫川关古镇,位于山阳县东南边陲,距县城约95千米,与湖北郧县上津镇接壤,因地貌广阔、水域宽衍而得名,素有“小江南”之称。它面朝鹘岭,背靠龙山,斜倚郧岭。镇内有金钱河、靳家河、纸房河、万福河四条主要河流汇聚,缓缓流过,造就了漫川关古镇一派山色湖光的水乡风光。
漫川关古镇的历史,同中国历史一样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官府都在此设防,素有秦楚咽喉之称,“朝秦暮楚”的典故即源于此地。
漫川关古时有街道两处:一是金钱河畔的水码头明清街,俗称“小汉口”,主要接纳来自南方的船帮商客;二是沿靳家河畔的旱码头明清街,俗称“蝎子街”,主要接纳来自北方的骡帮商贾。两处古街中间隔着靳家河、如意山(也称水码头梁),相距一华里许。水码街坐落在薄岭段金钱河以东,位于如意山南麓,街长约一华里。后因洪水冲毁,如今大体街貌仍依稀可见。此处的“环流太极”和“靳金交汇”两大奇观闻名遐迩。旱码头明清街即现在保存下来、经过整修的明清街,依山傍水,古色古香,古风古韵犹存。旱码头中心地点就是鸳鸯双戏楼对面的马王庙(即船帮会馆)。这里有栓骡子的地方,有存贮货物的房间,有客商旅馆,还有他们看戏娱乐之处——鸳鸯双戏楼。据说当时山阳境内有两条骡马古道:一条是西古道,走箭河,穿七里峡,越长沟,出薛家沟至山阳县城,通商州、西安、关中,直至山西、兰州、新疆;另一条是北古道,穿法官,翻鹘岭,越高坝至山阳县城,然后与西古道汇合北上。
山阳古时称丰阳县,其商贸中心却在漫川关。明清时的漫川关,是陕鄂交界著名的商贸集市,占尽了天时地利之便,比那时的丰阳县城贸易还要热闹繁荣。据《山阳县志》载,西晋泰始二年(266)设丰阳县,县治就设在丰阳川。东晋前秦曾于丰阳川置荆州,据郑樵《通志》载:“前秦苻坚皇始年间(351——354),苻融遣苻菁掠上洛,于丰阳川立荆州,以引南金奇货弓竿漆蜡,通关市,来远商,国用充足而异贿盈积”。 据《敕修陕西通志》载,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上庸郡治所迁往漫川关,分丰阳县地增设漫川县,北周保定三年(563)又并入丰阳,明成化十二年(1475)设巡检司,清为里,民国为镇。
明清至民国初年,漫川关商务繁荣,仅旱码头就有“三百余家铺户”,有泉盛源号、樊盛恒号、洪顺泰号、金隆昌号、黄聚兴号、徐贸源号等大字号商铺达10余家。至于水码头究竟有多少商铺,因街道冲毁、资料缺乏已不可考。经走访调查,估计至少也有百余家。漫川关旱码头是骡帮和船帮对接交易的中心市场,船帮在旱码头建有武昌会馆、湖广会馆(据说被毁),骡帮(盐帮、西马帮、北马帮、关中帮等)集资建有北会馆(山西会馆)、骡帮会馆。每年三月三为骡帮会馆贸易交流会,晚上要在骡帮会馆前的鸳鸯双戏楼唱大戏;五月端午节是船帮会馆贸易交流会,要在水码头街的船帮会馆前航运水道上举行声势浩大、热闹非凡的划龙舟比赛,夜晚依然放在旱码头鸳鸯双戏楼唱大戏。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漫川关就是一个商贸极其繁荣之地。这里上接丰阳,下连郧西,昔日水陆双通,骡马商船不绝,水旱码头昼夜繁忙,街市铺户多达四五百家,成为陕南边陲著名的商贸重镇之一。《陕西通志》写漫川关是“南通吴楚,北连秦晋”。 “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可见其当时商贸是何等繁荣昌盛!至今,漫川关仍有“十户九商”之说,女人摆摊,男人下田。今日漫川关的骡帮会馆、北会馆、武昌会馆、鸳鸯双戏楼等古建筑群,正是昔日商贸经济极其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
如今,登上如意山(即水码头梁)最高处,极目远眺,太阳明媚地照耀着靳家河彼岸的古镇,照耀着不断泛着金光的曲曲弯弯的金钱河,照耀着薄岭“环流太极”的诗意山水,照耀着重峦叠嶂无边无际流淌的绿色。瞧,河道九曲十八弯,河水缓缓流淌,犹如一条银色的飘带,不停地在风中舞动。当地老人告诉我,当年漫川古镇水陆两路货运畅达,从这里乘船入湖北,可以直抵郧西古城,到达武汉;陆路运输也很壮观,骡子队伍庞大,摆起长龙阵势,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盘旋,一直北上,抵达西安。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商贸经济繁荣的场面:一边是数十艘木舟往来如织,纤歌此起彼伏的景象;另一边是成群结队的骡子驮着沉甸甸的贷物,跋山涉水,直奔骡帮会馆而来,洒下一路“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铃声……
那时候,这里山河壮丽,水波荡漾,往来舟楫穿梭如织,成群的骡队踏歌来去。漫川这个素有“南通吴楚,北连秦晋”的水旱码头,定是一道异常美丽、经济繁荣、充盈着蓬勃生机的风景线。不然,人们何以“小江南”之称而盛赞呢?
2013年10月,散文《山阳第一水旱码头》原载于2013年第3期(总第22期)《商洛文化》“散文之窗”栏目。同时,本文入编山阳县政协文史资料第十八辑《丰阳第一事》“设施篇”。2013年10月25日,此文入选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编选的大型精装文集《美丽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