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之旅》之三:游览三亚小洞天

标签:
海南之旅神州览胜椰风海韵美丽三亚大小洞天 |
分类: 怡情山水 |
游览三亚小洞天
曹
6月15日中午,游览三亚著名的国家5A级景区小洞天。
去小洞天观光是整个游程安排的重要项目,孙导在行进的旅游专车上就笑着说,今天去游览的小洞天,是整个三亚风景中最优美和人文景观最厚重的地方,那里才是真正有着我国南方马尔代夫之称的旅游胜地。许多名人包括江泽民总书记都曾亲临游览过此地,并留下了赞美的题词。清朝老佛爷慈禧太后也有碑刻留于此。唐代高僧鉴真曾在此建寺,传播佛教文化。还有近六千年一直永葆青春的不老松等等。当然,导游的解说既是在缓解我们旅游过程中的疲惫,也是在吊足我们前去观光的胃口。
一到三亚小洞天景区门口,我们就看到碑石上刻着“道可道,非常道”,地面上有一幅巨大的太极八卦图,盆景拼出“道法自然”四个汉字,彰显出这是个道家圣地。
午后的阳光似乎有些火辣闷热,我们这些来自祖国中部地区的游客,还是有些无法适应热带气候的特点,感觉到强烈的阳光照射使得我们的眼睛和皮肤有些生痛。游客纷纷撑起了花花绿绿的遮阳伞,使得原本就五彩缤纷的景点,更加显得色彩明丽起来。
我们去时游人很多,景区门口不远处停了好多旅游专车,售票处说已经没有景区导游。但是不要紧,给我们每人配发了一个电子导游仪。每到一处小的景点,电子导游仪就会自动地给游人作精彩的解说。看着景区示意图,我们放弃乘坐游览车,决定沿着海岸边上的绿荫走廊步行观光。因为这样既可以来回确定线路仔细游览各处景点,又可以避开客流高峰。透过海边绿树的罅隙,远望茫茫海面,海天连成一线,仿佛已是世界的尽头。注意聆听海浪的声音,感觉非常柔和。嗅着清新的海风,我仿佛闻到了大海的味道,有了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好像自己已经融入了这方天地里。感受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让人宁静致远。
沿途都是高高的椰子树遮盖着从天空投射下来的阳光,有许多不知名的绿色植物,翠绿中透出阵阵清香。偶尔有阳光从椰树叶间散落下来,映射在行人的脸上或者路旁的绿色植物上。微微的海风吹来,头顶上的椰树叶和路两旁的草木发出簌簌声响,在海浪呼吸声的伴奏下,形成一种天籁般愉悦心性的旋律。
漫步于由碧海与翠绿组合而成的绿色长廊里,眼前的一切似乎让我走进了由山海树有机巧妙组合而成的一幅幅古朴而优美的巨型画卷。小洞天胜景使我领略了大海的博大辽阔和青山的俊秀明朗。当我们看到江总书记那“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摩崖题词时,一种触景生情的感慨油然而生,自古江山多胜景啊!
来到小洞天以后,才知道这里曾是唐代高僧鉴真率弟子西天取经海归时登陆的地方。高僧鉴真之所以于此选址,进而建寺讲学泓法,传播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主要是因为看重了这里的“福寿南山”和“洞天福地”,以及这里厚重的人文思想。我不知道《西游记》是否在取材上有赖于此,但可以肯定书中主人公的原型塑造与此地有关。孙导告诉我们,此地还有一处大洞天,但时至今日没被人们发现。虽有史书记载,但多次寻觅都是无功而返。于是,当地人就把大洞天当成神仙居住的地方来想象和祭祀。人类是需要美好的想象和精神寄托的,并把它作为生存的理由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祝寿的时候,我们常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句话。到了这里,我才见识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和不老松的真景。两块巨石分别刻着“寿”和“南山”几个大大的红字,两个人坐在两块巨石之间,一前一后伸直双臂,摆出“比”字造型,由此便构成“寿比南山”。游人很多,都在排队等着照相。我和同伴文友也在那里等候,摆“比”字造型,拍照留念。望着源源不断的游人靠在“寿”字石刻上摄影留念,一种对于生命的憧憬和祝福在心里油然而生。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祝愿生活美好,生命永远年青。
寿比南山的背后就是不老松。不老松源自它的“不材”。它不能打家具,不能造船,不能烧火,而且树越长越空。对人类没什么用途,所以也就没人砍伐。可见是它的无用成就了它的长寿。这棵不老松,经过科学考证已存活5600年,至今依然精神矍铄,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五六千年的风雨沧桑,使得这株不老松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生命之树常青的一个见证。于是,一批批善男信女采用系红绳子或红绸子等方式进行祈福,以求一生平安幸福。石阶的围栏上挂满了红布条,都是游人祈福时留下的,红红的一片,十分醒目。
小洞天主要以海面湾弧、海浪平静、云深林翠、岩奇洞幽而著称于世。景点挺多的,龙王别院、自然博物馆、椰林海滩,海龟石雕、转运石等等,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