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山泉石上流》被《商洛文化》2009年第2期刊发
(2009-07-26 19:33:36)
标签:
曹矞评论商洛国画美术家文化 |
分类: 喜讯喜报 |
清风山泉石上流
——杨品国其人其画解读
曹
杨品国,1974年8月出生于秦楚文化特别厚重的千年古镇漫川关。他深受秦楚文化的熏陶,少年时代就喜爱绘画,每每看到书报上的精美插图或古典名著中的人物绣像,就爱不释手,总要反复临摹学习。
由于那时候家里贫穷,买不起画笔和颜料,杨品国就用铅笔或钢笔在废报纸上涂抹。父亲虽然不知道凡高和塞尚,但是看到儿子专心致志作画的样子和涂抹出来的画,就觉得儿子将来准会在绘画方面有所作为。于是,他父亲就领着他跋山涉水到几百里之外的县文化馆和商洛师范去,拜师求教,请老师指点。后来,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自己勤奋刻苦的努力,他的绘画水平迅速提高。初二时,他的一幅习作《竹子》在商洛市中学生绘画比赛中获奖。这个奖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使他初次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艺术的乐趣,激发了他要当一名画家的远大理想。
1995年,杨品国考上了商洛师专艺术系。大学读书生活,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他经常跋涉在高山峻岭之巅,穿梭于青山绿水之间,领略山川河流之秀美,寻找绘画艺术之灵感。那飞瀑清泉,那危岩峭壁,那山野牧童,那小桥流水,无不渗入他的丹青妙笔。大学期间,他的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其中《山魂》荣获全国大学生书画大赛优秀奖,并曾在国家美术馆展出。
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发展必然伴随着艰苦的磨炼和蜕变。 杨品国先生也不例外。他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虽身处商洛山中,但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他甘愿淡泊名利,一生钟情于美术事业,有着自己对艺术的美好憧憬与执着追求。
在当今社会,处在俗世却不为世俗所动,不为名利所惑,能够耐得住寂寞,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潜心搞艺术的人有之,但为数不多。然而,杨先生就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一个。他深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他善于从被誉为中国当代的保尔——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感人事迹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以屈原、陶渊明、司马迁等古代先贤志士为榜样,时时鞭策自己,激励自己。除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以外,他总是把每周行事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井然有序,使自己的生活忙而不乱,充实而有意义。时而带领好友和学生外出采风,时而兴致所至挥毫作画,时而沉思探求画技,时而携带作品参加联展……正是他刻苦追求,不停地探索,才有了他如今艺术大树的葱绿繁茂,缀满枝头的累累硕果。
杨先生的绘画以国画为主,兼之油画,多以商洛山水为题材,既有工笔,也有写意。既表现出商洛山北方山水的雄伟气魄,又流露出商洛山南方山水独有的灵秀风韵,突出表现了商洛山水的野景、野情和野趣。他十分讲究构图的奇巧清新,追求意境上的清新隽永,含蓄深邃。仔细赏读他的绘画,似有一种无形的气韵在暗暗潜流,蕴无限之意于尺寸之外的高妙境界,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杨先生的山水画,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整个画面的和谐统一。既具有刚与柔的统一,苍与润的统一,笔与墨的统一,又有语言与图式的统一,悦目与耐读的统一,整体气势与局部细节的统一。他的国画遵循着一种构建对立双方和谐统一的二元化逻辑。既提倡“以素为贵”,又要求“随类赋彩”;既提倡画外功夫,又注重心手相应;既强调“意在笔先”,又突出“趣在法外”;既追求阳刚之气,又醉心于阴柔之美。
纵观杨先生创作历程,解读其国画作品,便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绘画艺术不懈探索的轨迹。从步入商洛师专时获全国大学生书画大展金奖的《山魂》到1996年被中国诗书画研究院收藏的《千山万水》;从1999年12月澳门回归在山阳举办的个人画展到2001年在全国群文书画大展获铜奖的《南国水韵》;从2001年“中山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诗书画大赛获铜奖的《魂系中华》到《秋山秋水秋风》在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获金奖,并在美国、英国等六国相继展出;从2002年6月通过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书画评定特授予“WTO书画家”到2006年6月《荷塘清韵》获“和谐杯”全国诗书画作品大展一等奖,并授予“首批全国文化和谐使者”荣誉称号;从2008年8月应北京上苑艺术馆特邀,携带独自创作的50米巨幅长卷《丰阳览胜图》等8幅山水画进京参加全国迎奥运书画作品联展到同年9月《吕祖修道上九峰》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芮城首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大展获优秀奖,并入编《名家作品·获奖作品集》……你看那重峦叠嶂、云绕峰间、清泉石上的流动,远山天地一色的交融,近处山居人家的恬静,鸟语花香的欢快;你看那新奇巧妙的构图,骨法用笔的遒劲,斧劈皴法的运用;你再看那气韵生动的笔墨,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的笔法,刚健丰润、淡雅质朴的风格。其技法的灵巧,笔墨的色彩,包含的韵味,无不给人以强烈的心灵感应和美妙的艺术享受。
中国山水画中的神态伦理思想,是画家追求道德境界、真理境界和审美境界这三者最完美的结合与交融的结晶。山水画家们始终重视道德境界的物化,真理境界的探求,审美境界的提升。“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历来为文人画家所重视。他们认为只有修养好内在的人品,才能提高绘画的品位。绘画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有一等心胸,方有一等绘画。要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并不只在于你手下笔墨技巧,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内在心灵的修炼。
艺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要不断地提升多方面的艺术素养,尤其要注重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唯其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出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新的艺术坐标。杨先生深谙其中道理。近年来,他为人行事更加谦逊,更注重于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潜心于艺术境界的精进。虽然身处商洛大山之中,但是通过多种途径经常与省内外书画名家交流,得到了何首巫、何文玉、张哲珠、罗青等名家的指导。他崇尚自然美,决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虚心学艺,向前辈请教,与名家切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艺术素养,努力向更高的艺术目标迈进。
2009年3月29日,经中国书画家机构及润格委员会审定,给杨品国先生颁发了国家一级美术师任职资格证书。近期,杨品国先生正在酝酿创作15幅新作,筹备参加9月中旬将由中国书画国际交流中心举办、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庆祝建国60周年一百位书画家香港作品展”活动。我们真诚地祝愿他在国画技艺上精益求精,再接再厉,凭借自己的天赋、勤奋和睿智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在书画艺术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