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亚信安全
亚信安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81
  • 关注人气:5,6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更安全地使用 PDF 文档

(2013-02-27 17:26:05)
标签:

软件应用

it

作者:趋势科技

Adobe Reader 最近出现新的零时差漏洞攻击,不禁会让人思考,是否有更安全的方式来使用 PDF 文件。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在使用 PDF 文件的同时降低风险。建议做法如下:

保持 PDF 阅读器的版本始终为最新,使用内建的自动更新功能,或直接从厂商网站下载。

如何更安全地使用 <wbr>PDF <wbr>文档


首先是每次都必须重复强调的,保持 PDF 阅读器的版本始终为最新。很多受欢迎的 PDF 阅读器都内建了某种形式的自动更新功能,因此这一点不难做到。要小心从不知名网站下载来的“更新”,因为有可能遇到恶意软件伪装的“更新程序”。请使用内建的自动更新功能,或直接从厂商网站下载。

这里先不提那些老生常谈的建议,例如不要打开可疑文件或网站等。现在让我们假设攻击已经出现,并且使用了一些看似正常而无法轻易分辨的手法,例如黑洞垃圾邮件攻击

你可能会以多种方式接触到恶意 PDF 文件,但大致来说,可以归类为在浏览器内,或在浏览器外部两种方式。浏览器内的攻击是指,PDF 文件会在通过插件或浏览器本身的功能,直接在浏览器窗口中打开。例如漏洞攻击包就是让用户通过浏览器接触到 PDF 文件的例子。

另外一种则是在浏览器外进行的攻击:文件经由邮件程序或浏览器储存到计算机上,然后用 PDF 阅读器打开。

对于浏览器内的攻击,你可以做的就是尽量不要使用插件打开PDF 文件。Google Chrome Mozilla Firefox 都可以不借助外部程序,直接使用内建功能打开 PDF 文件(Chrome 浏览器内建了这样的功能,Firefox 则需要下载一个插件)。想要使用这个功能,可能需要先关闭 PDF 阅读器安装到浏览器中的插件,不同浏览器可能有不同的作法。

至于浏览器外的攻击,通过 PDF 阅读器软件打开 PDF 文件,一个常见的建议是避免使用 Adobe Reader,但这并不是万灵丹。第三方阅读器也不能幸免于漏洞攻击。使用不同的 PDF 阅读器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作法,并不能真正提供太多保护。

PDF 阅读器通常会有些选项可以增强对恶意文件的防护,只是通常会牺牲部分功能。例如 Adobe Reader 的受保护视图功能,可以通过内建的沙盒技术打开 PDF 文件,但代价是无法打印、全屏幕显示,以及存储附件文件。这样的限制让漏洞的攻击变得更加难以成功,而且其他阅读器也都有类似的功能,同时也需要牺牲部分功能:减少功能以提高安全性。这些功能并不一定都是默认开启的,所以最好检查一下当前的设置,并将其启用。然而这些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一些精心设计的漏洞攻击依然可以绕过这些限制。

这就和 Java 的情况类似,要提高 PDF 安全性,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将其从浏览器中移除。幸运的是这样做不会导致任何功能上的丢失(仅针对某些浏览器)。虽然并没有保证万无一失的作法,但这些建议将有助于尽量减少可能的风险。

@原文出处:How To Use PDF Files More Safely

 

 

本文版权为趋势科技所有,对于非赢利网站或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以及原文链接。谢谢合作!

http://www.iqushi.com/images/blog_1.jpgPDF 文档" TITLE="如何更安全地使用 PDF 文档" /> http://www.iqushi.com/images/blog_2.jpgPDF 文档" TITLE="如何更安全地使用 PDF 文档" />
http://www.iqushi.com/images/blog_3.jpgPDF 文档" TITLE="如何更安全地使用 PDF 文档" /> http://www.iqushi.com/images/blog_4.jpgPDF 文档" TITLE="如何更安全地使用 PDF 文档" /> http://www.iqushi.com/images/blog_5.jpgPDF 文档" TITLE="如何更安全地使用 PDF 文档" />
http://www.iqushi.com/images/blog_6.jpgPDF 文档" TITLE="如何更安全地使用 PDF 文档"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