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高中女生煽动性照片被公开谈起~~~

(2010-03-29 15:05:36)
标签:

趋势科技

社交网站

煽动性

隐私

it

我们常听说某某的部落格上锁照片或内文被破解,然后原本是私密分享的隐私,成为传遍大街小巷的公开秘密。以下这篇文章是趋势科技美国分公司的 Lynette T. Owens 所撰述,文中虽然是以美国高中生的案例来说明,但仍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我认识几家长在去年成了社交网络网站的常态使用者及大力推荐者。多数人利用这些网站来和位在远方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络(大多在分享孩子们的消息和照片),及满足他们对老同学或旧同事近况的好奇心;而很少或几乎不会利用这些网站来结识陌生人。根据Pew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在2千2百名受访的成人中,超过89%以上使用在线社交网络和他们已经认识的人进行联络。

 

但是社交网络网站的本质是一个同心圆的网络,你的联络圈和其它人的联络圈虽不是完全的吻合,但有着不同程度的部份重迭。因此,考虑使用何种隐私保护,对你和对你自己的联络圈或联络圈中朋友的联络圈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因为你对隐私的定义和其它人的不见得相同。

 

上个月,两名对个人档案已做了最高隐私设定的中学少女,在学校对他们在去年夏天张贴在MySpace中的个人煽动性照片做出处份后,对学校进行控告(two teenage girls sued their high school)。这两名少女认为只有他们给予许可的对象才能看到这些照片。这的确是很合理的认定。

 

造成这两名少女被惩罚下场的是信任圈的破坏。在可以接触到他们个人档案的朋友圈中,有人看到了这些照片,然后看到照片的人将这些照片和圈外的人分享,最后这些照片就落入了中学校长的手中。

 

学校所做出的反应是,不让这两名皆是运动员的女学生参加秋季的校外活动,并要求她们向运动委员会道歉及参加辅导课程。学校的学生手册引述,如果运动员学生在校内外的行为有损校誉,或对校园环境造成分裂影响,则将不得再代表学校参与活动。而这两名女学生所提出的法律诉讼则是提出公民权益受到玩弄(特别是言论自由权)。学校被质疑如何来适度界定包括了在线活动的行为规范。而朋友们则考虑改变他们与其它人关系间的度量标准。

 

不论这个案件将会如何收场,也不管你会站在哪一方,在这次的事件中已有几个教训可学得:

1. 即使使用了最高的隐私设定,仍不能避免被你给予特权阅读张贴内容的朋友,将你张贴的内容公开。因此,每次张贴时请先三思。家长应该要告诫孩子将个人的事刊登上网络的危险性。可以引用这个案例来说明,管理隐私首重做对选择,接着则是使用技术来支持所做的选择。家长自己则需做好榜样。不要张贴你自己,你朋友,或你亲戚不愿被多数人看到或知道的照片和文章内容。

 

2. 隐私的定义因人因事而异。有人曾经询问我是否可以张贴我孩子在在线的照片。由于张贴的内容,我婉拒了对方(对我来说该内容太过公开化了),但很感激对方事先向我询问。 学校要求家长填写一份同意书,同意(或不同意)校方为在不同的宣传文宣上推广学校来拍摄孩子们在校园中的照片。有些家长对此没有意见,而有些家长则很介意。这都跟选择有关,也不应该理所当然认为所有的人对什么是隐私及什么不是都有同样的看法。让孩子知道你如何看待隐私及如何尊重他们隐私。
 

3.孩子们在线的安全和数字公民权最终是父母的责任,但家长需要借助校方的协助来指导孩子。在这次的案例中,虽然少女错在不该张贴照片,但如果他们的父母和学校曾警告过他们如此做的结果可能为何,那么这次的事件或许不会发生。家长和校方的权责边界模糊不清,而他们对可接受孩子使用因特网的管理范畴各该涵括多少也不明确。但与其各自闭门造车,互助户动的模式可更有效处理这类的事件。印第安纳州这两名女学生的事件彰显出了因特网如何深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及为何教导关于数位公民权是学校与家长的优先任务。

 

在法律上当然对你和孩子的个人隐私有其定义与保护,如和校方分相健康纪录等。但在社交网络网站上的隐私则是另一码事。好消息是,保护你自己和孩子的隐私是操控在你和孩子的手上。尽管社交网络网站为他们的隐私管控能力受到多方责难,技术永远是无法取代良好的判断力。

 

欢迎订阅虾米说安全

虾米推荐: 

趋势科技闪电杀毒手v2.5:解毒快手清毒我最快

上网无忧电子眼(WTP):网页威胁防御工具帮你拆除黑心链接 

趋势科技网络安全专家(TIS20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