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 从 访 古
标签:
北塔后生福禄绝作聂氏黎平杂谈 |
龙迅
永从,这一地名,早在元朝时期,就出现在湘楚的版图上。经过元、明、清、民国四个朝代的兵燹战火,六百多年的风云变幻,这个英名于世的古县城池,至今,却成为苗岭的一个著名侗乡村落。
六月,我们冒着炎热的酷暑,从黎平驱车,翻越森林茂密的二望坡,穿越中潮万亩粮田大坝,来到了山青水秀的永从。举目四顾,但见这里青山环抱,树木峥嵘。溪水交错,福禄江东流。乡前村后,田野绿色,稻浪千重。长龙的车队,从村前公路奔驶而过。这里的城池、古道、石板花街、花桥、鼓楼、封火墙式建筑、乾隆赋诗《子月》等人文景点,相互交融,却处处洋溢着县邑古镇的风雅。
永从县衙门,在今永从中学内。《黎平府志》记载:元代,建置为福禄永从司。明正统六年(1441年)废司,置永从县,隶属黎平府。《黎平县志》:1941年撤永从县,县城迁至今从江县丙梅镇。
时过境迁,物换星移。永从县古衙门,早已作古了。我们来到永从中学时,听到的是朗朗书声,见到的是现代教学楼房,能证明这里是永从县府衙门的,只有树立在校园内那块“永从县”的殘碑了。碑文记载:永从县,北接黎平,南抵广西三江,辖永从、八落、丙妹、西山、大年等五个图里(乡)。城内有府衙门、城隍庙、孔庙、观音庙、学堂、五虎庙、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筑有周长五华里、高一丈二、宽一丈的城墙,城墙东西南北各开设有城门。南门为承流门,北门为京拱门,西门为奋武门,东门为朝阳门。每个城门都建有城楼炮眼,架有火枪土炮,均有重兵守。
场坪,是县府衙门壮丁骑马射箭、舞枪弄棍的练武场所,在奋武门西一公里处,面积约为10亩。这里是县城要塞之地,也是军家必争之地。明朝皇帝朱元璋命令楚王朱桢统军10万兵马,前往黎平镇压侗族农民起义军吴勉时,曾在这里发生激烈的战斗,楚王朱桢、损兵折将,不敌吴勉,退守靖州。万历年间,明军黎靖参将邓子龙曾率官兵一万多兵马,也这里镇压农民起义军,结果受到农民义军的沉重打击,败退永从。
笼珠楼,又称为北塔,在下寨600米的田坝中。《永从县志》记载:笼珠楼,高七层,木质结构,颇为雄壮辉煌,上下檐角,挂有铜铃,铜铃迎风摇动,响声悦耳;登楼瞭望,心旷神怡。古人曾为北塔题诗一首:
塔遭匪患几春秋,
熟料于今又转修;
三山外立长春景,
二水中分福禄州;
七层瑞气冲云露,
八面文光应斗牛;
天下太平无事日,
定游永从笼珠楼。
从这首诗中,我们了解到建塔的一些历史背景,是这里遭到匪患后重修的北塔,诗中描绘了北塔雄伟壮观姿态,重修北塔是先民一种精神寄托和地方社会渴求维稳的体现。然而,笼珠楼重修后,天下并非太平,永从连年战火,到了清代晚期,重修的北塔又再次被战火烧毁了,给人们留下了遗憾,但是北塔边,有一株与笼珠楼同龄的桂花树,桂花树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打,战火的煎熬,却依然秀美常青,秋喷芳香,成为人们观景闻香的场所。这里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天晚上,桂花树化为一位英俊的后生,到很远的贯洞侗寨行歌坐夜,与腊乜(姑娘)们对唱情歌三天三夜。歌声悠悠,歌声沟通了他们的爱慕之情,歌声流露了相见恨晚的情意。惜别时,腊乜们送上了珍贵的袜垫、头巾、枕套等信物,且问后生哥家住何方。后生哥答曰:永从北塔。之后,腊乜们时常思念永从北塔的后生哥,不久,她们爬山涉水来到永从打听北塔后生哥,寻遍了永从,也没有北塔这个寨子。永从一位善良的老人对几位姑娘说,我们这里确实没有北塔寨子,只有一座北塔,不信我引你们去看看。几位姑娘在老人的带路下,来到塔边,姑娘们抬头望望塔傍的那棵桂花树时,感到十分惊讶,只见树枝上挂满了前不久她们送给北塔后生哥的袜垫、头巾、枕套等信物。老人看姑娘们惊诧的样子,问及原故,姑娘们将事情经过告诉了老人,老人也感到不可思议。当她们启步离开北塔时,一阵山风吹来,塔上的铜铃,迎风摇响,此起彼伏,就似前不久北塔后生哥唱过的情歌一样。人与桂树,实难相连。姑娘们告别北塔桂树,流泪而去,情歌更是悲切。
子月庵,是永从一处颇有传奇色彩的景致,距北塔约1公里,在满团寨边。相传,此庵是清朝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出游江南时,在永从留下一桩男女私情的绝作。遗憾的是,这一绝作被太平天国军石达开率兵从广西三江打进永从县城时,一把火把子月庵焚烧了。至今,这里只有几个被火烧殘的石礅遗址了。清代一则轶事中说:乾隆皇帝出游江南,到永从县,逗留了数日,巧遇满团寨貌美的聂氏子月村姑,乾隆皇帝,一见动了龙心,几番云雨之后,欲娶聂氏为后妃,又恐皇后知道后找麻烦,假若将子月留在这“天高皇帝远”的永从县,又恐怕被他人横刀夺爱,于是,乾隆私下出些银两,请山民,在满团对门寨后的半山坡上修建一座子月庵,为聂氏后妃居址。乾隆回北京后,由于思念聂氏,夜不能寐,赋诗《子月》寄予:
京都遥想永从月,
满团美女朕相思。
尧天播下龙种子,
含黛远山是宫阙。
读了乾隆诗句,使人有几分愁绪,几分失落,也有几分感悟:永从的佳人美女,山光水色,实在倍感贵为天子的乾隆之心,也实在是一代名县美女落尘于世的历史见证。
接官亭,在此城东门往东跨过福禄江石拱桥上。一般迎官仪式在这里举行,边也是新上任县长的休息场所,每位新任县长上任前,须在此亭停留座谈,向当地官员和村民代表们,讲述自己的执政纲要,然后才进朝阳门,再到县政府上任。龙庙,在新寨盘边,是每年立春雨水来时,县长在此召开伸仕会议,或者是祈祷求雨场所。立春当天,县长要亲自下田犁田,表示带头搞春耕生产。同时,龙庙又是每年当地乡民闹元宵舞龙灯的出龙之地,舞龙灯出龙的头晚,各寨龙灯必须到龙庙开光,才能进行舞龙活动。这是龙文化的传承地点,也是县官执政演讲地点。
我们回到永从街上,寻找个歇脚落处,回顾今天的访古游程。我想:无论是永从古建战场也罢,人文景观也罢,还是姑娘们寻桂树后生也罢,乾隆皇帝思念聂氏美女也罢,这些似乎远离了我们,但又似乎近在我们的眼前,近在眼前的,那就是亲情、那就是乡情,那就是繁荣稳定的国情。(2380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