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不同段落的地质地貌特征

标签:
终南山中段东段西段地质地貌赊旗客首创山川杂谈 |
终南山:不同段落的地质地貌特征
文/赊旗客
终南山也可以分为三段,即:蓝田段(东段)、长安段(中段)、户县—周至段(西段)。
在三段之中,以中段最具有终南山的性格特征
终南山中段是秦岭最为狭窄的地方:从山前峪口到达山脊的平面距离为10—15公里,最窄处仅约8公里。这里也是受南北地块挤压最厉害、地壳经受构造运动最为强烈的地段,因而岩层变质程度最深、岩石最为坚硬、花岗岩化最为普遍。原来的一些碳酸盐岩夹层也都成了结晶颗粒粗大的白云石质大理岩。由于地质应力的作用,岩石内普遍发育了斜向的共轭节理。长期风化剥蚀之后,形成群峰并峙、悬崖峭壁,十分壮观。
终南山西段
岩石较中段多样化。花岗岩化的岩石在西段的东部已经到了峪口附近,峰峦罗列在山前,进山即有佳景:如高冠峪、太平峪等;再向西,山势越来越高,峪内地层中浅变质岩石出现,如黑水峪之丹凤群海底喷发之基性火山岩,形成陡峭峡谷地貌,发育了东秦岭北麓最大的河流。
终南山东段
不只做东西向延伸,而且向东北方向扩张,所以,山体分布越来越宽 ,最终分为2支,一支向东北接上了华山山块,一支向东略微南拐,与洛南-商州间的蟒岭相连——这一支才是真正的秦岭。整个华山山块以及洛河以北的其他岩石地层,直至豫西的崤山、熊耳山等,都被地学界称作小秦岭。小秦岭不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终南山东段的主要地质地貌特点在于:一片巨大的S型二长花岗岩形成了一座壮丽的山体——王顺山,又称玉山,被两条大的峪水及一些支流切割,峰峦似花,秀丽绝伦,当地人称“小华山”。
在这片S型花岗岩之中,常常夹有许多太古宙及中元古代地层,其中不乏碳酸盐岩,均已变质成大理岩了,但在地球的内动力作用下,从地内上来的基性岩浆分泌的硅质热液与之发生交代作用,形成了“蛇纹石化大理岩”,人们称之为“蓝田玉”。此外,也因为东段碳酸盐岩较多,所以终南山的溶洞群都在东段。
赊旗客有诗专赞终南山山势在走向上的变化,诗曰:
终南气势宏,连绵岂雷同?
西部云天耸,东端玉华浓;
中段最奇伟,无处不葱茏。
欲尽峰峦趣,期月难为穷。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