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四方城加顶了

标签:
南京明孝陵四方城加顶休闲 |
分类: 南京风光 |
四方城,是南京人对明孝陵景区里一建筑的俗称,学名叫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网上说它是明孝陵主建筑群的引导,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是现存明、清两代皇家陵寝同类型建筑中体量最大的一例。
它建在一小山坡上,南面脚下是通往中山陵的陵园路,在此处拐向东。
东面是树林。西面原本有条路,直接到通往孝陵的神道,后被封掉,改由从四方城外的北面坡道直接向西到神道。
整个碑亭看起来四四方方,不很大,位于山坡顶部,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明成祖为他的父亲朱元璋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此碑由底坐、碑坐、碑身、碑额等组成,碑有九条云龙纹图案,其工艺精湛、气势雄伟,碑高8.785米,为目前南京最高石碑。
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楷书阴刻,书法优美,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站在已有600多岁的城砖和石条组成的城边,仰视那约有10米高的城墙,隐隐中感受到它浑身透出俯视一切的一股子傲气,那就是帝王之气?
我非常喜欢看它,每次来都要里里外外看一遍,看那周周正正的规制,看那目光能及的每一块斑驳城砖,看那基础部凹凸有致的大块石条,看那石条上依旧清晰精美的雕花,若有百看不厌之物,它是其中之一。
2013年之前,我们看到的它没有顶,四面城墙合围,中空直接通天。
现在这里结束了阳光直接照耀或者说风雨侵蚀的历史,恢复到有屋顶的状态,因为它曾经是有屋顶的,相传让太平军给毁了。
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加顶工程。如今的加顶和曾经的无顶,给人的视觉差异不小。恰好电脑里存有2011年拍的无顶时,有几组拍的位置差不多,比对着放在一起,与大家一起分享。
网上说:曾有记者上到城墙顶部,顶部的平面非常开阔,城墙上可以明显看到圆柱形的坑洞,据记载这些坑洞是当时屋顶的承重梁。
先看一张下载图,施工开始时,一般人没机会在这角度俯瞰四方城内部:
http://s2/mw690/5e94e9dcgx6BmGFxqr741&690
网上介绍说南京博物院文保方面的专家受聘对最终的修缮方案进行了论证。专家们根据《金陵梵刹志》中绘有孝陵一楼图,明初《中都志》所载明皇陵图,又依据对现存的北京明十三陵、清东、西陵碑亭的参考,认定孝陵碑亭应该采用重檐歇山顶的方式比较合理。
http://s9/mw690/5e94e9dcgx6BmGF3FnWa8&690
网上介绍负责承担这一修缮工程的是杭州园林有限公司,工期300天,加盖金黄色的流璃瓦屋顶,但可能因地势原因,较难看到效果图上的效果。
http://s14/mw690/5e94e9dcgx6BrgjM9S52d&690
http://s5/mw690/5e94e9dcgx6BrgkcVZad4&690
下面是自己所见所拍。这是工程结束前,脚手架尚未拆除:
1.http://s8/bmiddle/5e94e9dcgx6BmHQAYv537&690
时隔不久,竣工交付,重新开放,P2为东南角,P3为西南角,P4为南面:
2.http://s3/bmiddle/5e94e9dcgx6BmFMFAf8d2&690
3.http://s12/bmiddle/5e94e9dcgx6BmFPP2aL1b&690
4.http://s4/bmiddle/5e94e9dcgx6BmFRsOMbc3&690
它处高处,周边几无空地,难以看到其顶部。但在现场的感觉碑亭确比以前显得高大、巍峨、华丽。
P5为北面,P6为东北角,那是唯一能退到围栏边拍到全身的位置:
5.http://s6/mw690/5e94e9dcgx6BmG0tN9Hf5&690
6.http://s15/mw690/5e94e9dcgx6BmG3i2Hcde&690
P7是从南面正面看碑亭,加了顶,退到围栏边也拍不全,围栏下就是陵园路。P8是2011年所拍,明显可以前进数米。又因那时无顶,亭内碑身沐浴在阳光下:
7.http://s5/mw690/5e94e9dcgx6BmGzqwiE24&690
8.http://s15/bmiddle/5e94e9dcgx6BmHlxk62ae&690
走近些拍,有顶无顶感觉完全不同,虽然明知无顶对文物不利,可是看着阳光下的建筑与碑身,特别敞亮,看着好舒服:
9.http://s8/mw690/5e94e9dcgx6BmFTslV597&690
10.http://s5/mw690/5e94e9dcgx6BmGJBXy494&690
11.http://s13/mw690/5e94e9dcgx6BmGC2sos6c&690
12.http://s12/mw690/5e94e9dcgx6BmGLlh4T7b&690
加顶工程在我们外人看来只是加了个顶而已,可是对工程人员却是不小的考验。网上介绍说:
孝陵碑亭的墙体高度在9.37米左右,根据修缮方案,最终孝陵碑亭从地面到最顶端的高度将达到28.47米,斗拱跨度达到16.80米。城上加个硕大的屋顶,600年的城墙会不会吃不消呀?
在对地基的勘测中,他们发现整个孝陵碑亭的基础用的是一层黄土一层鹅卵石,一层层夯压而成。这种基础面积比碑亭墙体的实际所见的面积要大好几倍。这也是孝陵碑亭这么重这么高大但历经了600多年一直没有下沉的原因。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可靠性鉴定与加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于1996年6月对四方城进行的可靠性鉴定,其分别对碑亭墙体内部材料、构造进行了钻探,钻探表明内部墙体均为实心砌筑,非常结实。
屋顶荷载的重量在700吨左右,对于孝陵碑亭而言承载力完全没有问题。这个荷载重量不仅算进了屋顶的实际重量,而且还包括了50年一遇的雨雪天气所可能造成的积雪重量。
看这些介绍真是感慨,老祖宗们做事多扎实啊!那时的科技会比现在发达么,理论上不会,可是,那会儿的建筑600年不倒是600年后的人们看到的事实,我们的那些楼歪歪、桥脆脆、路垮垮,不足百年,甚至不足十年,短命背后的折射令人伤心!但愿这次的加顶能和原建筑一样,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下面一组是从北面所拍,看到的是龟趺的屁屁:
13.http://s5/mw690/5e94e9dcgx6BmFW19fm54&690
14.http://s7/mw690/5e94e9dcgx6BmH7HV3g66&690
15.http://s2/mw690/5e94e9dcgx6BmGYcNLr61&690
这组是从东面门洞所拍:
16.http://s13/mw690/5e94e9dcgx6BmGaumO8ec&690
17.http://s8/mw690/5e94e9dcgx6BmGSx1JB27&690
这组是在城内东南角所拍:
18.http://s7/mw690/5e94e9dcgx6BmGd6WmWd6&690
19.http://s13/mw690/5e94e9dcgx6BmHbnxi47c&690
这组是拍碑冠,现在不能直接暴露在蓝天下,反倒感觉少了一种气势:
20.http://s12/mw690/5e94e9dcgx6BmGgE4X1db&690
21.http://s2/mw690/5e94e9dcgx6BmHd5Txv41&690
22.http://s13/mw690/5e94e9dcgx6BmGWyNJO2c&690
23.http://s1/mw690/5e94e9dcgx6BmGVtwmQ70&690
24.http://s9/mw690/5e94e9dcgx6BmGZhU6I88&690
下面这组恰好都是龟趺头部的右边:
25.http://s15/mw690/5e94e9dcgx6BmGj7KdEbe&690
26.http://s11/mw690/5e94e9dcgx6BmGOWBei1a&690
下面这组则是龟趺头部的左边,位置有差异:
27.http://s7/mw690/5e94e9dcgx6BmGmua3k26&690
28.http://s11/mw690/5e94e9dcgx6BmHj9I8y4a&690
下面这组是龟趺的腿脚部,右前腿是近期所拍,左前腿是2011年所拍:
29.http://s8/mw690/5e94e9dcgx6BmGrW0bd57&690
30.http://s1/mw690/5e94e9dcgx6BmGQOkZGb0&690
下面一组是外墙上的石刻图案,上两张是近期的,下两张是2011年的,位置似乎不是同一地点:
31.http://s11/mw690/5e94e9dcgx6BmGwhs6K4a&690
32.http://s13/mw690/5e94e9dcgx6BmG8GHko8c&690
33.http://s4/mw690/5e94e9dcgx6BmGNiVKr63&690
34.http://s4/mw690/5e94e9dcgx6BmGI1ZTRf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