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38、瓜埠山——南京六合火山遗迹(2)

(2013-06-23 12:15:46)
标签:

南京六合

瓜埠山

火山遗迹

休闲

分类: 南京风光
上篇是务虚,本篇去看瓜埠山实景。
有人说:火山就像是为地球开的一个小小的天窗,披露着大地深处的秘密。瓜埠山也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天窗
很喜欢门票上的这两句话:
冲天赤焰三千丈
种下琼林十万株
网上说瓜埠山又名龟山,集火山、石柱林、雨花石三种地质奇观于一身,火山喷发的痕迹清晰可见。多年的采石揭露,留下这座山的火山颈和围熔岩断石的一部分。
 
1.从游客中心出来,首先看到这一汪碧水,似乎与火山毫不搭界
 
2.但湖边那堆明显不同于普通石头的石头,让人感觉火山遗迹就在身边,兴奋感立刻被刺激起来 
 
3.很快将进入主题
http://s2/mw690/5e94e9dcgdfbe26c2a441&690

4.1 网上介绍瓜埠山经采石揭露出独特形态的石柱,从约 70 米山顶石柱呈放射状扇形直达地面,其顶部为岩决状火山渣,构成犹如“雄狮之塔”,为国内仅见
搜了一张以前山景图,山顶部分明显的塌陷进去,而且看着就像一个大猩猩的脸,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现如今已经用貌似火山灰的材料全部浇灌封好,在山顶上特意到浇灌的地方看过。
 
 
4.3
 
4.4
 
前述介绍其实只是笼统的说了瓜埠山的局部状态,沿着这个山体走一走,各种竖直的、横向的、倾斜的、卷曲的、交叉的、虹吸状的、线条委婉的、孤独成岛的熔岩柱体,令人目不暇接,感慨不已。
在人类看来无比坚硬的石头,被900多万年前的大自然神匠任意把玩着,留下今日如此匪夷所思的模样。
诚如网上介绍的从火山或地面裂缝中喷溢出的高温岩浆涌出地表的岩浆(熔融状态的岩石),其温度约为700~1,200℃(1,300~2,200℉),黏滞度从10万倍于水到几乎不能流动的程度。
熔岩冷凝过程中,由于岩石导热性和地表形态的差异,可形成波状熔岩、绳状熔岩、块状熔岩、熔岩瀑布和熔岩隧道等各种形态。
 
5.这一片就像未堆码整齐的木材
 
6.1 它们坚硬的身躯却有着柔和的弯曲线条
 
6.2
 
7.如同被砍开一半见到树心的超大巨木
 
8.1 仿佛山体在此收腹,收缩感特别明显,但这景点却叫:孔雀开屏
 
8.2
8.3
8.4
 
9.1百度文库上水工地质实习报告中的记录很专业的诠释了瓜埠山的状态
瓜埠山是小型盾火山,盾火山是指具有宽阔顶面和缓坡度侧翼(盾状)的大型火山。
石柱形成的原因:火山喷溢——形成熔岩流——慢慢冷却收缩小——柱状节理——收缩的方向指向几何中心——形成五边形、六边形。
柱状节理的形态与冷却面有关:
冷却面水平——形成竖直节理;
冷却面垂直——形成水平节理;
冷却面弧形——形成聚敛或发散节理。
下面这些石柱们一定是在它们冷却时遇到了各种不同的冷却面,于是随遇而定型,倾泻状、发散状、扭曲状、卷曲状,如自由的舞者恣意尽兴
 
9.2
 
9.3
 
9.4
 
10.1火山猛烈喷发形成玄武质碎屑物,包括火山角砾、火山渣、火山弹、火山灰等。下面这些大小石头们虽被称为天外流星,其实就是火山弹吧
 
10.2
 
10.3
 
10.4
 
10.5
 
11.飞流直下三千尺,却是熔岩创奇观
 
12.1各种横的、竖的、斜的、交织的、参差的熔岩石柱排列,证实了科普牌上所写的石柱为什么有各种各样排列方式石柱呈直立、平卧或倾斜等不同的排列方式。这是熔岩流冷却收缩的裂缝往往有规则的垂直于冷却面。所谓冷却面就是高温熔岩流相接触的地面。
 
12.2
 
12.3
 
12.4
 
12.5
 
12.6
 
13.1 这些只能看到横切面的柱子们,紧紧的簇挤在一起,就像农家院里准备过冬的柴堆,看到它们似乎在争先恐后的露头亮相,不禁莞尔
 
13.2
 
13.3

14.1 网上介绍说:火山喷溢而形成熔岩流,慢慢冷却形成黑色玄武岩,外貌呈黑色,致密、坚硬,出现清晰的柱状节理,单个体一般呈五边形、六边形。
柱状节理在火山喷发中,由于岩浆的结晶作用及运动挤压下形成的有规则排列的地质奇观。
这些石柱结构非常致密,密度很高。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石柱形成前,熔岩并没有喷出地表,而是留在了火山颈中。由于重力等因素,这些熔岩中几乎不含任何气体和空隙,形成了特别致密的岩石。
绕山一圈看到的正是如此,黑灰不匀的色泽,致密坚硬的外形,正如网民形容的:真可谓:远古的“灿烂”,现代的辉煌。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4.10 看一组网络图片,看火山喷发时的壮观:

http://s3/mw690/5e94e9dcgdfca48472562&690

http://s12/mw690/5e94e9dcg7cc76daa027b&690

http://s2/mw690/5e94e9dcgdfca48e7cd01&690

http://s4/mw690/5e94e9dcgdfca494eba73&690

http://s2/mw690/5e94e9dcgdfca49b51381&690

15.一座孤岛与大山遥相对望,是当年采石人的手下留情,让它今日特别醒目的傲立于苍穹之下,它东边一面悬崖是采石的遗迹,亦是熔岩的遗迹:

http://s9/mw690/5e94e9dcgdfbc7444fdc8&690

 

http://s8/mw690/5e94e9dcgdfc99300c617&690

http://s16/mw690/5e94e9dcgdfbc7c5e502f&690

 

http://s16/mw690/5e94e9dcgdfbc7b8f9d1f&690

 

16.还有小山有的保留着被开胸,有的仍在坍塌中:

http://s4/mw690/5e94e9dcgdfbc80719493&690

http://s2/mw690/5e94e9dcgdfbdd2e99591&690


http://s9/mw690/5e94e9dcg0bd5d0b48368&690

 

17.利用另一孤岛构建了一火山湖,有不少白鹭在岛边栖息,我们无意间打扰了它们,纷纷飞离:

http://s6/mw690/5e94e9dcgdfbdd3f906b5&690

http://s4/bmiddle/5e94e9dcgdfc9c7143eb3&690

 

18.看到这七根柱子时,疑惑了一下,为什么架在人工作的斜面水泥构件上?以为只是展示典型的几面柱,回来搜搜,有点怀疑我们是否漏了体验的机会:沿路可见“长”出地面的石柱,能敲出不同音高的“八音石”。
http://s4/mw690/5e94e9dcgdfbdd5885463&690

 

19.转了一圈,要离开了,发现入口处的围墙垫脚居然是就地取材,唉,可惜了的,好好捯饬一下,做成一面标本墙多好呢:

http://s9/mw690/5e94e9dcgdfbc820bb1b8&690

 

20.宣传牌上写着: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但愿是人们认识到了且努力去做。

对以前的大量采矿网上搜过才知:火山岩装饰性好、强度高、保温、隔热、吸音、防水、防火、耐酸碱、耐沾污性、耐腐蚀、耐霉变,且无污染、无放射性等,是理想的天然绿色、环保节能墙面饰材。
火山岩是石材行业的后起之秀,它之所以慢慢被业内所认可是因为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它的“才能”是其他天然石材所不能比拟的。

呵呵,凡事都有两面性,真是不假,采矿破坏自然遗产,可火山岩又是极好的石材。反过来说,若不是当年有采矿,这些个遗产依旧深埋在山里,无人相识。只是这个度要掌控好,适当的开采,适时的截至。

有个小故事也很有意思:瓜埠山脚下一位居住在这里已58多年保江村村民刘志海老人,听了20年采石炮声,耳朵有点背了,如今听不到炮声,反而觉得不习惯。老人告诉记者,由于炮声的影响,家里养的鸡很少下蛋,95年他家不再养蛋鸡了。自从去年(03)10月瓜埠山禁采后,便从女儿家弄来一些蛋鸡,现在家里的鸡下蛋可正常了。

 

21.园外的熔岩石柱群寂寥的立在管理不善的乱草中,按照网上介绍的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聚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

瓜埠山有多厚不得而知,或许超过百米是可能,那至少也得要千年才能全部结晶吧,想想真是了得,人类对自然,不加敬畏真是太自不量力了

http://s15/mw690/5e94e9dcgdfbc82c0d09e&690

 

http://s7/bmiddle/5e94e9dcgdfbc833501a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