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19、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下)——雪域短旅

标签:
雪域短旅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下)旅游 |
分类: 旅途点滴 |
上行也很快,若干个弯道之后,到某处停下,一般我很注意拍所到之处指示牌,这里不知怎的,居然没有注意,整理照片才发现右下角有“藏地农庄”几个大字。
http://s8/bmiddle/5e94e9dcgdc083d13e567&690
从下面上来时,一位藏家妇女带着俩铁箱也上了我们的车。她坐在铁箱上,一路上嘴里没停过念经,听着近旁人的交谈时,也会插句嘴。
看她听得懂汉语也能说几句,赶紧向她请教确认一下她们的六字发音,我问她是不是和韩红的天路里唱的一样,她听我哼了一下,点头嗯嗯。
那就是网上用拼音注出的:六字汉语拼音注音:唵(ōng)嘛(mā)
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
六字大明咒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源于梵文,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六字大明咒是“唵啊吽”三字的扩展。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观音菩萨自己就是持此咒而修行成佛的,佛名正法明如来。
下车时想帮她抬一下箱子,同行小伙子阻止了我:哪能让你抬呢?我来!
http://s13/bmiddle/5e94e9dcgdc083e4ae89c&690
停车处也有摊位卖干松茸,没买够的又去采购了,我就到处看看吧。
这幅照片是南迦巴瓦的九峰图,看不到真身看图片呗:
http://s4/bmiddle/5e94e9dcgdc083f075b83&690
站在观景台向下看,呵,山谷里有这样一片江南秀景,与南迦巴瓦为邻,与雅鲁藏布江为伴,高为七千多米,低才两千多米,真是神奇的地方!
http://s12/bmiddle/5e94e9dcg7c673998478b&690
http://s15/bmiddle/5e94e9dcgdc08461c9bfe&690
http://s2/bmiddle/5e94e9dcgdc0846ea76b1&690
http://s1/bmiddle/5e94e9dcgdc0848162ec0&690
观景台的下面又是一摄影创作基地,周边的山茶花和不知名的有刺植物交织在一起:
http://s13/bmiddle/5e94e9dcgdc08429522dc&690
http://s5/bmiddle/5e94e9dcgdc08490060a4&690
http://s7/bmiddle/5e94e9dcgdc0849dcc8f6&690
http://s8/bmiddle/5e94e9dcgdc085c5c3497&690
再往远处走走,呵呵,若说先前在下面看到的是雅江的大拐弯,这里大约可以称之为小拐弯吧:
http://s7/bmiddle/5e94e9dcgdc0840fb2c26&690
http://s11/bmiddle/5e94e9dcgdc084e7a48fa&690
这里的公路很窄,路边的大树看起来也属岁数不小的:
http://s3/bmiddle/5e94e9dcg7c673c5ef2d2&690
古树脚下的石头上和树干自身,都长着一棵棵都独立成株的青苔,浓密而紧簇,蹲下看它们,仿佛是海底漂浮着的植物,好美:
http://s1/bmiddle/5e94e9dcg7c673c9546d0&690
http://s4/bmiddle/5e94e9dcgdc085e65fbe3&690
http://s16/bmiddle/5e94e9dcgdc085f09f23f&690
被砍伐的不知是不是青冈,带刺的树皮,致密的树干,金黄里带着红色:
http://s13/bmiddle/5e94e9dcgdc0861155bac&690
树上挂着更多的松萝,不由自主深呼吸起来,想到导游一再说的,这里是洗肺的好地方,呵呵,好好洗洗多日生活在雾霾里可怜的肺吧:
http://s6/bmiddle/5e94e9dcgdc08602df1c5&690
转完了马路这边又到马路另一边,看到这“雅鲁藏布江墨脱水利枢纽派坝址”,落款是“长江水利委员会长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http://s11/bmiddle/5e94e9dcg7c673aaa007a&690
回来后不死心,到网上搜一番有了点线索:《中国水利网》2006年8月27日
报道,8月25日上午11时56分,长江委主任蔡其华、西藏水利厅厅长白玛旺堆、长江设计院院长钮新强、西藏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多吉共同为墨脱水利枢纽派坝址碑石揭幕,一座花岗岩石碑立在了南迦巴瓦峰山脚。
钮新强院长在揭幕后做了简短发言,他表示这将是长江设计院在长江委总体工作部署和流域职责中的一个新的征程和起点。
该碑石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派镇派乡境内的雅鲁藏布江畔的南迦巴瓦峰山脚公路边,碑长1.6米,碑高1.5米。
今年8月上旬,长江设计院岩土公司已进入坝址区开展勘探工作。
又在一名为铁色黎明的博文中看到有关这消息的进一步佐证和五张图片,一并转载如下:回来后,我试图搜寻有关它的资料,但只找到一则立碑时的简短报道。我不死心,最终只在一个网络论坛上找到了一篇无名的文章,描述了雅鲁藏布大电站的规划设想,看了这篇文章使我茅塞顿开。
这篇文章的方案显然不是空穴来风,它与我们见到的两块坝址碑石有着不言而喻的联系。虽然文章没写明出处,但里面的数据与方案都颇有理据,不像是一般网友的臆测。我认为这篇文章肯定是经过一定的前期勘测研究工作而得出的,可能是一份未经发表的内部材料,被无意或有意的原因部份透露到了网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影响长远的宏大规划,值得将它概括归纳一下,留待以后的历史印证。
http://s6/bmiddle/5e94e9dcg7c6760aeb855&690
http://s12/bmiddle/5e94e9dcgdc09cd3b4b5b&690
http://s15/bmiddle/5e94e9dcgdc09c7348f4e&690
http://s13/bmiddle/5e94e9dcgdc09c780eddc&690
http://s2/bmiddle/5e94e9dcgdc09c7ec94f1&690
那块坝址石碑的边上有几顶帐篷,也看不出是游客还是当地人,亦或是在此做生意的:
http://s10/bmiddle/5e94e9dcgdc084bc31ca9&690
不大的地方很快就转完了,等待上车,发现车身的图标仿佛在哪儿见过,想起了进雅谷大门口的木刻图标,那个立体有色彩自然更好看些。
http://s8/mw690/5e94e9dcgdc0a1dd4b707&690
车身涂刷着很引以为自豪的广告语,确实,有资本值得自豪:
http://s16/bmiddle/5e94e9dcgdc0863292baf&690
再上车就去用餐了,车上人忽然惊呼藏香鸡,胡乱抓拍一张,呵呵,也不知是不是藏香鸡,白鸡黑猪在一起,倒也蛮有意思:
http://s5/bmiddle/5e94e9dcg7c673d3010d4&690
往餐厅的路在扩建着,这里紫外线还是比较厉害吧,连男人们也带着面罩在干活:
http://s12/bmiddle/5e94e9dcg7c673d5bfc6b&690
这样的广告,真的很吸引人耶:
http://s7/bmiddle/5e94e9dcgdc0864c4deb6&690
餐厅也是石头搭建的大屋子,不高,里面极宽敞,设施看起来都很新:
http://s10/bmiddle/5e94e9dcg7c673d7151a9&690
http://s8/bmiddle/5e94e9dcg7c673dc99e97&690
http://s1/bmiddle/5e94e9dcg7c673d83fec0&690
自助餐,每人限取两只碗和两个盘,我很奇怪,为什么不直接用不锈钢餐盘呢,可以少洗多少碗盘啊?搞不懂。
http://s2/bmiddle/5e94e9dcgdc086a946f51&690
十多样菜肴,基本口味川菜系,挺好:
http://s13/bmiddle/5e94e9dcg7c673ded156c&690
用餐毕还是从入口处出去,进来时来不及看的墙上摄影补看一些:
http://s16/bmiddle/5e94e9dcg7c673e12901f&690
http://s16/bmiddle/5e94e9dcgdc087c67058f&690
三块大板上用脚印指示着到那些地方的线路,唉,这辈子怕是没机会了:
http://s5/bmiddle/5e94e9dcgdc087d0a4784&690
http://s5/bmiddle/5e94e9dcgdc087da19c94&690
http://s3/bmiddle/5e94e9dcgdc087e286232&690
出入口门,又看到了这石头家什,正好有俩小伙子坐在边上,请教一下,藏语叫道雄(音),是处理青稞用的,那木锤状的家什是树干的天然形状:
http://s16/bmiddle/5e94e9dcgdc087f01cc2f&690
浓厚的云散去一些,看到蓝天,心情更好。
停车场里小车多起来了,我们将在返回拉萨的路上去桃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