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2011-06-14 21:00:25)
标签:

西行

一路

鸣沙山

旅游

分类: 旅途点滴

在敦煌的第二天,导游说早点走,到鸣沙山人多。

进入大门前,很难想象那后面神奇的鸣沙山是什么样的。

http://s3/middle/5e94e9dcna5abc834d212&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大门外的简介上文字是这样介绍的:

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东汉称沙角山,俗名神沙山。其山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峰峦危峭,山脊如刀,人马践坠,经宿复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如丝竹,重若雷鸣,此即“沙岭晴鸣”。

http://s8/middle/5e94e9dcna5abc997ae17&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其实,这只是无人叨扰之时或许会出现的景象,现在这样每天成千上万的人来出入攀爬,无论是轻如丝竹,还是重若雷鸣,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鸣沙山与月牙泉共处一地,妙造天成,这样的沙漠奇观即使没有任何声响,已经足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一睹、一攀。

门票只在手中停留了几分钟,就被收走了,赶紧留张影:

http://s11/middle/5e94e9dcna5abcbb30d5a&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进了大门,站在不高的山前,还是难以想象那是沙堆集成的山。

山脊果然如刀刃,犀利尖细如线条,可线条却那样柔和,如舞者甩出的水袖划过痕迹。平滑的山体,如年轻人的脸,没有一丝褶皱。

更神奇的是大门外的文字告诉我们的,无论人马如何践踏丝线般的山脊,一夜过来,神秘的风之无影掌,会把山脊修复如初。

这里的风不是顺山向下刮,而是倒从山脚顺山坡向上卷,自动把流下去的细沙重新归拢到山脊上,所以这里始终保持着山脊如刀的姿态,真是太神奇了!

http://s8/middle/5e94e9dcna5abcadc2ae7&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导游告诉我们,这看似非常平坦的沙面,不会走的人,一脚下去,瞬间被沙没过脚踝:

http://s10/middle/5e94e9dcn76f87bac37b9&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根据建议我们都穿上高到膝盖的橘红色鞋套,付租金10元:

http://s3/middle/5e94e9dcna5abcbc72ec2&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上山有三种方式:骑骆驼、坐电瓶车、爬山。

其中坐电瓶车只能围绕山脚转一圈。

看着远处山峦上小小的人影,我们估算了一下时间,有点紧张,当时还没有体会若靠爬山上去,我们的体力能否担当。

http://s10/middle/5e94e9dcna5ac2d28e559&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于是决定骑骆驼,付费80一人。

五人为一组,由驼工们牵着上山。我们那组有人恐高,临阵退却,小伙子只拉着我们俩。

其实后来我发现那人不是恐高,而是被骆驼的起身动作吓了一下。

驼儿都是卧趴在地上,游客跨上它身后,驼工给它指令,它便先起后腿小腿,这时,驼身猛的向前一倾,不抓好驼身上的扶手,把自己身体后倾一下,确实会感觉要被掀下去了。

然后驼再起前腿小腿,驼身子似乎向后一仰,但实际是平衡了。紧接着起后腿大腿,又向前一倾,待它把前腿大腿也起来,就完全站起平衡了。

这个过程需要骑驼人配合驼儿,顺势前俯后仰,否则像被大海的波涛摔前倒后,不晕才怪。

驼儿站稳了,需要骑者撑住它脊背调整自己的坐姿,先前跨上去时,驼身的厚度掌握不住,往往坐偏。

驼工把脚蹬给你套好,就放心大胆的跟随着驼的步伐摇晃去吧。趁着老公上驼之际,赶紧拍张他的背影和年轻俊秀的驼工。

一会儿俺就独自上座,无人留影了。

http://s10/middle/5e94e9dcna5ac25f239e9&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万里无云蓝天下,阳光无遮无拦的恣意,曝晒着人们,炙烤着人们,驼上的女士们带着几乎全方位封闭的花帽、墨镜、口罩、面罩,那是我们同团的姊妹俩,重量级的二位:

http://s1/middle/5e94e9dcna5ac2701fbe0&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一位82老革命和他四十多岁的儿子紧跟其后:

http://s16/middle/5e94e9dcna5ac3fb8c54f&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驼队出发了,驼们微昂着头,弯曲着脖,随着步伐,头与脖协调的抑扬顿挫着:

http://s5/middle/5e94e9dcna5ac5461fb84&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年轻的姑娘把蓝天、沙山做背景,小伙子跪在沙上拍下美丽的PP:

http://s8/middle/5e94e9dcna5ac57e85417&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光滑的沙面上留下一串巨大的脚印,开始很奇怪,怎么会那么大的脚印?等到自己也踩上去的时候,就知道了,在这里的沙虽然下面很实,但表面很散,一脚下去定不住的,人人都像大脚兽,会踩出离奇大的脚印:

http://s5/middle/5e94e9dcna5ac58747004&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驼队慢慢悠悠的前进着,东边的太阳射出了驼队的投影。

看着起伏晃悠的驼影,时光恍惚起来,仿佛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再现,驼背着各种物资,向着西亚而去:

http://s16/middle/5e94e9dcn76f7a4a1d75f&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前面的驼队已经走上山脊,只有了空中的驼影,更远处的如在几十里外:http://s5/middle/5e94e9dcna5ac6fdc43a4&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http://s9/middle/5e94e9dcna5ac712e0948&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驼影随着与阳光的角度变换,一会儿显出细长的四肢,一会儿留下粗壮的身躯,这些驼的影子真是太美了,不虚不幻,亦虚亦幻,这是真实的影像,但又分明是影视上的场景:
http://s1/middle/5e94e9dcna5ac75023d10&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http://s6/middle/5e94e9dcna5ac75f18e85&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http://s15/middle/5e94e9dcna5ac77fce61e&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开阔的沙地里,一点橘红色,那是保洁员在随时清理骆驼的粪便。

任何地方都离不了这些人的辛勤劳动,才有美丽的景色永存:

http://s2/middle/5e94e9dcna5ac7a0a2aa1&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http://s1/middle/5e94e9dcna5acb61e8030&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我们快到半山腰了,回望来的路上,呵呵,驼队比我们前面长多了。

导游叫我们早来,真是对了。

http://s3/middle/5e94e9dcna5ac7bf64a52&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http://s1/middle/5e94e9dcna5ac7cf0ac30&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和负责我们那组的小家伙边走边聊,他才20岁,五官端正眉目清秀,十分入眼,但看上去似乎有25.6了,最远的地方到过酒泉。

每年只有5~10月旅游季节有活干,11月入冬后,只能猫在家里。

还告诉我们,驼不能喂饱了,吃饱了不愿干活,呵呵,骑在驼背上,晃悠着,仍感觉着人真的蛮狠心哦。

到半山腰的地方,让我们下了驼,等我们从山上下来再带我们回去。

http://s6/middle/5e94e9dcna5acc973e2c5&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站在半山腰向上仰望,有座简易的木梯像天梯般嵌在沙山上,虽然那是不足十公分宽的小木板,但让斜坡上的沙有一小小的平面,脚便可以踩实了,向上攀登容易多了。

看着木梯旁巨大的沙窝,那都是一脚踩下去的痕迹。

打听了一下,从木梯上去再滑沙下来,收费15元。

到这时候,轻松玩是第一位了,这15元不得不送出去。

http://s14/middle/5e94e9dcn76f7aded543d&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快到到山顶时,看到美女们个个返祖,四肢着沙,呼哧带喘,走两步停三步,暗自庆幸这15元替我们省了多少体力啊。

另一个原因是时间紧张,否则,也许我们也愿意付出辛劳,靠自己的双脚顺沙爬到山顶,那一定是另一种体验:

http://s13/middle/5e94e9dcna5acccf8f5dc&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都说这里的沙是五彩的,抓起一把细看,还真是颜色多样。

而且这种沙干干的,不同于海边的沙湿湿的,粘人皮肤。

这里的沙不爱沾连,只是你侵犯到它了,它挪开位置让你而已,让你的脚毫无依靠的软陷到细沙间。

它们如流水般流淌着,只是固体与液体的区别,但流淌的姿态、走向、那样相似。

http://s6/middle/5e94e9dcna5accbd04af5&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http://s7/middle/5e94e9dcna5acd5edd216&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我们在山顶不能停留过久,再美的景,也只能惜惜而别了。

坐上山里人发明的竹排滑沙板,看着似乎很陡峭的山坡,开始心里还有点紧张,一心向往着象无数的图片和描述中形容那样,哗哗哗的向下出溜。

谁知才出去几米,本应滑滑的沙子却有极大的阻力,滑到半截,细细的沙子把竹板的缝隙填上了,不但不向下滑,还横过来了。

哈哈,真是有意思,若不是把握好了方向,还真会翻板了呢。

最后双手变成浆,划着沙,帮助竹板向下游走,总算到终点了。

http://s14/middle/5e94e9dcna5acd0f18c5d&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再次找到小伙子,重上骆驼,下山。

看对面上山来的驼队,远远的逶迤着向沙上而去:

http://s13/middle/5e94e9dcna5ad2328556c&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http://s10/middle/5e94e9dcna5ad2480cea9&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http://s16/middle/5e94e9dcna5ad25d0a1bf&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小伙子的月固定工资只有500元,其余跟着效益走,请他帮忙拍了照,便把专门有人帮忙拍照要的20元,给了小伙子,他有点意外,不过还是笑纳了。

电瓶车与驼队都离开了这边,向那边的月牙泉过去。

http://s9/middle/5e94e9dcna5ad272ecb58&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http://s7/middle/5e94e9dcna5ad2849abd6&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http://s9/middle/5e94e9dcna5ad2857d4e8&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空旷的沙山脚下,两棵不知几百年的团榆,那么葱郁,仿佛它们的根下有口泉眼。

它们的根像老翁青筋暴暴的手背,被风刮开了覆盖其上的沙。

真是很神奇,它们的周边若干米空旷无一绿色,可它俩相依相偎着,分不出彼此,在天地沙山间屹立成长。

面对这样独立顽强而旺盛蓬勃的生命,心里不得不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崇敬。

http://s6/middle/5e94e9dcna5ad3138cfa5&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http://s15/middle/5e94e9dcna5b4e2b3c81e&690西行一路" TITLE="668-7、敦煌鸣沙山. 西行一路"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