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新词-“雅生活”,顾名思义,有人说是优雅的活着,类似于常常有人提的“慢生活”,有人说专指雅思烤鸭族群,这个推导让我深思。直到今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分享:【个性与共性】几位留学生寒假来家。席间,来自西雅图的大二阳阳指着一位来自克利夫兰大四女生说,你是吃遍美国;指指自己说,我是玩遍美国;又指来自德州的大二吴同学说,你是学遍美国。尽管爱吃、爱玩、爱学各有特征,他们功课A多B少,说一口流利英语,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满。都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也许这就是“雅生活族群”的诠释吧,尽兴,diversifying,
过自己要过的生活。
从第一天接触出国留学开始,耳畔中总充斥着这个对准留学生来讲至关重要的词:diversity。招生办公室主任视之为招人准绳;各科系教授总以此把脉学生的性格、潜力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每年的新生大会上,毕业典礼上,校长们、师长们也会扯着嗓子喊:感谢大家为我们的community带来如此丰富的diversity。
Diversity究竟是神马东西?
字面意思我不多说了:多样性,多样化。但是何为多样化?周末主持了一个7国使馆留学新政发布会,美国使馆商务处的Frank
Joseph声情并茂的给我们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他说:一位在康奈尔做招生官的朋友给他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来自美国加州的女孩子申请康奈尔大学,和其他罗列了很多好成绩的孩子不同,她首先提出自己是一名摩托车赛车发烧友,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都去跟朋友们组织车赛。这让这位招生官在众多颇显雷同的简历中一下就注意到了她。紧接着她又介绍自己曾经花一年的时间到美国南部一个比较贫穷的小镇居住并打工,充分体验了当地人的生活。从两件经历的描述中招生官看到了她性格中的果敢、坚毅和热爱挑战,经综合权衡后录取了她。Frank最后还强调说,尽管各个学校的录取政策不一样,但有一点肯定相同,就是:没有一所学校喜欢招收性格、背景雷同的人。
http://s9/middle/5e94cb7ft998af4a707a8&690
正在讲话的就是Frank
你的亮点可以是Maturity(成熟),可以是Passion(热情),可以是Commitment(承诺),可以是Persistence(持之以恒)。可以是你性格中最招人爱的那部分,扩大,加强,渲染,深挖,就可以发展成一篇漂亮的个人陈述。
怎么挖掘我的uniqueness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也是一样。但是从小到大,我们习惯去隐藏个性,求同存异。上高中时,班主任讲过:高考总成绩就像一个盛水的木桶,总的盛水量总跟最短的那根持平。所以大家都把功夫花在“瘸腿”科目上。长大了,才发现当年引以为荣的擅长也慢慢变得平庸。
你的独特性,独一无二的特色哪里去了?其实它一直隐没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渗透在举手投足瞬间里。小时候我是个比较孤僻的孩子,寒暑假经常一个人被锁在家里。那时候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听广播,然后在心里默数他们说的每一个字的笔画,一句话说完了,我的总笔画也加出来了!看过CCTV上“神算”的小朋友的表演,那个不难,就是长期练习的结果,我一年级的时候就可以。拿不准的笔画数查新华词典,所以三年级时我比同龄人认识的字都多,心算也最快。我曾经跟西北大学的招生官讲过我的故事,他连说amazing,但是直到今天我父母都不知道我有这本事。
钢琴不是弹成十级才叫做“会”弹钢琴;不是一定走到撒哈拉才叫“远足”;主持界相声说的最好,厨师界歌唱的最棒就是你的亮点和特色!想想从小到大有什么事是自己做完自己也觉得很酷的?哪些方面是让最好的朋友们发自内心羡慕不已的?什么事是只有你能做其他人都做不了的?这些就是你的亮点。
以前一直不解,为什么像雅思这样的英语考试要准备那么多情景:问路的、种田的、考古的、音乐的、非洲的、东欧的……有些题还真不是知晓单词的意思就能做出来的。引用雅思中国区总裁James
Shipton的话说:大家即将生活的那个社区如此斑斓和多样化,雅思考试因此才承载大量的生活必备信息。这也是为何,雅思能够在美国得到包括8所常春藤盟校在内的3000所院校以上的广泛认可,因为它起源于生活,创造于生活。
在此预祝申请2011年留学的同学们顺利进入心仪的学校,也祝愿准备2012年出国留学的大家精准找到自身闪光点,在众多简历中“闪”出光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