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的诗精选之十一
(2015-08-14 15:54:25)
标签:
洛夫的诗精选之十一 |
分类: 我的收藏夹 |
1.走向王維
一群瞌睡的山鳥
被你
用稿紙摺成的月亮
窸窸索索驚起
撲翅的聲音
嚇得所有的樹葉一哄而散
空山
闃無人跡
只有你, 手撫澗邊石頭上的溼苔
啊! 都這麼老了
滿谷的春花
依時而萎
天寶十年? 十二年? 十五年?
生得, 死得, 閑得
自在得如後院裡手植的那株露葵
而一到下午
體內體外都是一片蒼茫
唯有未乾的硯池
仍蓄滿了黑色的囂騷
於是, 懶懶地, 策杖而行
向三里外的水窮處踱去
佇立, 仰面看山
看雲, 靉靉靆靆地
從你荒涼的額上淡然散去
這時乍然想到一句好詩
剛整好吹亂的蒼髮又給忘了
前些日子,有人問起:
你哪首詩最具禪機?
你閑閑答曰:
不就是從“積雨輞川莊作”第三句中
漠漠飛去的
那隻白鷺
語畢, 一衣襟的紫苜蓿
沿著石階一路簌簌抖落
秋, 便瘦瘦地
隨著猶溫的夕陽
閃身進入了你蕭索的山莊
山雨滂沱的日子
校書
坐禪
飲一點點莊子的秋水
或隔著雨窗
看野煙在為南山結著髮辮
偶爾, 悻悻然
回想當年為安祿山所執的
種種不甘
一天便這般瑣瑣碎碎地
或立, 或坐, 或擲筆而起
及至渡頭的落日
被船夫
一篙子送到對岸
院子的落葉一宿無話
晨起
負手踱蹀於終南山下
突然在溪水中
看到自己瘦成了一株青竹
風吹來
節節都在搖晃
節節都在堅持
我走向你
進入你最後一節為我預留的空白
我決心不向拉鋸子的人
喊痛
哼哼唧唧, 木屑紛飛
骨頭錯裂聲中我逐漸成形
割成條狀, 切成方塊
於我木質的魂魄中捶進去
一大堆陰險的釘子
陡然於天旋地轉中站了起來
四條腿, 分佔了
宇宙的四個方位
謀求所謂平衡, 無非是
易於任人擺佈
深山中我從來只靠一隻腳
獨立蒼茫, 照樣可以
把落日踢成明天的太陽
自從被折磨成一張桌子
我開始習慣你們這種
後現代主義的作風
當我那刨得傷痕累累的臉
連帶哭聲
嘩地被一塊血紅的桌巾罩住
此後便宿命地
守著年輪中日漸乾瘦的沉默
有時偶爾也會想起
那些亡命於火焰中的膚髮和手腳
只好裝做聽不懂
飛灰中頻頻傳出的驚呼
至於那群山隈水涯的兄弟
有的輪迴為窗
有的應劫為門
他們把怨氣全部宣洩於
夜半風來時一聲顫悸的咿呀
曾是山的子嗣, 水的近鄰
鳥雀呼朋喚友, 與我
共渡過多少夕陽蟬鳴的下午
天廣地闊
一切都在風雨中生長, 相互包涵
我甚至容許
一窩毒蛇在腹內過冬
歷盡萬劫
而最後的不幸是被製成一張桌子
一張
憨厚老實而
視為木訥的桌子
一張
行事穩重而
說成老邁的桌子
一張
怒拳搥過刀子插過
骯髒的鞋子踐踏過的桌子
然而, 在議事廳用唾沫寫歷史
是你們的事
酒過三巡民主
仍浸泡在醬油碟子裡不見浮起
也是你們的事
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之餘
幾個醉漢把我連翻數個跟斗
可不是你們的事
折骨椎心
我仍然沒有喊痛
只靜靜地蹲在牆角
吐出滿嘴的碎牙以及鐵釘
以及屬於一張桌子的
木木的
悲哀
莫斯科紅場 ─蘇聯詩鈔之一
廣場上的太陽
修正偏西三十度便不致灼傷皮膚
落日堪堪撞上
克里姆林宮的巨鐘
哐啷一聲
宇宙的星系全部解構
一隊士兵的皮靴砉砉作響
紅場上的磚塊悶不哼聲
警察的手勢如響尾蛇之吐信
路人紛紛走避
我則掏出小本子記下:
一九九o, 魚子醬和宣傳冊子
無味, 亦無言
一不見馬克斯的畫像
二不見列寧的畫像
三不見史達林的畫像
據說: 他們全都排隊刮鬍子去了
一位遊客高舉雙手
大聲說: 我佔領了莫斯科紅場
照相機咔嚓一聲
他立刻被囚進了黑房
列寧墓前─蘇聯詩鈔之二
衛兵不再用槍
支持死者沉思的下顎
嘴巴偶爾顫動猶之
在背誦那篇冗長而帶點霉味的講詞
悲愴, 總是藏在
厚厚的革命論著中, 以及
買煙草和馬铃薯的
長長的隊伍中
我用照相機
提前將墓前的雪意拍下
沖洗出來的竟是
一群掁翅欲飛的白鴿
馬雅可夫斯基銅像與鳥糞─蘇聯詩鈔之三
其一
仰望著
總想把自己也提升到
馬雅可夫斯基的銅像那麼高
而鳥糞
比銅像更高
其二
他一度把頭顱塞進煉鋼爐
說是
好詩不怕火燒
可是鳥糞的白
又如何與歷史的紅搭配?
鑄成銅像後
便苦惱得兩眼發綠
交給風去詩論
隔著一層霧
沿著河岸的燈柱一盞盞數過去
我已記不清哪一盞是你了
隔世的音容
隨風飄來恍如一片枯葉
在水邊, 我被自己的影子驚醒
彷彿記得, 當年
你離去時, 兩岸的燈火驟然熄滅
我耳中響起
星子墜落河心的叮噹聲
在河畔, 在傘下
在傘因兩人所共而顯得更圓的時候
我們確曾擁有過彼此的藍天
在許多個夜晚, 在燈下
我指著很遠的天空說:
讓我們在那裡
蓋一座星光砌成的房子
但時光易老, 發現蝴蝶是紙紮的已太遲了
當年染有你手掌汗漬的鐵欄干
已在我心中結了一層厚厚的锈
今夜, 兩岸的燈火
仍在傳遞著彼此的體溫
我來此唯一可做的是分享河的悲涼
但手中無簫
我仰首問天明月幾時有
卻又手中無酒
我再頻頻催問誰能重塑明日河上的風景
只見橋下的漩渦張著錯愕的嘴巴
我把煙蒂向空彈成一道流星
我把問題交給風去討論
我們同時聽到一聲淒厲的鶴唳
秋意
如刀吻
自有其絶對之必要當我問你要不要登樓
共同尋訪
那隻幾幾乎死於大火中的
鶴。那隻膚髮枯焦欲飛無翼
只剩下一付
嶙峋的骨架, 懸在空中
養傷的自己
於是拾級而上, 再上
極目盡是
由龜山、長江、鸚鵡洲羅列而成的
一層層驚心的風景
最高的一層
自始便宿命地
擱淺在
崔顥那片空悠悠了千載的白雲上
不清
不楚的
一群過雁的悄聲對話中
你說:不能再高了
再高, 就不堪負荷淚水結冰後的重量
俯身遠眺
胯下, 江水浩浩而東
夢一般在冬天棉被中翻滾的大江啊
我們心中的漣漪
都被你的險灘一一逼成了漩渦
江面如此明亮而又
如此陌生
千帆過盡
卻找不到一幅辨識的臉
只聞兩岸爭相傳誦:
……此處空餘 黃鶴樓
而樓, 永遠高不過鶴唳
鶴唳
高不過我們的憂愁
午后, 我們已預見
落日終將沿著你蒼涼的脊梁
滑向大雪即降的漢陽
但落日
永遠高不過你
青髮森然的頭顱
千百次日升月落
千百次樓起樓塌
當掌中的殘灰猶溫
一聲鶴唳
又驚醒了你宿夜不眠的燈火
一切沒有終止
也似乎從未開始
我們在此負手看大江滾滾
讓高樓
與廢墟去辯論
讓時間
歸零
該下樓的時候便隨你而下
我甚麼也不參加
只參加你的孤獨
鑼聲, 多年前就響過了
出川的船
載我緩緩駛向綢質的天空
啓碇後霧開始虛構一些水的神話
秋, 佔領了瞿塘峽的第幾峰?
汽笛咻咻
十月的長江
一把寒劍嗤嗤穿透蒼古的層巖
沿岸的楓葉以血掌印證
船頭是水雲的故鄉
船梢尾隨一群過龍門時割傷的魚
我在劍刃上行走
船靠酆都
水底的亡魂紛紛在此登岸
而過客如我者行過奈何橋又豈奈我何
只是難免想起一些漂浮的衣裳
一些靈魂乾涸而皮膚潤滑的
…………….泡沫
濁浪滾滾, 一翻身
又奔回另一個煙雲渺茫的年代
關公的馬, 張飛的矛, 劉備無淚的哭
千年前舟中飲者常把自己的嗆咳
誤作隔江的猿嘯
唐人連打酒嗝也作興押韻
如果策馬而來
午夜不辨蹄聲濤聲又是另一番淒惻
江行千里, 愈遠愈冷
雪, 將落在我的心中
融化於
當年沉船激起的漩渦裡
蕭森的巫峽已過
吠日的犬聲已是昨日的驚愕
背後江流急急奔來疑為一支伏兵殺出
悚然回顧, 我的頭
幾幾乎撞亂了
神女峰清晨剛梳好的髮髻
赤壁, 只要再做半個夢就到了
讀史人俯身向水發問:
誰是焚舟沉戟的英雄?
孟德是, 周郎是
蒼苔更是
一股勁兒往斷崖上爬
而大江
不論東去西來, 不論浪淘盡什麼魚蝦
總得流經我的胸口才會洶湧起來
銅琵琶才會鏗鏘起來
蘇翁的念奴嬌才會風騷起來
江水洗過的漢字一一發光
整個航程中只惦著一件事
我能通過上升的鳥道
找到屬於自己的星座?
我痴痴望著
舵尾載沉載浮的童年
及至一個浪頭撲向舷側的倒影
倒影一面咋舌
一面沉思
逃入鏡子裡便可免去一場風暴?
不料前面又遇上西陵峽擋道
我盡量把思想縮小
惟恐兩岸之間容不下一把瘦骨
碑
青苔
爬上了沒有魚尾紋的顏面
眾多的名字
來不及撤退都被
刀子草草刻成粗糙的暗喻
一些費解的
自動語言
站著的
說是青髮
躺下的
謂之橫眉
其實都在兩疑之間
碑文縱橫
遠不及石頭內部的意蘊驚人
十七八歲含怒而睡
眼眸
散布在嗜血的刺藤中
草螢一般
只飲一點點露水
入夜
這裡人吼馬嘶刀斧爭鳴
大地突然岑寂
如一面厭倦於
連連被擂擊的皮鼓
碑石, 自始即是冷的
蚱蜢的歲月
一步一跳
卻無力躍過夢魅的門檻
目的地
界於遊戲
與虛無主義之間
符咒
和真理的
某種毫無關係的關係
緊緊叩住了
他們青筋暴露的雙手
口號
比槍聲還駭人
遺物只有一灘血
以及風中的流言
以及藏在褲袋的一張傳單
一張死亡也贖不回來的
當票
至於思想之卵
早已坐孵為滿地爬行的螻蟻
歷史
持續作癢
而他們引頸仰望的基督
一直未從樓上下來
10.隔海的嘯聲─贈任洪淵
我聽到你隔海的嘯聲
一身的鋼
在自己的深處鏗鏘
患眼疾的那個晚上
王府井大街的雷雨把歷史翻得嘩嘩作響
你用那隻病目, 偷覷
倉皇的腳印, 一行行
消失於淚的滂沱
索性閉起另一隻眼
暗自
在胸中煮一鍋很前衛的莊子
沸著, 騰著, 蒸餾著
一種隱含威脅的美
從龍門
一躍而掉在餐桌上, 貶為
一盤豆瓣魚
這是我另一次輪迴的開始
水並不知道
宿命其實
是種可以推演的邏輯
在深海, 或
莊周負手走過的濠上
我一再夢見
億萬年後塑為化石的那種
粗糙的歷史感, 夢見
綱罟撈起了鱗甲, 漏掉了落日
宿命和釣鉤都是一條彎路
唯死亡則是直直的, 一直
通到廚房的砧板上
在油鍋裡翻了幾次身
總算應了這焦頭爛額的一劫
而所謂解脫
無非是生薑片, 大蔥末
攪拌一湯匙的血腥
身為化石
我仍在堅持一個不朽的夢─
有一天把自己砸碎, 而後
再以淚水黏成一條龍, 而後
沖天飛去
(怕只怕
瓷盤中僅剩的一副殘骸, 以及
水淋淋的夢
被貓
一口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