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余晖
朝圣齐文化有感
9月12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探访临淄齐文化博物院。忐忑不安的走进古文化圣殿,尤其是遨游在稷下学宫博物馆这座知识宝库里。稷下学宫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座有统治者创办的高等学府,也就是当时世界上公办的最顶级大学。我为祖先们举世无双的伟大创举倍感震惊,所谓小心翼翼的挪动脚步,迷迷茫茫的看着一系列的展览样品,在这神圣的殿堂里仿佛回荡着来自三千年前的声音,除了诧异就是振奋,实际上更是对文化和先贤们聪明才智的敬畏。由于姜子牙辅助齐桓公,建立了齐国并且同时建立了齐文化,齐宣王聚天下贤能之才于临淄,把各个小国的名门望族达官显贵,以及怀才不遇之人都笼络在稷下学宫,利用前所未有的这个大平台,大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风,广开言路,不打棍子,不扣帽子,搏踩群议,诸子百家大放异彩,至使三千年前的临淄一举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是他们创造了齐国和齐文化历史,我在《大话山东古文化》博文中,曾经对齐文化进行过类似的高度概括:“齐文化存在的时间,一般是从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齐建国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田齐为秦所灭结束。从文化渊源的角度,时间可上溯至距今8000多年的东夷文化时期;从文化影响的角度,可下延至西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止。齐文化存在的空间,主要以春秋后期时的齐国疆域为主要范围,包括今天的鲁北、鲁中及山东半岛地区(也就是“海岱之间”的山东地区)。齐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之一,别具一格,特点明显。从文化模式的角度观照,在地理环境上,齐文化是半岛濒海型文化(非完全海洋文化);在经济结构上,齐文化是农工商一体化的复合式经济文化(非完全的工商经济文化);在政治思想领域内,齐文化是以忠君爱民相统一、礼法结合、义利并重为特色的兼容式政治文化(非纯爱民、法制文化);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审视,齐文化又显现出与其他先秦地域文化迥乎不同的变革性、开放性、多元性、务实性和智慧性。”“仁义廉耻国之四维” 重视技术发明创造,研究义与利的关系,提倡利与义并举,在百家争鸣之中也有人认为,财容易扰乱义的真正意义,容易出现见利忘义和争名夺利现象。齐文化还提倡人的物质需求,演绎黄老之术道教学说,由此可见,难怪我们驴行爬山所看到的庙宇几乎都是道教庙宇了。其实齐文化和鲁文化相对而言,齐文化尚功利,无利而不往,提倡革新。
鲁国文化在于尊重传统,讲究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自己不喜欢接受的也就不要要求别人接受,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鲁家以德服人重视伦理。后来随着齐国的灭亡和人们对齐文化的淡化,自从罢黜百家,独尊鲁术之后迎来了齐鲁文化大融合,两种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相互渗透,相互摩擦和不断碰撞,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双丰收的大好局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