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余晖
参观赵执信故居有感
国庆期间,夫妻同行。乘坐公交车去博山,游览了博山陶瓷大观园,并且还购 买骨瓷刀具大宗。虽然在淄博居住三十多年,原以为退休以后驴行多多,好山乐水见识多多,没想到本人还是孤陋寡闻啊,淄博名人无数个,最最著名的是淄川蒲松龄,桓台王渔洋,诗坛领袖赵执信,博山去了无数次竟然连赵执信故居都不知道在哪里。最近两年才听说赵执信这个名字,清朝康熙年间因为犯了大不敬罪被贬回原籍博山而终其天年。据说他为了观看《长生殿》这出戏,就断送了功名到白头的。由此可见,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的深切内涵。这位三纲五常的推行者一着不慎触犯天条,无意间大祸临头一道圣旨万劫不复,一代才俊抱憾终身,由此我们体会到什么是如履薄冰了。随时都可能开刀问斩,心惊肉跳提心吊胆是时刻要面对的,可想而知赵执信当时有多么沮丧和孤独寂寞。从他写的《秋暮吟望》“;
小阁高栖一老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巻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不难看出赵执信极其落寞境况,表面上看似旷达实际上无可奈何花落去。从诗中读出斜阳,落叶,等等字眼自然而然就体味出他的惆怅失意溢于言表。他的故居就坐落在博山公园相对冲的中心路东头,乘坐50路公交车可以到达。院落前面有一条涓涓流水的大河围绕并且与公路隔河相望,真乃是:人间福泽地,博山独一家。,依山面水雾气缭绕一看便知实在是一块风水宝地,人们必须通过水泥桥才能够进入古色古香的清朝建筑。大门口竖立赵执信纪念馆牌子,并且免费参观,我怀着好奇与仰慕的心情,同夫人走进拱形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崖照壁镌刻着“秋谷高风”和“怡山谈龙"字样,漫步在山水鱼池楼台亭廊,观看清泉绕屋红鱼穿梭,欣赏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品味他相当年辉煌时期的门庭若市,咀嚼人世间的离合悲欢世态炎凉。有道是:官运亨通有远亲,罢官贬值无人问。门前冷落车马稀,难评先贤是与非。我默默地为博山地界有这么一个奇人才子的际遇感到惋惜,人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可能莫过如此吧?赵执信儿童时期就出口成章,经常与人吟诗对句,因此他十四岁就考取了秀才,十七岁中了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康熙二十五年(公元
1686 年)赵执信升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右春坊右赞善为正五品官),《元》《明史》纂修官兼预修《大清会典》。当时,康熙皇帝下旨选拔五十余人进入翰林院纂修《明史》,参选者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鸿儒贤者,入选者更是绩学雄文优中选优,非常了得的是赵执信即是其中之一。在《大清会典》分工纂写时,许多有识之士都表现出谦逊恭俭之态婉言谢绝,一个个都承认自己才疏学浅不敢担负其重任。赵执信阅国书、查档案,精心编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赞扬,同时,也使同行们从内心里感到赵执信确实是年少有为才华横溢。康熙二十四年(公元
1685 年)至二十八年(公元 1689 年),赵执信在这期间创作的诗集定名为《闲斋集》应该是少年登第身价显赫,事业有成如日中天,飞黄腾达不可限量。真可谓花无百日红世间无完人,据文字记载:就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也就是赵执信二十八岁的时候,他被《长生殿》的作者洪升邀请观看《长生殿》传奇。由于这次宴饮观剧是在康熙佟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国恤”期间举行的,被给事中黄六鸿乘机弹劾,赵执信面临不测之罪,不顾个人安危,到考功处声明说“赵某当座,她人无与”。因这次观看《长生殿》祸罪的还有该剧的作者,一杆人等50余人一律撤职查办,在当时来说这种处理方法应该是显示了皇恩浩荡。赵执信后以“国恤张乐"的罪名革职除名,结束了他在北京的十年仕宦生涯。当时京城有人对赵执信的才华和遭遇发出了:秋谷才华向绝俦,少年科弟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感叹。据我所知:长生殿是清朝初期,剧作家洪昇(1645-1704年)含辛茹苦历经十年所创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还有取材元代剧作家的剧作。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所创作的《长生殿》其生命力是不朽的。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跑死马,从海南岛带新鲜荔枝为的是讨杨玉环的欢心。我们看到影视剧由此剧情就是出自《长生殿》这部永垂千古的不朽之作。作者洪升被革职以后郁闷之极,还乡途中由于船上饮酒坠河而亡。赵执信被罢官后,同年初冬离开北京返家时写下《出都》诗:“事往浑如梦,忧来岂有端,罢官怜酒失,去国觉天寒,北阙烟中远,西山马首宽,十年一挥手,今日别长安“。当时他的心情糟糕透顶极其郁闷,我们再看一看赵执信的《出宫词》: 禁门际晓开,敕放如花女。起作辞宫妆,低头泪如雨。所悲入宫早,不恨出宫迟。十年闭永巷,妾貌犹昔时。当窗理镜奁,容华良独惜。君王岂无恩,妾自未相识。同时良家子,多在昭阳宫。齐纨虽皎洁,不如蜀锦红。旧家送我时,愿妾承天眷。归去姊妹行,含羞说金殿。不愧是诗坛领军才华横溢,实在是感觉凄凄惨惨可悲又可叹!我曾经从博山颜文姜祠(当地人都尊称颜奶奶庙),正殿卷廊前柱上看到,赵执信于康熙年间撰文并书写的抱柱楹联一副:“惊天地感社稷莫大于孝,配江河揭日月至城如神。”真乃是:诗坛霸主文通天,引领风骚数百年。语不惊人死不休,罢官还乡情何堪?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有道是:荣华本是三更梦,富贵犹如九月霜。生老病死无人替,酸甜苦辣自品尝。君须记: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你看他;忠君爱民真性情,百密一疏成罪名。著书立说占千古,悔恨痛悟伴终生。面对赵执信这个历史人物我以为;我们应该以爱惜人才这方面来了解和学习赵执信的诗词专辑为主,对于大不敬之罪这个问题已经定格在那个朝代,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没有必要再继续纠缠不清。什么对与不对该和不该毕竟我们是现代人,对于300年前的事情我们一无所知,我首先非常崇拜赵执信诗坛领袖的地位,崇拜他的学识和才华。《劝世歌》中说:人纵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嗔坠地狱,公平正直进天堂。最后敬附打油诗作为游记结束语,敬请斧正!
打油诗
秋谷高风千古秀,
贻山谈龙志已踌。
山高水长天地阔,
褒多贬少无所求。
论诗绝句三十九,
诗坛一代称领袖。
生前身后九重知,
秋谷名望占千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