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溪考论
(2025-03-08 15:37:52)
标签:
红楼梦作者芹溪处士南宋隐士朱熹表兄天宝曲史 |
分类: 文学解析 |
芹溪考论
土默热
《红楼梦》脂砚斋批语中出现了一个“芹溪”,有时也简称“芹”,据脂砚斋说,他就是《石头记》作者。后来的新红学鼻祖胡适先生“大胆假设”《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又经过“小心求证”,在敦诚、敦敏诗中发现乾隆中叶在北京有一个叫曹雪芹的人。这个曹雪芹与《红楼梦》书中说的那个“披阅增删”者曹雪芹是否是一个人,学界有争议。曹雪芹与脂批中说的《红楼梦》作者“芹溪”是否是一个人,学界争议更大。因为证据只有一条,那就是张宜泉的诗《题芹溪居士》和《伤芹溪居士》,但张宜泉并未说这个“芹溪居士”就是曹雪芹。在《题芹溪居士》诗题下面有一小注:“姓曹名沽(有雨头)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且不说这个小注是后世红学家“钤盖”上去的,根本就是不可靠的伪证,仅就小注内容来看,这个“芹溪居士”也与曹雪芹不搭边,因为二敦诗中说的曹雪芹,名“霑”,而不是“沽(有雨头)”,也没有“梦阮”之字与“芹溪”之号。红学家们硬说二敦的“曹雪芹”就是张宜泉的“曹芹溪”,更进一步把他和脂批中交代的“芹溪”混为一人,证据实在靠不住。
关于曹雪芹,网络上“冷眼”先生发表有《三个曹雪芹》的文章,分析的很细致透彻,朋友们不妨找来一读。今天我们不想翻这些红学的陈谷子烂芝麻,只准备就“芹溪”这个字或号进行一点系统的考证分析。在中国古代,凡文人,除了姓、名和字以外,大多还有一个乃至几个号。姓是祖宗遗留下来的,名和字一般都是父亲(或祖父乃至其他尊长)取的,本人没有选择的自由;但号就不同了,一般都是本人自己取的,也有亲戚朋友奉送的,甚至还有社会上开玩笑取的诨号约定俗成叫开的。
古人取号,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信手拈来的,号中一般都寄寓着本人的遭遇、志向、怀恋或者感慨。取号有用地名的,一般是自己的故园、名山胜水或者名人圣地,如“柳泉居士”、“香山居士”、“西堂老人”、“梅溪”等;也有用个人遭际或寄怀取号的,如“六如居士”、“五柳先生”、“二知道人”、“巢民”等。这些都属于常识性的东西,就不罗嗦了。这个“芹溪居士”,如此取号,也必有其特定原由,“居士”乃是不出家的佛家信徒的称谓,在古代用“居士”入号者多多,不足为奇,关键是这个“芹溪”二字,肯定是个地名,并肯定与其人生平遭际有关,或者是其故园,或者是其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或者是其景仰向往的一个地方。
从字面上看,“芹溪”似乎是一条小河流名称。对于小河流,江南一般称为“溪”,江北一般称为“河”或“水”,所以,倘若真的有芹溪这么一条小河,一般说来,在江南的可能性要大些。笔者查了一下,中国叫“芹溪”的小河还真不少,其中福建最多,一共四条:周宁县李墩镇有个芹溪,古田县吉巷乡有个芹溪,清流县余朋乡有个芹溪,建阳县崇雒乡有个芹溪。其他省份如浙江、安徽、江西、四川也有芹溪,但不多。一般说来,这些“芹溪”都是地处偏僻、人口稀少的地方,历史不算悠久丰富,也没有出过什么文化名人,因此名气都不大,似乎很少有文人要以此地取号的充分理由。
但是,其中有一个芹溪则不同了,这就是福建省建阳县的芹溪!这个芹溪在古代道教四十名山中列三十七位,据说是韓越真人得道處。但它的名气来由,主要还是因为这里同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大人物有关,这两个大人物还都是宋朝人,一个是儒家理学的开山鼻祖朱熹,一个是世界法医学的开山鼻祖宋慈。古代称这个芹溪为“芹溪九曲”,也是个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芹溪九曲主景在建阳县将口和崇雒境内,在古代其名声远胜于武夷九曲。芹溪是朱熹回故乡五夫的必经之路(当时主要为水路),他还有个近亲居住在这里,所以常来这里游玩。崇雒乡孔山的砚山上据说是仙人常聚集的地方,如是庵供奉的神象以前据说极为灵验。宋慈便是崇雒人,死后也葬在这里。宋慈在南宋先后任过福建、浙江、广东提刑,他在长期断案实践中,总结出的《洗冤集录》,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检验专著。
古人吟咏芹溪的诗歌不算很多,笔者尝试搜集了一下,发现这些诗歌基本上都是题咏福建建阳芹溪的。现在已经搜集到的有:
一是宋代赵癯齐买陂塘(寿监丞吴芹庵):
闻掀髯、岭头长啸,梅花一夜香吐。正看呜凤朝阳影,何事惊鸿翩举。来又去。但赢得、儿童拍手笑无据。人间何处。有九曲栽芹,一峰横砚,江上听春雨。 功名事,不信朝鳞暮羽。九关虎豹如许。午桥见有间风月,正自不妨嘉趣。君记取。人尽道、东山安石难留住。伏龙三顾。待报了君恩,勋铭彝鼎,归作子期侣。(注:华子期在芹溪砚峰庚舟) 二是宋代赵宰的《声声慢》 洞宾仙客,诞节明朝,方斋今日称觞。为有金丹,希年近也康强。平生铁石肺腑,肯依阿、贪恋朝行。芹溪上,把等闲出处,付与沧浪。 花竹午桥葱倩,身退静、功名大耐偏长。济世经纶,暂时收敛何妨。黄扉有分须到,况玉皇、久待平章。康时了,万千年、姓字弥香。 三是元代段克己的《临江仙》三首,其中之一为: 仲蔚门墙蓬*满,幽居不用声华。丑妻恶妾胜无家。学须勤苦就,富贵岂天耶。鼻垩未除斤未运,相望咫尺天涯。芹溪犹有折残麻。此心终莫展,迟汝对岩花。 歌咏芹溪最著名的作品,当为朱熹写的《芹溪九曲棹歌》,可与他的《武夷九曲棹歌》相媲美。现辑于下: 芹溪九曲棹歌 朱熹的《芹溪九曲棹歌》,自芹口写起,溯流而上,溪流两岸峰峦竞秀,古木参天,表现一种幽邃深远的意境。你看,一曲的庐峰冷月,二曲的渔歌唱晚,三曲的白云自闲,四曲的古寺门静,五曲的乔松青翠,六曲的潭空龙去,七曲的水溪桃源,八曲的砚峰瀑布,九曲的深幽景色,烘托出一幅芹溪九曲胜景图,也表现了诗人摹物状景的深厚艺术功力。其中典故,五曲“子期一去无消息”,指汉华子期炼丹一事。六曲“处士家”指朱熹表兄、隐士邱子野家。 考证解读“芹溪”二字,关键就在于居住在六曲“处士家”的这个人,他姓邱名义字子野,别号“芹溪处士”!这个邱子野是个不肯出仕的隐士,隐居在风光优美的“芹溪六曲”。朱熹与表兄邱子野一家过从甚密,绍兴二十一年(1151),朱熹22岁,从五夫到东田拜访邱子野,作《邱子野表兄郊园五咏》。从朱熹现存的一千多首诗歌来看,这五首诗创作的时间最早,现选二首载于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