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斑竹一枝千点泪——论林黛玉姓名字号和居址的文化寓义

(2024-07-24 13:58:42)
标签:

林黛玉

潇湘妃子

潇湘馆

木石情缘

文化寓意

分类: 文学解析

斑竹一枝千点泪

——论林黛玉姓名字号和居址的文化寓义

         土默热

附:

 “木石情缘”文学寻根

潇湘馆映“竹窗”幽——无可辩驳的大观园创作原型

 

如果说《红楼梦》作者钟爱的林妹妹生活情趣有什么最突出特点的话,大概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两爱”——爱竹、爱哭罢了。作者在文学建构过程中把林妹妹这“两爱”归结在一个地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潇湘馆,使“竹”与“哭”同“潇湘”之地构成浑然一体的凄美文字画面,兼之以林妹妹“潇湘妃子”的别致雅号,作者在创作中所寄予的“潇湘情结”文学情境也就昭然若揭了。

所谓“潇湘妃子”,乃是以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历史典故命名。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英、皇二妃千里寻夫至潇湘之地的九嶷山,哭泣的泪水不绝如缕以至于染红了这里的竹子。从此,这种身上生有千百个殷红斑点的翠竹,便有了一个极为写意的名字——斑竹,雅称湘妃竹。《红楼梦》中描写“潇湘妃子”的前身“绛珠草”,绛珠即血红泪滴,不过是作者为“斑竹”所取的一个别称罢了,无须诸多红学家舍此本意胡乱猜笨谜。

在《红楼梦》书中,作者不仅为林妹妹取别号 “潇湘妃子”,让林黛玉所居之处名“潇湘馆”,还时时处处有意以“潇湘情结”来处理她的日常衣食住行。潇湘馆内的景色是“一带粉垣”,“数楹修舍”,“千百竽翠竹遮映”。元妃省亲后,宝玉与姐妹们奉元春之命住进大观园时,黛玉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 ,所以自己选定居住此处。在这里,林妹妹以其一生幽怨、孤独之泪水,浇灌着窗前昼夜摇曳的斑竹,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绛珠还泪”故事。

说到“潇湘妃子”与斑竹的故事,任谁都会联想起毛泽东他老人家著名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其实,毛主席的这句诗并非完全是自己的独创,而是化用清代大诗人、文学家、剧作家洪昇的原句。在洪昇诗集《稗畦集》中,有一首名为《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的诗:“绛帏黄发太夫人,哲嗣传来苦调新,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毛主席“斑竹一枝千滴泪”之千古名句,盖源于此,只不过换“点”为“滴”罢了。

洪昇诗中这位“顾太君”,乃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女诗人顾若璞。诗中的黄式序,乃是顾若璞的孙子,与洪昇是表兄弟关系,也是洪昇妻子黄兰次的本家兄弟。黄式序的妻子钱凤纶,字云仪,与洪昇也是表兄妹关系。钱凤纶的娘家弟媳林以宁,也是黄兰次的表姐妹。钱林二人谊属姑嫂,情同姐妹,并且都是蕉园诗社的重要成员。明末清初,杭州洪顾黄钱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荣损与俱,其女子曾结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子诗社——蕉园吟社。当时洪昇与黄式序二人同在北京国子监读书,洪为监生,黄为贡生。黄式序将祖母的诗集拿给洪昇看,阅读后感慨系之,遂赋此诗。

顾若璞(1592-1681)字和知,黄茂梧室。妙年二十八守寡,独立抚养并教育两个儿子成人,在四大家族中德高望重,人称“黄佛儿”,殁年九十余。其夫家与娘家黄顾两族均世代诗礼簪缨,在顾若璞的精心抚育下,诸孙及诸女孙辈,皆能拈韵赋诗。和知生前,每顾而乐之。有“为报九原相待客,诗书一线可能留”之句。著有《卧月轩集》四卷。蕉园女诗人多为顾若璞孙辈,和知晚年与这些青年女诗人尝一起聚会冶游,对其呵护关怀备至,曾为其孙媳钱凤纶序《古香楼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