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虚幻境”文学创意足证《红楼梦》作者为洪昇

(2024-07-16 13:53:48)
标签:

红楼故事

太虚幻境

秦太虚

海棠春

洪昇梨园梦

分类: 文学解析

    “太虚幻境”文学创意足证《红楼梦》作者为洪昇

      土默热

在《红楼梦》小说中,作者按照“天上太虚境,人间大观园”,天上人间相对应的架构,盛纳贾宝玉和十二钗演绎的那些风流儒雅故事。“太虚幻境”是个“朱栏玉砌,绿树清溪,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的仙境,幻境总管警幻仙姑,“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普天下风流女子的命运皆由这里播弄。“太虚幻境”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独一无二,显然为《红楼梦》作者独创;搞清这个在文学创意的文化来源,对于正确判读《红楼梦》作品和作者,都极为重要。

笔者在《家住江南姓本秦——从秦亭山、秦太虚、太虚幻境的关系说起》一文中,论证了《红楼梦》作者独创的“太虚幻境”意境,与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字太虚)作品意境之关系,以及秦太虚与洪昇及蕉园姐妹故园秦亭山下西溪园林文化的关系。判定《红楼梦》书中好多意境布置和细节刻画,之所以都与秦太虚诗词意境息息相关,乃是因为洪昇“拂衣归卧秦亭下,耻傍风尘学抱关”后,在故园秦亭山下当隐居的惜花人,怀金悼玉创作《红楼梦》的必然选择。

该文发布后,网友聂桥发布了《可卿卧室为何要挂秦观对联》一文,对笔者的考证分析做了重要补充。文中正确阐释了《红楼梦》书中描写宝玉梦入太虚幻境前,在秦可卿卧室所见“海棠春睡图”旁秦太虚联语“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与秦太虚《海棠春》词意境之关系,以及《海棠春》词与《长生殿·春睡》一折描写的文学关联。判定秦太虚《海棠春》词就是一幅活的“海棠春睡图”,其文学意境同时影响了洪昇的《长生殿》与《红楼梦》创作。

与聂桥先生文章几乎同时,网友姬健康也发布了《秦太虚·太虚幻境·洪昉思》一文,对太虚幻境与秦太虚及洪昉思的关系又做了延伸考证分析。文中考证了《红楼梦》关于太虚幻境的描写,与秦亭山智胜寺及吴山太虚楼的关系,详述了从宋代的洪迈,到明代的洪瞻祖,再到清代的洪昇,洪氏一族均深受秦太虚词的影响。《长生殿》中引用秦太虚词不止《海棠春》,秦观词中最著名的《鹊桥仙》,也全文出现在第二十二出《密誓》中,词中意境又延伸到《红楼梦》书中。

这方面殊堪注意的是,宝玉是在悬挂着“海棠春睡图”及秦太虚“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联语的房间内做梦,梦中进入太虚幻境的。可卿卧室紧连着太虚幻境入口,此处悬挂的此图此联,其寓意都象征着“贵妃醉酒”的故事。宝玉一见此图此联便连连说好,在这里安然入梦进入太虚幻境。那么宝玉的太虚幻境之梦究竟是个什么梦呢?潜台词显然就是杨贵妃之梦,是作者的《长生殿》之梦。这个寓意恰恰是洪昇戏剧生涯的起点,是洪昇梨园人生的红楼入梦。这方面笔者在《狭义红楼梦砧解》一文中有详细解析,此不赘述。

洪昇在《长生殿·春睡》一出中,直接使用秦太虚的《海棠春》词,来描述贵妃醉酒后娇憨沉睡的形态:“【海棠春】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老)翠被晓寒轻,(贴)宝篆沉烟袅。(旦)宿酲未醒宫娥报,(老、贴)道别院笙歌会早。(旦)试问海棠花,(合)昨夜开多少?”历史上的秦太虚并没有写过“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之联语,但《长生殿》中如此使用秦太虚《海棠春》词表现贵妃春睡,就成了“海棠春睡图”与所配联语的共同出处了。宝玉在秦太虚“海棠春睡图”及联语处梦入太虚幻境,这个太虚幻境的出处自然就与秦太虚密切相连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宝玉的太虚幻境之梦,就是秦太虚《海棠春》词幻化之梦,是作者洪昇的《长生殿》梨园之梦。

宝玉的太虚幻境“红楼梦”又是怎样醒来的呢?《红楼梦》书中是这样交代的:就在宝玉携手可卿“兼美”卿卿我我、得意忘形之际,却被一群夜叉海鬼扯入“迷津”,大喊一声“可卿救我”,惊出一身冷汗而醒。这个描写在写法上套用了《长生殿》故事中李隆基的“曲江池”之梦,在寓意上又象征着洪昇因遭遇了《长生殿》文字狱案件,自己的戏剧文学生涯“清夜闻钟,遽然梦醒”(见《长生殿》自序)。书中写秦可卿死后在“天香楼”另设一奠,天香楼本身就是东府戏台,其中的《长生殿》案件寓意不言自明,否则跑东府戏台上祭奠什么?这方面笔者在《红楼梦·梨园梦·兼美梦》一文中也有详尽解析,读者朋友们可自去阅读解析。

综合土默热、聂桥、姬健康三篇红学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红楼梦》的“太虚幻境”创作构思,就是从秦太虚《海棠春》词及《鹊桥仙》词之意境中化用来的。这种文学化用关系并非直接源自秦太虚词,而是通过在《长生殿》化用于杨贵妃身上,再转用于《红楼梦》中宝玉的太虚幻境之梦的。通过对这种化用关系的文学辨析,不仅搞清了《红楼梦》太虚幻境及海棠春睡图的文化来源,也雄辩地证明《红楼梦》与《长生殿》乃是孪生姊妹花。《长生殿》作者洪昇故园就在秦亭山下流香溪畔,这里既是《红楼梦》大观园景色的素材来源,也是太虚幻境之意境出处。红学家们不是口口声声要土红学的“铁证”吗?这就是响当当的文学铁证!

土默热红学与主流红学的根本分歧,并非《红楼梦》作者之争,而是对红楼文化的阐释之争。《红楼梦》太虚幻境、“海棠春睡图”及其联语之寓意,出自秦太虚《海棠春》意境无疑,《海棠春》意境又在《长生殿》中重复使用过,足证《红楼梦》的作者只能是《长生殿》案件发生后“拂衣卧归秦亭下”,一生为歌咏杨贵妃“乐此不疲”的情痴情种洪昇,而绝无可能是北京西山那个满身魏晋风度的曹雪芹。倘若哪个红学家再维护曹雪芹的“著作权”,或者再为顾景星乃至其它什么人争夺“著作权”,那么就请他把秦亭山、秦太虚、《海棠春》、《长生殿》、太虚幻境、海棠春睡图及其联语这些不可移易的文学要素,在文化层面同你心目中的那个著作权人一一联系起来加以解析——恐怕无人敢说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吧?

聂桥、姬健康、土默热关于《红楼梦》“太虚幻境”与秦太虚、洪昉思关系考证分析的三篇文章,研究的是同一课题,合三人的研究内容,方构成这一课题的整体结论。但由于三篇文章分别发布于不同网址的博客上,发布的时间又相差很久,所以网友们一般不容易同时搜罗到并同步阅读解析。单独阅读某一篇文章,很容易产生盲人摸象的错觉,造成对红楼文化的某种误解。为方便广大网友,现将这三篇文章及笔者的另两篇文章《狭义红楼梦砧解》、《红楼梦·梨园梦·兼美梦》一并附后,供红学界那些热衷文学研究而不是猜笨谜的朋友们赏析。

2015.10.6

附录一:

可卿卧室为何要挂秦观对联

《杨妃文化巡礼》系列博文之四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秦可卿卧室是第一站,从他一踏进那个充满迷幻色彩的卧室,传奇就已经开始: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不管唐伯虎是否画过《海棠春睡图》,让唐伯虎这位风流才子画同样风流不让他人的杨贵妃之娇媚也算是合适,最令人费解的还是两边的秦太虚的对联,因为通过细致考证,秦观并没有写过这两句诗,那作者为什么非要杜撰出这个“秦太虚对联呢”?秦观本人与海棠春睡,与杨贵妃又有什么关系呢?笔者以前也似图从作者对秦观的喜欢来找到答案,但曹唐,温庭筠,李商隐,杜甫,苏东坡,陶渊明等,《红楼梦》和《长生殿》共同青睐的作者不止秦观一个,为什么偏偏就是秦观呢?难道只是因为他叫秦太虚吗?理由似乎并不充分。

如果是只看《红楼梦》,或者从曹雪芹们身上找,此题无解,就只能像蔡义江教授在他的《红楼梦梦诗词曲赋评注》所说的那样:“唐伯虎的画和秦少游的对联,也是作者根据需要杜撰的。”

其实,以秦太虚诗来点缀杨贵妃的“海棠春睡”并非是《红楼梦》的发明,在《长生殿》的【春睡】一出,这一结构就已经出现了:

【海棠春】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老)翠被晓寒轻,(贴)宝篆沉烟袅。(旦)宿酲未醒宫娥报,(老、贴)道别院笙歌会早。(旦)试问海棠花,(合)昨夜开多少?

这段文字引自《长生殿》第四出【春睡】,可以看作是活的“海棠春睡图”,那这段与秦观秦太虚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让大家接着再看一首词:

                       

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翠被晓寒轻,宝篆沈烟袅。宿酲未解宫娥报,道别院、笙歌宴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把《长生殿》中的括号全部去掉,不就是《海棠春》的原文了吗?这首词的作者正是在《红楼梦》中为《海棠春睡图》写对联的秦观秦太虚。都说“海棠春睡”之典源自苏东坡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比起秦观的【海棠春】差远了,【海棠春】才是对“海棠春睡”之典的形象展示,难怪后人以此词韵律创造了【海棠春】词牌。

我们比较一下:

《长生殿》:【春睡】一出戏写着秦太虚的《海棠春》词。

《红楼梦》:《海棠春睡图》旁挂着秦太虚写的对联。

原来《红楼梦》中秦太虚对联就是在刻意模仿着《长生殿》的结构。如果你还不认同。那么我们就把秦可卿卧室和《长生殿》【春睡】一出的卧室作一比较。

“香气”是可卿卧室的一大特色,宝玉一进门就是“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秦太虚的对联更是“芳气笼人是酒香”。

再看看【春睡】一出对杨贵妃卧室的描绘:

趁他迟日房栊,好风帘幕,且消受熏闲坐。

飘堕、麝兰,金绣影,更了杏衫罗。

试把绡帐慢开,龙脑微闻,一片美人和。

令宝玉“眼饧骨软”的“香气”绝对是非比异常的,世上也只有杨贵妃这样的绝顶美人才佩。宝玉闻到了香味“骨软”可以理解,眼睛怎么还“软”了呢?(饧有软的意思)。可卿卧室陈设有点生命力的就只有那幅《海棠春睡图》——上面的睡美人杨贵妃。宝玉的这种感受与唐明皇的感受是一样的。“(瞧科)爱他,红玉一团,压着鸳衾侧卧。(老、贴背介)这温存怎不占了风流高座!...(生)怜他,侍儿扶起腰肢,娇怯怯难存难坐。(老、贴扶旦坐介)(生扶住介)恁朦腾,且索消详停和。”面对一个“娇怯怯”、“恁朦朦”的美人胚子,哪个男人能不动心呢?

可卿卧室里有一面“武则天当日镜室中”的“宝镜”,“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恐怕也是从《长生殿》那里借来的。

【春睡】:“绮疏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

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含章殿为唐朝的宫殿,寿昌公主住得,杨贵妃也同样住得,寿昌公主的床就是杨贵妃的床,只要她想要。

通过秦观《海棠春》词与《长生殿》【春睡】间的关系,我们搞清了《红楼梦》中杜撰秦观为《海棠春睡图》作对联的依据。这要比那些胡猜乱联来得真实多了。这也再次证明了笔者在《也说秦可卿卧室陈设》一文中关于秦可卿卧室是按杨贵妃卧室设计的观点。也算是为《红楼梦》中的杨妃文化现象增添了一笔。

2014-01-23

 

附录二:

秦太虚-太虚幻境-洪昉思

姬健康(2014-02-01)

研读《红楼梦》,有一个人谁也不能忽略,他就是秦观秦太虚。因为书中那个至关重要的神仙大梦太虚幻境之得名,谁也无法否认是来之于秦太虚的名字,如果你认为不是,笔者诚恳地请你去研究琼瑶小说吧,以免将南郭先生的桂冠加冕于你。

贾宝玉在秦可卿床上堕入的神仙幻梦,按文本留给我们的蛛丝马迹,原本是作者效仿《水浒传》,放置于红楼故事的末尾的,此课题不是本文所涉范围,另议。但不管是现在的第五回也好,还是书的结尾也好,太虚幻境是整部书的大关节、大归结处,这已是红学常识。在第一回里,作者交代,甄士隐梦中的蠢物”——“通灵宝玉就被僧道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处挂了号。一般来说,从太虚幻境一干冤孽揭开序幕始,至太虚幻境情榜归宿终,一头一尾,是大部头文学作品的规律性、完整性写法,《红楼梦》也不会例外。而太虚幻境的得名就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小事,一定会孕含作者创作的灵感泉源和作者思想观念、生活环境的积淀、投射。笔者认为,作者取太虚两字,诚然有贾宝玉在秦可卿床上做梦时作者自拟的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作证,连曹学大家蔡义江先生也不得不承认不称秦观秦少游,偏称秦太虚,正是为了取其姓同可卿,而取其字称幻境。(见蔡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另外,月亮有太阴之称,洪升又在《长生殿》中将李杨重圆的月宫独创为清虚府洞天,用太虚之名来赋予红楼幻境,既符合作者对秦太虚的熟悉、自比,又暗合洪升在《长生殿》里对月宫所做的定义。太虚之命名,除了曹雪芹有神一般无所不能的功力外,任何人都无法与洪升相匹敌。请看下文的证据——谁敢说文化解析不是证据?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江苏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秦观一生坎坷,身世起伏,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却偏偏没在南京、北京留下什么遗迹,你要说曹雪芹对秦太虚情有独钟,又只能用天才论可以解释。秦观是北宋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作品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由于党争在官场上频受排挤、贬谪,屡不得志,最终卒于广西荒蛮之地藤州,其才其情与洪升十分相似,这是其一。秦观留下了多篇有关杭州的诗文,如《龙井题名记》、《游龙井记》等文,与侍妾边朝华的轶事及《遣朝华》诗,都与杭州有关;洪升先人洪迈著作《夷坚志》、《容斋随笔》也记有秦观的轶事,此其二。秦观与白居易、苏东坡一样,曾因任职杭州与西湖、西溪结下不解之缘,秦在绍圣年间(1094—1098)曾任杭州通判(也有记载说秦在前往杭州途中又贬至处州任监酒税,笔者不是历史学家,存疑),但秦观在杭州留下多处遗迹是不争的事实,秦少游祠和吴山太虚楼皆历历在目,此其三。

如果说,就以上三点将秦太虚与洪升著作权联系起来未免过于脆弱、勉强。这话有道理,除了曹雪芹,哪一个《红楼梦》著作权人主张者都可以在史料中找到一点与秦太虚有关的痕迹。笔者的博友聂桥先生曾撰有《可卿卧室为何要挂秦观对联》一文,对第五回秦可卿卧室悬挂的《海棠春睡图》作了有力的正本清源考证,证明此画并不出典于通常所说的苏东坡《海棠》诗,而直接来源于秦观的《海棠春》词。在众多的著作权人主张中,谁真正有资格在进入太虚幻境前将这些铺垫联系起来呢?说什么都没有用,以作品、以文字说话吧,只有洪升,《长生殿》中引用秦太虚作品的不单单这一处,秦最著名的作品《鹊桥仙》全文出现在第二十二出戏《密誓》中:

 

纤云弄巧,飞星传信,银汉秋光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肠似水,佳期如梦,遥指鹊桥前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大家仔细读读,洪升在此又玩起了老花样,将原词稍作替换,将飞星传恨改成飞星传信迢迢改成秋光柔情改成柔肠忍顾鹊桥归路改成遥指鹊桥前路迢迢秋光,增加些许萧瑟,以合秋风秋雨秋月秋草秋窗秋灯之氛围;柔情柔肠,省去一个多用词(后有两情),这都无关紧要;而将改成,却与将此恨绵绵无绝期改成此誓绵绵无绝期是一脉相承的,李杨和宝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恨,只有誓言;信也是守信、誓言。将归路改成前路是与《长生殿》与《红楼梦》里同时出现的前盟水乳交融的,谁会这样改?是曹雪芹吗?是谁谁谁吗?还是只有洪升!

以上是第四点。最后说说西溪一处名山:秦亭山。土默热红学以全方位考证得出结论:大观园原型即杭州西溪。红楼一梦的孳生地是大观园,洪升在纂创太虚幻境时自然要以西溪为原型,秦亭山作为西湖北边山岭正脉、西溪之镇山(林纾语),是洪升迎面联想的立体景象。秦亭山,就是因秦太虚筑亭赏景而得名。秦亭山之得名,历史上,有人认为是因祖龙(秦始皇)曾驻跸而得名,现在已基本弄清,是有人将其与杭州秦望山混为一谈而讹传。清人丁立中明确说:

 

此山岂是祖龙停,淮海来游始建亭。上策言情呈北关,临流濯足度南屏。

峰登月桂光涵白,岭上风篁色沍青。夜访辨才参释典,品泉携得汲泉瓶。

 

不管怎样,秦亭山与秦太虚有关是确凿无疑的事实。洪升的曾祖洪瞻祖在一首游赏秦亭山的诗里写道:

 

连山带溪横,二九沿清泚。行共梅花树,四境玉辉里。

脉脉新旸坼,鳞鳞绪风起。写水弄珠出,著岸浮槎倚。

步陟芳愈袭,村回际未靡。伊余乐林壤,怀禄征三喜。(下略)

 

可见,作为西溪人,对秦太虚以及秦亭山的熟悉是再正常不过了。秦亭山的风光、景象与太虚幻境有相似之处吗?我们再来读读民国时出版的《杭州山水寺院名胜志-甲午重九登秦亭山记》一文中对秦亭山的客观描写吧:

 

山内有巨樟,合三四人抱,中枯而外实。循径南登约二百步,有亭,曰望湖。又百余步,有社庙,又上百余步,乃为前殿正门,孤峰矗立,烟水回环。西自漳湖,东暨于海,村落如点,港汊如线,田畴如片,舟楫如鹭,飞走如蚁蚋,松竹如葱韭,堤柳如书带草,园林如石菖蒲。登临之胜,有非他山所可及者。

 

《西溪梵隐志》记载说:

 

智胜寺在秦亭山簏,寺左有白兔泉,瓷石方坎,一泓清冽,内泛白星,汲者朝暮不绝。智胜寺右,祀福德明王之神,额曰秦亭古社

 

回过头去看一看太虚幻境的景致吧:收藏金陵十二钗簿册的院子也有前门、配殿,殿后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有宿露而烹千红一哭茶,有清香甘冽万艳同杯酒。最绝的是太虚幻境有警幻仙姑,秦亭山有福德明王神,神仙配啊。

还记得书中第二回描写贾雨村饭后闲步,偶至郭外,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额着智通寺三字。一样的烟水回环,一样的松竹葱韭,一样的社庙寺院,智通寺智胜寺只一字之差,谁能否定作者不是触景生情、顺手拈来的呢?智通寺芦雪庵之庙名不是玩的同样偷换字面的把戏呢?

你不得不说太虚幻境的构造含有因太虚而得名的秦亭山的影子,你能说这不是文化承袭吗?你能说神话的演绎没有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吗?你能说艺术创作是凭空想像、胡编海造的吗?

而这一切一切的形成、存在,都不是虚幻的,是有根有据的,是有源有泉的,是人创造的,是他根椐身边景、身边事、身边人提炼出来的,他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学家、艺术家、戏曲家洪昉思!

 

附录三:

家住江南姓本秦

——从秦亭山、秦太虚、太虚幻境的关系说起

                               土默热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七回有回前诗:“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刘心武先生根据这首诗,创作了一门颇有情趣的 “秦学”。正统红学界不同意他的学说,曾组织发起了一场“群殴”,结果刘心武没有批倒批臭,红学界又多出了一重公案:《红楼梦》书中“家住江南姓本秦”的说法仍在,刘心武解的不对,那么怎么解才对呢?红学家们也没有提供出一个标准答案,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

这个“姓本秦”的提法,在《红楼梦》中出现多次,并不是唯一的,甲戌本中提到“秦钟”之名时,有脂批曰:“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姓本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笔者在《〈红楼梦〉与宫体诗》一文中,曾详细论证了这个“姓本秦”的“情种”与六朝金粉文化的关系。除此之外,还似乎与历史上另一个“情种”词人有着某些文化意义上的关联,这个人就是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著名词人秦观秦太虚。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千古颂情名句。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传世作品有《淮海集》。

《红楼梦》与秦观的文化联系是十分直接的。在书中,不仅作者设计的天上太虚幻境,人间大观园,都似乎与秦观的名和字有着直接关联,“秦太虚”这一名字还直接出现过两次,书中第五回描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睡觉的秦可卿香艳卧房中挂着一副对联:“嫩寒春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作者刻意交代是“宋学士秦太虚”写的。第十一回描写宝玉随凤姐去东府探病时,再次提到了秦太虚的这副对联。虽然在秦观的作品《淮海集》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这副联语,显然是《红楼梦》作者代拟的,但托名这个“姓本秦”的秦太虚,肯定与“太虚幻境”的描写直接相关。

《红楼梦》中描写的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秦太虚“游太清”的故事似乎有着某种渊源关系。秦观《反初》一诗中曾描写,仙者安期生曾谓“我”有慧根,应当游乎太清。“曦发阳之阿,哺餟太和精。心将虚无合,身与元气并。陟降三境中,高真相送迎”。而“我”却因俗缘未断,落入尘网五十年。回想起来,涕泪纵横,难以入眠。“高真迎送”、“餟太和精”与“警幻迎送”、“饮群芳髓”之相似性不言自明。秦观的一咏三叹,与《红楼梦》作者描写太虚幻境时的心境一样,都应该是源自于“造历凡劫”后痛定思痛之际的仙凡两界咏叹调。

《红楼梦》作者笔下精雕细刻的太虚幻境景色是:“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画栋雕檐,珠帘绣幕,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所在也。正是: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 这些描写显然也受到秦观《雨中花》词描写自己梦游仙界文字的影响:“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玉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金碧。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随处有、寄香幽火,杳然难测。好是蟠桃熟后,阿环偷报消息。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

问题还远不止于此,《红楼梦》书中的很多具体或抽象的情节描写,都似乎与秦观的作品有着某种暗合关系,甚至是直接使用了秦观的原典。“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似乎就是“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现成的点题之作。“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翠黛颦”一词与黛玉之名和“颦儿”之号关联之明显,毋庸细说,“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本身就是书中写怡红院聚会时,宝钗抽到花签上所写的谶语。

由此可见,《红楼梦》书中的意境布置和细节刻画,好多都与秦太虚这个人息息相关。作者的文学生涯,肯定受秦观的影响很大,在文学创作上,能自觉地与秦观保持呼吸相通。《红楼梦》第七回回前诗中说的那个珍惜“十二花容”的“惜花人”,既取自秦太虚之名字,也应该是作者自况。书中刻意交代这个人“家住江南姓本秦”,既表现了秦太虚是江南的惜花才子,是否也代表了《红楼梦》作者自己也以江南“护花使者”自居呢?要想搞清这一点,必须从《红楼梦》作者洪昇以及生活原型蕉园十二钗与秦太虚的特殊关系说起。

秦观是北宋人,洪昇及其蕉园姐妹是清初人,二者之间似乎不可能发生直接的文学接触,但洪昇与蕉园姐妹的故园,却就坐落在“三生石畔”杭州的秦亭山下,这就与秦太虚发生了并非巧合的直接关联。《红楼梦》书中描写的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四大处居址,其生活原型洪园、竹窗、花坞、九间楼酒家等明清时期的贵族园林,就位于秦亭山到洞霄宫一线的流香溪两岸。发育于其间源远流长的流香溪文化,说到底便是由“太虚幻境”和“大观园”构成的独特地域文化。

笔者曾在《太虚幻境与洞霄宫》、《流香溪与沁芳溪》等文章中,详考了《红楼梦》沁芳溪畔大观园以及太虚幻境,与杭州洞霄宫、流香溪的文化渊源关系,本文拟再重点分析一下书中太虚幻境与秦亭山的文学建构关系。秦亭山坐落在“帝城” 之西部,西溪河南岸,与西溪构成一道“衔山抱水”、“山水横拖”的独特景色。关于秦亭山一名的出处,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秦始皇东巡曾驻跸于此,乃秦望山之讹称;二是认为此山因秦少游建亭处而得名,至今山麓仍有亭翼然,一直是文人骚客“抽得浮生半日闲”,坐亭眺望美景浇胸中块垒的好地方。虽然两种说法至今并存,但在历代文人心目中,还是倾向于按秦少游建亭处来解释的。

秦亭山上建筑因朝代更迭,清初已毁圮殆尽。海宁许承祖重新书写《秦亭山碑记》,方使之山光重新。丁立诚有感于此,作《许雪门书秦亭山碑》一诗曰:

秦望办图经,新亭失故实。山麓亭翼然,游踪溯秦七。

问俗许嘉兴,手把扛鼎笔。莫因祀元武,山与太和匹。

清代另两位歌咏西溪的著名文人,也都倾向于此种说法。陈文述在《西溪杂咏》中写道:

少游建亭处,山亦名秦亭。

红阑深翠微,一览群峰青。

何如古龙泓,涧雪声泠泠。

丁立中在《西溪怀古诗》里写道:“少游名观,一字太虚。高邮人,历秘书正字。尝秋夜循湖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上凤凰岭,憩龙井酌泉,据石而饮,访辨才于寿圣院。有游记载集中。秦亭山因秦少游筑亭于上而名也,见《西溪志》。” 并以此赋诗曰:

此山岂是祖龙停,淮海来游始建亭。

上策言情呈北关,临流濯足度南屏。

峰登月桂光涵白,岭上风篁色青。

夜访辨才参释典,品泉携得汲泉瓶。

丁立中所言《西溪志》,乃明代洪瞻祖所撰。洪瞻祖《从秦亭山济西行梅花树中十八里贻所迟客》一诗里写道:

连山带溪横,二九沿清。行共梅花树,四境玉辉里。

脉脉新坼,鳞鳞绪风起。写水弄珠出,著岸浮槎倚。

步陟芳愈袭。村回际未靡。伊余乐林壤,怀禄征三喜。

建德寡民欲,此焉隔嚣滓。阴阳浃淳化,耳目经奇纪。

木古遥岑外,岚晴深涧底。青涂歌白石,劳者忘真理。

弃隶解天游,知常坦幽履。还闻北渚邻,载卜东皋里。

耕贩自成虞,牛马谁为绮。路远君莫从,攀条思无已。

这个洪瞻祖,就是洪昇的曾祖父,曾授兵部郎中,翰林院庶吉士,兵科给事中,都察院左都御史,巡抚江西南赣,赠少保兵部尚书等职。不仅是个著名的文人,官声也很好。由此可见,洪氏家族对自己故园门前的秦亭山,也一直是按秦少游建亭处来理解的,这个诗礼簪缨的大家族,必然对秦观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么,洪昇创作《红楼梦》,与秦太虚呼吸相通,在此构建出太虚幻境,就势所必然,没什么突兀的了。

当然,这个证据不是排他性的,秦观是知名度很高的历史文化名人,其他作家根据秦观作品的意境,也应该能够写出太虚幻境。但是,从《红楼梦》作者对秦太虚意境的偏好和执着看,没有一种极其特殊的文化联系,似乎很难建立这种极其特殊的感情。如果再把《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太虚幻境,与流香溪文化、洞霄宫文化和秦亭山文化的联系,综合起来放在一起看,除了秦亭山下南宋辇道畔那十八里香雪海熏陶出的人以外,就不是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所能胜任的了。

再看秦观其人:一代风流才子,一生放荡不羁,偏偏命运不济,仕途不顺,屡遭贬谪。虽为苏门学士,却没有东坡之豪放,走的是“哀而不伤”的婉约路子。在《红楼梦》作者洪昇和书中主人公贾宝玉的身上,都有着鲜明的秦观影子。少年翩翩,诗酒放诞,身处女儿国旖旎丛中,偎红倚翠,自得其乐,终致一事无成,半生潦倒。这一切一切,都足以证明,秦少游、洪昉思、贾宝玉实乃呼吸相通的异代同路之人。“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不是明显带有秦太虚“委婉含蓄,清丽雅淡”之味道么? 此“太虚”即彼“太虚”,“家住江南姓本秦”,所言诚不虚也。

                                       20101024

附录四:

狭义红楼梦砧解

土默热

《红楼梦》一书有广义红楼梦和狭义红楼梦之分。广义红楼梦指《红楼梦》全书故事,狭义红楼梦则仅指书中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即宝玉在东府秦可卿那香艳的卧室所做的幽会兼美之梦。本文通过对狭义红楼梦的侧重解析,以求对《红楼梦》一书的创作真相和作品真谛的探求有所突破。

《红楼梦》一书之所以取名“红楼梦”,应该与第五回宝玉之梦有直接关系,因为不仅梦中有十二幅图画判词预示着全书十二金钗的命运,而且宝玉梦中所听之十二支曲子,作者就直接命名为“红楼梦曲子”。《红楼梦》书名来自于书中的“红楼梦曲子”应无异议,解析这狭义的红楼梦,应该是解析广义红楼梦的钥匙口。

《红楼梦》书中的多数故事都是采用写实手法创作而成,唯独对宝玉在东府秦可卿卧室所作这场“红楼梦”,作者笔下描写的则是虚无缥缈、扑朔迷离的故事。这也难怪,因为是梦境嘛,宜乎真真假假、亦真亦幻,梦幻交织。揭开作者通过梦境设置的红楼雾瘴,探求云遮雾隐背后隐藏的故事真相,应是红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过去,红学界的大师们,都是从宝玉处于青春萌动期这个角度,去研究这狭义红楼梦的。他们认为,宝玉很可能在情窦初开之际,与侄儿媳妇发生了不正当性关系。这种解释不仅涉及下流的乱伦,而且与宝玉固有之“意淫”性格亦不合;对书中秦可卿即兼美的形象,也是一种严重的污损。《红楼梦》作者断不会出此下策。

红学大师们解不开狭义的红楼梦,根本原因在于找错了《红楼梦》作者,看错了《红楼梦》创作年代。在乾隆时期北京西山那个曹雪芹身上,您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狭义红楼梦来源的。只要您毅然摆脱 “胡家庄”,抛弃“曹家店”,回到《红楼梦》真正作者、康熙年间大文豪洪昇身上,寄托在狭义红楼梦中的红楼雾瘴立刻就云开雾散。

洪昇的文学生涯,成名作和代表作都是《长生殿》;洪昇的悲剧人生,成也《长生殿》,败也《长生殿》。《红楼梦》创作本身,其实就是《长生殿》的“旧瓶装新酒”,就是隐写洪昇自己的《长生殿》梦。通过对这狭义红楼梦若隐若现的巧妙铺陈,曲折反映《长生殿》文字狱案件,从而表现出《长生殿》曲终人散之际作者内心的隐痛。

让我们回到《红楼梦》书中,去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宝玉在秦可卿卧室所作的红楼梦。表面上看,这个梦写的很香艳,甚至有些淫荡,但在这些旖旎文字的背后,却隐伏着险恶的“迷津”,无尽的悲凉。总括起来看,作者在这个狭义的红楼梦中共写了三件事,件件都有些古怪,但件件都与《长生殿》案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一,宝玉的入梦地点非得选择在秦可卿的卧室,从而香艳入梦。宝玉欲午睡,秦氏引至正房。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秦氏遂又将宝玉又引至自己的卧室,“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

宝玉为什么不喜欢挂着《燃藜图》的房间,偏偏喜欢挂着《海棠春睡图》的房间?这是因为作者洪昇从小就“厌恶仕途经济,耽搁花笺彩纸”。不要将秦氏卧房看做泛泛的香艳房间,其实作者的描写是有特指的:房间内的陈设都是后妃宫室所用之物,《海棠春睡图》和秦太虚对联,都是特指贵妃醉酒、海棠春睡之典故。如果说秦氏卧房象征着杨贵妃卧房,应该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推论。

其二,宝玉梦中看太虚幻境图画、判词,听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痴儿竟尚未悟”,告醉求卧。于是,警幻仙姑便“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中”,“早有一位仙姬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袅娜风流则又如黛玉”。警幻仙姑“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中”。“那宝玉恍恍惚惚,依着警幻所嘱,未免作起儿女之事来,也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

这个“兼美“乃是个象征性人物,她象征着谁呢?“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袅娜风流则又如黛玉”。宝钗的特征是美貌,尤其是“体丰怯热”;黛玉的特征是风流,尤其是“姣慧妒”性格。兼具宝钗“鲜艳妩媚”之貌与黛玉“袅娜风流”之态的人,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只能是杨贵妃这个特殊美人形象。也正因为如此,作者在书中才要使“钗黛合一”,让宝钗、黛玉二人共用判词、图画、曲子。

宝玉梦中的“兼美”,正是洪昇代表作兼成名作《长生殿》的第一女主人公——杨贵妃杨玉环的象征!宝玉梦中与兼美“作起儿女之事来”,并非红学家猜测的皮肤滥淫,而是《红楼梦》作者“意淫”即文学创作的象征。宝玉与兼美“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也正象征着洪昇自己沉溺于以杨贵妃题材创作《长生殿》,以至于达到“难解难分”不能自拔的程度,可见用情之深。

其三,宝玉携手兼美游玩,被夜叉海鬼扯下迷津,红楼一梦大惊而醒。“二人携手出去游玩之时,忽然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行,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从后追来,说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

“荆榛遍地,狼虎同行,黑溪阻路”,象征着当时创作这一皇宫兼美题材的作品险象环生。警幻仙姑劝阻宝玉“作速回头”,正所谓警劝世人也。宝玉还是执迷不悟,最终被“夜叉海鬼”扯下“迷津”,则是隐写《长生殿》文字狱案件,象征作者因创作杨贵妃题材作品而陷于娲皇遗弃境地。遭遇《长生殿》案件后,不仅“可卿”救不了你,谁也无可奈何,只能在《红楼梦》中自怨自艾,慨叹“无材补天”。

从狭义红楼梦故事开始,作者在书中还写了一系列与此有直接关联的故事,都是隐写的《长生殿》案件。如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秦可卿“大出殡”的故事,就是影射孝懿佟皇后“大出殡”一事。洪昇遭遇的《长生殿》案件,就是在康熙二十八年中秋,佟皇后“国丧”期间,以“聚演”《长生殿》大不敬罪名罗织而成的。佟皇后与杨贵妃都是皇贵妃,所以书中才有“可卿”与“兼美”不分的荒诞描写。

贾瑞“正照风月鉴”故事,乃是作者对清廷因《长生殿》案件而“烧镜子”的辛辣讽刺。《长生殿》作品本身,确实是一面正照红颜旖旎,反照白骨如山的镜子。贾瑞因正照镜子遗精而死,他的爷爷奶奶反而责怪宝鉴,架火焚烧;镜子哭道:“你们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跛足道人及时赶来,“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抢到手里,飘然而去。这些象征性描写,都是对《长生殿》命运的形象讽喻。

当您了解了狭义红楼梦故事隐写《长生殿》案件后,对《红楼梦》书中出现的两个独特概念,即“意淫”和“第一淫人”,也都会有全新的正确理解。有些红学家解释这些独特概念,因陷于曹雪芹作者说不能自拔,当然也就不能理解“意淫”的真谛,而流于“淫”之一道的荒唐诡辩。其实,当您知道了《红楼梦》作者是天下古今第一情痴情种洪昇之后,这两个概念的真正涵义,就迎刃而解了。

在太虚幻境梦中,警幻仙姑对宝玉说:“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那些淫污纨绔与流荡女子玷辱了。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解,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耳。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但这种知情的“淫”,与皮肤滥淫则有本质区别:“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惟‘意淫’二字,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虽可为良友,却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其实警幻所言“意淫”没有什么玄妙,就是文学的“情”,干净的“淫”。历史上杨贵妃的故事素材多淫滥之事,洪昇创作《长生殿》,对“杨妃本传、外传、及《天宝遗事》诸书,既不便删削,故概置不录焉”,只写一个纯情的杨贵妃,这种行为本是就是对“意淫”的最好诠释。这种意淫乃是作者的创作态度,只能“心会”、“神通”,无法为外人道也。古今中外所有的名作家,创作时心中激荡的那种情,谁说得清楚?

按照警幻仙姑的说法,持“意淫”生活态度者,在闺阁中固然可为“良友”,但在社会上又“未免迂阔怪诡”, 往往“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终不免“见弃于世道”。作者又借贾雨村之口,称其既非应运而生的“大仁”,亦非应劫而生的“大恶”,而是“奇娼名优”或“逸士高人”,如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柳耆卿,唐伯虎,李龟年,卓文君,薛涛,崔莺等。这正是《长生殿》作者洪昇的夫子自道。

“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确实是对《长生殿》作者洪昇最佳的调侃性评价。正如清梁廷枏《曲話》卷三所云:“錢塘洪昉思撰《長生殿》,爲千百年來曲中巨擘。以絕好題目,作絕大文章,學人、才人一齊俯首”。“自有此曲……,鐵撥銅琶,悲涼慷慨,字字傾珠玉而出,雖鐵石人不能爲之斷腸,爲之下淚!筆墨之妙,其感人一至於此,真觀止矣!”除了洪昇自己,谁还敢于自称“天下古今第一淫人”?

《红楼梦》书中的狭义红楼梦故事,既隐写了作者经历的《长生殿》案件,也通过十二支红楼梦曲子,为“闺阁昭传”拉开了故事大幕。过去红学家一直认为,“红楼富女,诗证香山”,即来自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这样解释固然不错,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来自《长生殿》的“人散曲终红楼静”。《红楼梦》借《长生殿》旧瓶装新酒,钗黛合一于“兼美”杨贵妃,乃是不争之事实。

《红楼梦》书中警幻仙姑一出场,便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这里面的“离恨天、灌愁海”,“风月司”三个独特概念,别无出处,均出自《长生殿》。其它如“衔玉而生”、“木石前盟”、“白首双星”等支撑红楼故事的基础性大概念,也都来自《长生殿》。于此可知,不仅狭义红楼梦隐写《长生殿》案件,广义《红楼梦》也已《长生殿》为创作基础。

其实,对于洪昇来说,《长生殿》何尝不是一曲“红楼梦”?洪昇的文学生涯,因钟情兼美而入梦,伴随兼美而梦酣,携手兼美而坠入迷津。“曲终人散红楼静”,梦醒之后的洪昇,以《长生殿》旧瓶,装“闺阁昭传”新酒,以戏剧手法创作之,是为小说《红楼梦》。《长生殿》曲终人散之际,正是《红楼梦》开幕上演之时。《红楼梦》的创作真相,要在文学领域探寻;《红楼梦》作品主旨,要在文学园圃体味。如此而已,不必旁求。

201311

附录五:

红楼梦·梨园梦·兼美梦

土默热

《红楼梦》小说书名所用“红楼”一词究竟何意,百年来红学界专家学者言人人殊。自“梦觉本”发现后,梦觉主人序中所说:“红楼富女,诗证香山”,便成为最权威的解释,为红学界所普遍接受。梦觉主人序的意思是:“红楼”指富贵人家女子的闺房,典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这个解释不能算错,《红楼梦》作者创作时立意“闺阁昭传”,本来就是写富贵人家女儿的故事;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听之“红楼梦十二支曲”,也是隐喻书中十二个富贵人家女儿的命运。但仔细思之,总觉得这种解释有点以偏概全。“红楼梦”本为全书主人公贾宝玉携手兼美之梦,宝玉乃一须眉浊物,何得称为“红楼富家女”?

书中在罗列了《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等书名后,又交代《红楼梦》是“总起全部之名”。《红楼梦》“闺阁昭传”仅为《红楼梦》小说创作主旨之一,其它主旨尚有“鹡鸰之悲、棠棣之威”,“风月宝鉴”,“借省亲写南巡”等,就不是“红楼富家女”所能囊括的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红楼梦》作为“总其全部之名”?

红学家们也不是没有发现这些矛盾,但他们不是在文化层面上解析问题,而是靠“猜笨谜”手段去寻找“红楼梦”一词的出处,有人考证出自晚唐诗人蔡京的诗,有人索隐出自明代戏剧家万树的词,笔者亦曾找出明末清初陈子龙诗中的表述。问题是这些“红楼梦”与《红楼梦》小说毫无关系,也无助于解决对《红楼梦》创作宗旨的理解。

考“红楼”一词,最早出现并不是在白香山的诗中,也不是指富家女儿的闺房,而是特指唐睿宗的舞榭。事见唐代文人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舞榭歌台,指的是藩王宫廷演出歌舞的场所,清初褚人获《隋唐演义》便有“填蔽了锦重重禁阙宫阶,遮掩了绿沉沉舞榭歌台”之句。

清康熙年间洪昇创作《长生殿》,便接过了唐睿宗的“红楼”,把它化用为唐玄宗皇宫内的舞榭歌台。事见《长生殿·偷曲》一折:杨贵妃谱定霓裳羽衣曲,传谱与李龟年,连夜教演梨园弟子。书生李謩在宫墙外窃听并以铁笛奉和。演出结束,但见“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唐玄宗本是唐睿宗的儿子,这样化用也算顺理成章。

在我国古典文学界,“梨园子弟”后来演化成从事戏曲艺术者(俗称戏子)的代称,唐明皇也被戏剧界尊为梨园祖师,“红楼”一词相应从原来意义上的舞榭歌台,转化为对戏剧演出场所(戏楼)的代称。《长生殿》中的“红楼”,既是梨园,也是皇宫,作品所表现的文学情趣,本身就是一场“红楼梦”,而且是本来意义上的“红楼梦”!

《红楼梦》仿《长生殿》“专写钗盒情缘”,书中“衔玉而生”“木石前盟”“白首双星”“风月司”等主要文学概念都直接取自《长生殿》,可以说是《长生殿》旧谱填新词。其作者洪昇的一生,成也《长生殿》,败也《长生殿》。如果说《长生殿》是洪昇自己梨园生涯红楼入梦的话,那么《红楼梦》则是洪昇自己梨园之梦遽然梦醒后的红楼出梦。

洪昇在《长生殿》的《例言》中说:自己早年作《沉香亭》传奇,后更名《舞霓裳》。“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遨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诸同仁颇赏之,乐人请是本演习,遂传于时。盖经十余年,三易稿而始成。予可谓乐此不疲矣。”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洪昇一生徘徊梨园红楼,为《长生殿》创作演出“乐此不疲”。在“国恤聚演”遭遇斥革下狱之祸,人生清秋大梦幡然醒悟之后,“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红楼梦》“演出”的就是洪昇自己的“孽海情天”梨园梦!

《红楼梦》全书的核心是第五回,而“红楼梦”一词便出自该回中的“红楼梦十二支曲”。第五回主要写主人公贾宝玉在秦可卿香艳的卧室做梦,梦中进入了太虚幻境,观十二钗判词,听十二支曲,最后携手“兼美”坠入迷津。这一回从形式到内容都是采用的象征性手法,形式上象征着“梨园梦”,内容上象征着“兼美梦”,即杨贵妃梦。

洪昇所写的梨园梦,还不是普通的戏剧梦,而是涉及到皇家生活的梨园梦,梨园始祖的戏剧梦。君不见《红楼梦》书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乃是孔升真人与蓬莱仙子等“风流冤孽”的“又”一次“造劫历世”,在宝玉和黛玉身上,无处不打着帝王和妃子的深深印记,就连鸳鸯骂的“宝天王、宝皇帝”,合起来也恰好是一个“天宝皇帝”。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当然,洪昇著《红楼梦》并非简单重复《长生殿》故事,而是梦醒了之后无路可以走之际,在杭州孤山稗畦草堂“无材补天”的玛瑙石畔,沉痛述说《长生殿》作者因沉溺红楼,“一技无成、半生潦倒”的梨园人生梦。“双星作合,生忉利天,情缘总归虚幻;清夜闻钟,夫亦可以遽然梦觉矣。”

固然《红楼梦》作者承认自己“诚不若彼一干裙钗”,也在书中记载了姐妹们两结蕉园诗社的故事,但作品的主旨还在于透露《长生殿》和《长生殿》案件,写自己人生的“红楼梦”即梨园梦,元妃“判词”隐写杨贵妃即是明证。红楼梦,梨园梦,《长生殿》梦——在那个“非情不传”的时代,就是“情痴情种”洪昇文学生涯的清秋大梦!

《红楼梦》是以戏剧手法创作的小说,《红楼梦》和《石头记》两个书名,本身就打着深深的戏剧印记。自《西厢记》面世以后,戏剧创作多以“记”命名,如《西楼记》《琵琶记》《荆钗记》等;自“临川四梦”风靡于世后,戏剧创作又多以“梦”命名。《红楼梦》作者为小说选择这两个带有浓郁戏剧色彩的名称,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陆海潘江,落文星于水府;风魂雪魄,赴曲宴于晶宫”。康熙四十三年,洪昇赴江宁织造府畅演三日《长生殿》后,六月初一日归途中“泪尽而逝”了。所谓“泪尽而逝”乃是用湘妃之典暗指投水而死。这一天是洪昇的忌日,也是杨贵妃的生日,人们都说是杨贵妃召洪昇参加她的生日派对去了。看,连洪昇之死,都离不开“红楼梦”!

“窈窕吴娘歌此曲,风流老辈数斯人。旗亭市上红楼里,群指先生折角巾。”清初词人杨嗣震在《长生殿题辞》中所说的“红楼”,便是代指勾栏戏馆,也就是梨园。“红楼”中人对这位风流老辈的粉丝之情,足见洪昇晚年在“红楼”中享有盛名。一生两部“红楼梦”,赢得梨园身后名,“泪尽而逝”的洪昇,在天之灵应很安慰吧!

                       2014.1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