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故事素材来源及寓义研判
(2022-11-28 19:47:32)
标签:
秦可卿龙禁尉龙武禁军掌宫内相奉天洪建 |
分类: 文学解析 |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故事素材来源及寓义研判
笔者曾撰文《好一个秦可卿》,论证《红楼梦》中秦可卿及其太虚幻境镜像人物“兼美”,乃是个象征性人物。宝玉在秦可卿香艳卧室沉酣入梦进入太虚幻境,携手“兼美”卿卿我我最后坠入迷津,象征着作者洪昇沉溺于杨贵妃文学题材创作不能自拔,最终付出了“无材补天”的惨痛人生代价;书中描写秦可卿“压地银山一般”、“四王八公路祭”的大出殡,象征着孝懿佟贵妃的“国丧”场面,洪昇便是因“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而被朝廷斥革下狱、废弃终身而“无材补天”的。
该文公诸于世几近十年了,总的来说读者朋友反映尚好,认为符合文学创作规律,言之有物且论之成理,对于证实《红楼梦》创作冲动、创作选材与《长生殿》及国丧聚演《长生殿》招祸案件的关系,有很强的说服力。但也有的读者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尤其是对书中所写“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一事,情节扑朔迷离,内中谜团纠结,特别是在“死封龙禁尉”、“大明宫掌宫内相”、“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三个节点上,各路红学专家的研究解析歧见纷呈,莫衷一是,认为笔者的解释也不足以令人信服。
是啊,在“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一事上,《红楼梦》作者的描写煞是奇特:先是贾珍为了秦可卿葬礼上风光些,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向“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买官,“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名龙禁尉缺了两员……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随后在大出殡时,送葬队伍“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从这些描写中看,第一个谜团便是到底谁“死封龙禁尉”?书中先是说贾珍为死者的丈夫贾蓉捐的“龙禁尉”,可是出殡时却把“龙禁尉”写在了秦可卿灵柩的铭旌上。此事主要见《红楼梦》第十三回,此回的题目就叫《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说明被封龙禁尉的乃是死者秦可卿。与此相关联的还有,“龙禁尉”究竟是个什么官职?各类红学辞书都把“龙禁尉”说成御前侍卫,清朝有宫廷侍卫、御前侍卫等职,但并没有“龙禁尉”的称呼。
第二个谜团便是这个卖官的“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首先是“大明宫”乃唐朝的紫禁城,为秦可卿出殡风光些宁国府买官竟买到唐朝去了?“内相”乃是掌宫太监的雅称,“戴权”谐音大权,从书中戴权其人的做派和语气看,他确实大权在握,三百名龙禁尉的职缺可以随便卖放。而大清王朝一直对宦官干政管制甚严,卖官鬻爵之事很难发生在宦官身上。更何况有清一代宦官不能自由出入宫禁,绝无可能有《红楼梦》书中所写的戴权那样,乘坐大轿鸣锣开道自由出入宫禁之事发生。
第三个谜团便是“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这是哪个朝代?历代皇朝称“奉天承运”者多多,但从未闻有称“奉天洪建”者,“奉天洪建”从何而来,究竟是什么意思?有的红学家解释说,这是指明代“洪武”、“建文”两朝,这又同《红楼梦》有何关系?再从三百名“龙禁尉”都在“掌宫内相”掌控之下看,由宦官管理御前侍卫是哪个朝代的事?再从“襄阳侯”、“永兴节度使”皆曾为子弟向戴权买“龙禁尉”一职看,终清一代并没有“节度使”、“襄阳侯”一类的官职。
要想解开《红楼梦》“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的这三大谜团,像主流红学那样,在清宫秘史和曹家秘事中满地抓蚂蚱猜笨谜,肯定是不行的;还必须走老土开辟的文学解析之路,从《红楼梦》与《长生殿》的文学机缘入手,去窥探其间的文学创作奥妙,方可探明其中谜底。究其实,洪昇在《红楼梦》创作中,如此故布疑阵,还是为了将《红楼梦》故事与《长生殿》文化联系起来,以使人们从中领悟书中展示的李杨爱情基调,从而达到暴露《长生殿》案件、抒发自己梨园梦情结的目的。
《长生殿》传奇故事共五十出,其中最关键的节点是第二十五出《埋玉》。剧中描写安禄山起兵造反攻破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好逃往四川。命高力士,“快些整备军马,传旨令右龙武将军陈元礼,统领羽林军士三千扈驾前行。”行至马嵬驿,御林军哗变,擅杀杨国忠后仍不肯罢休,陈元礼见驾威胁道:“国忠虽诛,贵妃尚在。不杀贵妃,死不扈驾,望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回肠百转,只好赐杨贵妃以三尺白绫自尽,“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
请注意这哗变的羽林军,其正式称呼乃是“龙武禁军”。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十一月,析左右羽林军置龙武军。设左右龙武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旧唐书》作正三品)。《长生殿》所说的陈元礼(本名陈玄礼,为避康熙帝讳,洪昇改作陈元礼),就是“右龙武将军”。陈玄礼史上实有其人,初任“果毅都尉”,随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及安乐公主。玄宗即位后,“宿卫宫中”。安史之乱时,随玄宗逃蜀,行至马嵬驿发动兵变,逼玄宗缢死杨贵妃。
从以上所述陈玄礼担任的“龙武禁军”、“果毅都尉”、“宿卫宫中”这三个职务看,您应该不难窥见《红楼梦》书中所云“龙禁尉”一词的出处与寓意了。《红楼梦》创作中,作者倒未必要照抄《长生殿》中“龙禁尉”发动马嵬兵变逼死杨贵妃的故事,但作者一定要让读者感受到,秦可卿及其幻影“兼美”象征杨贵妃,秦可卿之死与“龙禁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用“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样的模糊语言,暗示出孝懿佟贵妃“国丧”期间发生的《长生殿》案件。
杨贵妃乃是被哗变的“龙禁尉”逼迫而死,并非“死封龙禁尉”,那么这个“死封”二字又是从何而来呢?原来,《长生殿》案件发生时死去的孝懿仁皇后,原为皇贵妃。钮钴禄皇后于康熙十七年(1678)薨逝后,中宫久虚,康熙二十八年(1689)七月初十日,佟贵妃在病入膏肓时,方被册封为第三任皇后。这皇后在昏迷中当了不到一天咽气了,正所谓安慰性的“死封”。洪昇将佟贵妃“死封”与杨贵妃“龙禁尉”绞在一起,适足暴露《长生殿》案件发生在“国丧”期间,可谓用心良苦。
那么“龙禁尉”与“大明宫掌宫内史戴权”的关系又是怎么个来历呢?您倘若能知道“大明宫”乃是唐朝建在“长安大都”的紫禁城,这个谜团就好解了。大明宫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大明宫从此成为大唐帝国政治中心,历时长达二百余年。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毁于兵乱。今大明宫遗址周长7628米,面积3.3平方千米,是北京紫禁城面积的4.5倍。
唐玄宗时代,大明宫的“内相”也就是掌宫太监是谁呢?就是那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太监高力士。此人一生中对唐玄宗忠心耿耿,玄宗即位时,因功升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后升至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高力士在当时权倾朝野,全国各处各部门奏章,全部要经他手。肃宗在东宫时以兄礼事之,将相如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等,也都要和他交结,就连皇帝也常常不称其名而尊称他为将军。这就难怪《红楼梦》中要将其称为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了。
有的红学家考证说,“内相”一词历史上并非指太监,而是指翰林学士,这是指鹿为马的说法。唐宋两朝,对翰林学士确实称为内相;但到了明代中叶,人们便习称宫廷内司礼掌印(秉笔)太监为“内相”了。譬如明神宗时,朝臣都称丞相张居正为“外相”,而称司礼掌印太监冯保为“内相”,以致明清两代相沿成习。洪昇著书在明清改朝换代初期,此时称司礼太监为内相很正常;即使高力士是唐朝的司礼太监,以此称呼之亦属正常,也是其著书“假借汉唐”题中应有之义。
高力士权力再大,有可能卖放皇家三百员“龙禁尉”么?这与唐朝独特的中央卫队管理体制有关。唐代中央宿卫军队分为“南衙”和“北衙”两部分。南衙卫兵是国家军队,共设“十六卫”,实行府兵制,归宰相等文臣指挥;北衙就是龙武禁军,是皇帝的私人卫队,实行募兵制,由皇帝亲信的宦官指挥。玄宗朝高力士任知内侍省事,右监门卫将军,官拜骠骑大将军,当然是“龙禁尉”的总指挥。募兵制的龙禁尉当然可以卖放。《红楼梦》如此写来合乎体制,也合乎情理。
最后一个谜团就是“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了,这是代指什么朝代呢?有人说《红楼梦》借唐朝说事,应该是指唐朝吧?也有人会说《红楼梦》毕竟写的是康熙年间发生的《长生殿》案,还是应该指清朝。这样猜测就是历史坐实而非文学解析了。书中说曾向掌宫内相戴权捐“龙禁尉”之职的,还有“襄阳侯”和“永兴节度使”,倘作历史考证的话,襄阳侯习郁乃是东汉时人,永兴军节度使安光邺乃是五代时人,那么《红楼梦》故事的朝代年纪就更加无法考证了。
要让老土来说,这个“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什么朝代也不是,就是作者洪昇“假借汉唐”杜撰的一个朝代,要不怎么叫“奉天洪建”之朝呢?书中开篇就让造凡历劫者“石兄”对抄录问世者“空空道人”说,此书“朝代年纪”失落无考,不妨“假借汉唐”添缀,就是这个意思吧?作者洪昇出于对《长生殿》的执着之爱和对国丧聚演《长生殿》招祸案件的彻骨之恨,顺手牵羊拿龙武禁军逼死杨贵妃即“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说事,表达自己在佟贵妃薨逝之时遭遇“国丧聚演”之祸,乃是文学创作中的巧妙嫁接,无须深究其史实,明白其素材来源和寓意也就罢了。
2015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