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幽页】舫与西湖舫课

标签:
红楼梦矮凹舫脂砚斋蕉园诗社四婵娟室 |
分类: 文学解析 |
矮【幽页】舫与西湖舫课
外一篇: 脂砚斋与矮【幽页】舫
土默热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描写宝玉和众姐妹在大观园中结社赛诗:黛玉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鬟看见,知他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也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在“合欢花浸的酒”处,有脂批云:“伤哉!作者犹记矮【幽页】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曲(屈)指二十年矣。”
“矮【幽页】舫”——其字冷僻,其名古怪,其事荒诞——曾引起诸多红学家的关注。查历来红学家们的诠释,多为望文生义:“舫”就是船,“矮”就是低矮,【幽页】(左幽右页,读ao平声,后不注)属于生僻字,当今各种字典中均未收录,网络字库中亦无此字。据《康熙字典》:【幽页】,於交切,音坳,頭凹也。又《集韻》:【幽页】,大首深目貌。综合在一起,红学家们便把“矮【幽页】舫”解释为:一种低矮的大首深目状的船。并解释说,曹雪芹和他的叔叔脂砚斋,二十年前曾经在这条奇怪的船前面以合欢花酿酒,二十年后脂砚斋读到这篇文字,触景伤情,故有此批语。
我们的红学家们貌似很有学问,引经据典作出了这样复杂而又深奥的解释。但却经不起推敲。只要仔细思之,问题就出来了:首先,作为一条船,如何“矮”法?如何【幽页】法?实在令人费解,任谁也想不出“矮【幽页】”二字用之于船,这应该是一条什么样的船。其次,曹雪芹与脂砚斋曾有过在“矮【幽页】舫”前的共同生活经历,证据何在?贫居北京西山的曹雪芹,又与水上的“矮【幽页】舫”有什么关系?更何况,曹雪芹二十来岁便写《红楼梦》,脂砚斋“伤哉”的是“屈指二十年”前事,难道曹雪芹还没出娘胎便在“矮【幽页】舫前以合欢花酿酒乎”?
前几天,在网络上浏览,发现一篇署名burningsnow网友的文章《矮【幽页】舫的出处》,很有见地。文章认为:“矮【幽页】”一词典出于陆游的诗句:“纸裁微放矮,砚斫正须【幽页】。”这两句诗见《陆游诗集》卷十八《闲咏》:“久入春农社,新腰老衲包。纸裁微放矮,砚斫正须【幽页】。髯簿能为祟,方兄任绝交。吾诗无杰句,聊复当谈嘲。” 这才是对《红楼梦》脂批出现的“矮【幽页】舫”的正解,脂砚斋说的“矮【幽页】舫”一词乃是用典,代指文房四宝。其它任何望文生义的解释都是曲解。
陆游诗中习用“矮”字:《临安春雨初霁》“矮纸斜行闲作草”,《春日》“矮牋移入放翁诗”,《初夏幽居》“矮牋匀碧录唐诗”,《龟堂独酌》“映窗矮卷写黄庭”,《题赵生画》“矮轴正向幽窗横”等。这些“矮”字均作“短”解,所谓“矮纸”、“矮牋”、“矮卷”、“矮轴”,就是指稍短一些的纸牋、书卷或卷轴。陆游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习用“矮【幽页】”之癖好,是否与浙江人的土话发音有关,或者唐宋时人习用这两个字,笔者对此没有研究,立此存照,留待高明。
陆游诗中这个“【幽页】”字,乃是用于斫砚,即磨制砚台。所谓“砚斫正须【幽页】”,就是说磨制砚台应该【幽页】一些,也就是凹一些的意思,在这里【幽页】和“凹”乃是一个意思,发音也一样。唐代诗人皮日休《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中也曾使用过这个【幽页】字:“桧身浑个矮,石面得能【幽页】”,也是“凹”的意思。在陆游诗中虽然没有再发现使用【幽页】字,但使用“凹”字却是有的,并且还是用于砚台。“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见《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二首》。《红楼梦》中便出现了陆游的这句诗,书中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她笑着对黛玉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结果招致黛玉的一顿批评,认为这样的诗句过于浅近,入了此道再也学不出好诗来。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脂砚斋在《红楼梦》批语中所说的“矮【幽页】舫”,就是使用陆游诗句之典:“矮”代指书籍纸张,“【幽页】”代指笔墨砚台,“矮【幽页】舫”就是指装着“矮纸【幽页】砚”的船,也就是装着文房四宝纸墨笔砚的船,这是一种大俗中见大雅的说法,说白了就是“读书船”的意思。脂砚斋所“伤哉”的,乃是看到《红楼梦》书中写黛玉饮“合欢花浸的酒”,回忆起自己和作者二十年前一起读书,曾在“矮【幽页】舫”即读书船前以合欢花酿酒,故触景伤情,写下这段批语。
“读书船”的故事,可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特有的故事,就发生在明清之际“花柳繁华”的杭州西湖。明万历年间曾任国子监祭酒的冯梦祯,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在西湖孤山筑快雪堂贮之,又在西溪永兴寺建别业二雪堂,令当时文人雅士艳慕不已。与《红楼梦》创作素材密切相关的晚明冯小青焚稿断痴情的悲剧故事,就发生在他的儿子冯云将(一说其孙冯千秋)身上。冯梦祯还曾建造一条画舫,内部悉按书房格局陈设,徜徉西湖西溪,读书水上舟中,惹得杭州一群酸腐文人纷纷效仿,秀美的西湖水面上从此有了“读书船”。
西湖读书船的大行其道,始于明代杭州盐商所搞的“舫课”。据沈德潜《西湖志纂》载,“舫课”始倡于万历年间巡盐御史叶永盛:“叶永盛视鹾之余,集内商子弟于跨虹桥西授以题,命各就舫中属文。舫皆散去。少焉,画角一声,群舫毕集,各以文进,面定甲乙,名曰舫课”。后又发展到“每岁于春秋之中,择良日,毕罗湖之大小舟,大者五六,小者视大者倍以十,每三人共一舟。是日黎明,麇造紫阳祠释奠焉。奠毕受题,各就舟荡漾而去,随意所至。午后,巨舫齐泊湖心亭,诸友文完者,先赴亭前聚饮。金三鸣而文不完者,罚资五星,草完者减半”。这种新颖别致的“舫课”,为封建科举制重压下学子们枯燥的攻读,平添了几许情韵。
明末清初钱塘才女顾若璞,青年守寡,自学成才,声名远播。顾若璞为了更好地课子读书,曾特制一条载着文房四宝的船,并刻意命名为“读书船”,泊于断桥至孤山之间的西湖水面,命其二子在船上读书习文。顾若璞为此曾有诗《秋日为两儿修读书船泊断桥作》:“闻道和熊阿母贤,翻来选胜断桥边。亭亭古树流疎月,漾漾轻凫泛碧烟。且自独居扬子宅,任他遥指米家船。高风还忆浮梅槛,短烛长吟理旧毡。”诗中用“扬子宅”、“米家船”之典,不难看出顾若璞以西汉大学者扬雄和北宋书画家米芾自况的心理。
顾若璞诗中“高风还忆浮梅槛”一句,系指明代著名文人黄汝亨所建之西湖画船“浮梅槛”,乃是一种以梅为筏做成的文人雅士画船。黄汝亨在所著《浮梅槛记》小品文中所渲染的风雅生活,在明末清初士大夫中曾风靡一时。黄汝亨就是顾若璞的公爹,可见黄家读书船的故事源远流长。顾若璞有《同夫子坐浮梅槛并序》诗,诗前小序曰:“家学宽公用竹筏施阑,暮浮湖中仿古梅湖以梅为筏故事题曰浮梅槛”。诗曰:“榜人遥泛绿,杏叶乱飞黄。缚竹为新槛,逢渔认野航。树摇山影合,波动月分光。闻说西施面,梅花不倩妆。”这首诗用字清朗,诗句沉雄,意境甚精巧。
这个顾若璞,就是《红楼梦》书中老祖宗贾母的生活原型。到了顾若璞晚年,她又领着杭州洪顾黄钱四大家族十二个孙女辈青年女诗人,组织起前后两期蕉园女子诗社,这就是《红楼梦》中大观园海棠社和桃花社的故事素材。蕉园诗社才女们的风雅活动,也继承了“读书船”的风雅传统,《杭郡诗辑》曾记载蕉园诸子湖上春游赋诗的情景:“是时武林风俗繁侈,值春和景明,画船绣幕,交映湖漘。争饰明珰翠羽,珠髻蝉縠,以相夸炫。季娴独漾小艇,偕冯又令、钱云仪、林亚清、顾启姬诸大家,练裙椎髻,授管分笺。鄰舟游女望见,辄俯首徘徊,自愧不及。”可见在春秋佳日,西泠十二钗经常乘船出游,船上摆放着纸墨笔砚,女诗人们边赏景边赋诗,风雅之情景绝类《红楼梦》大观园诗社。
蕉园诗社“祭酒”柴静仪,就是《红楼梦》书中大观园诗社“祭酒”李纨的生活原型。她有一首题为“六桥舫集,同林亚清、钱云仪、顾重楣、启姬、冯又令、李端明诸闺友” 的《点绛唇》,记载了诸女诗人在读书船上的风雅场景:“堤柳依人,湘帘画舫明湖泛。桃花开遍。共试春衫练。雨丝风片,暗扑游人面。春方半。韶华荏苒。分付莺和燕。”舫集六桥,雨丝风片,湘帘画舫,莺莺燕燕,授管分笺,春光扑面,谁能不生艳慕之心?
蕉园才女毛安芳的《十锦长塘》诗中,也展示了蕉园姐妹泛舟湖上的美景,她说:“十锦长塘十里开,遥看春草绿于苔。金鞍狭路争驰骤,画舫晴波向溯洄。日映柳梢莺百啭,风吹花气蝶双来。西湖西子曾相唤,擬酹芳魂酒一杯。”重组蕉园七子诗社的“林妹妹”生活原型林亚清,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记载了蕉园姐妹们昔日在读书船上的风雅生活。她在《姑母沈太夫人山居诗序》中回忆道:当年在西湖西溪,姐妹们“乘月踏歌,联袂而去;幽溪曲沼,摇曳橹声;孤屿疎篱,参差梅影。”
上述诸多证据,充分证明《红楼梦》书中脂砚斋批语所回忆的“矮【幽页】舫”以“合欢花浸的酒”的故事,就是洪昇与蕉园姐妹们早年在西湖西溪间起诗社的真实故事。以“合欢花浸的酒”一事,乃是旧时江南雅士之习俗。洪昇的老友高士奇在其《北墅抱瓮录》中详细记载了此俗:“合欢叶细如槐……北人呼为马缨……采其叶,干之酿以酒,醇酽益人。”脂砚斋批语有微误,酿酒用的是合欢叶,不是合欢花,合欢花是泡茶用的。这个高士奇就是书中贾雨村的人物原型,书中的甄士隐乃是《红楼梦》作者洪昇自述原型。
洪昇与姐妹们在“矮【幽页】舫”前“以合欢花浸酒”,乃是江南才子才女们的特定行为,非其他地方人所熟悉的特有生活。故事的时间指向都是明末清初,地域指向都是杭州西湖西溪;除了斯时斯地那些特定的人物原型和故事素材,对《红楼梦》创作真相和作品真谛做不出其他合理解释。小说创作需要生活,越是优秀的小说越需要丰富的生活积淀来创作。北京西山的曹雪芹,既不是明末清初这个特定时代的人,也没有“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这些西泠才子才女们特定的生活体验,仅仅靠在西山茅棚中拍脑瓜门子,任何“天才”搜肠刮肚,也是写不出矮【幽页】舫前以合欢花浸酒故事的。
2011年11月27日
外一篇:
脂砚斋与矮【幽页】舫
土默热
前几天,笔者将一篇旧文《也说脂砚斋“爱哭”》挂在新浪博客上,文章论述了脂砚斋应该是洪昇黄蕙夫妇共用的书斋名。有一个主张《红楼梦》作者是吴梅村的粉丝在文后发帖表示怀疑,网友姬健康针对这位吴粉跟帖说:“‘浥露古松脂,半规铜雀砚。’洪昇最后一部作品《四婵娟》的台词已经作了注解。”姬健康这个帖子是很有见地的。
其实姬健康朋友早就关注到了脂砚斋一词在洪昇作品中的出处,早在《〈四婵娟〉——〈红楼梦〉主题思想的最佳诠释》一文中,他就已经论述了这个问题,认为《四婵娟》中“王羲之与书僮关于脂砚的对话:‘浥露古松脂,半规铜雀砚’,脂砚斋之化名受此启发也未可知。”姬健康朋友的这个见解对笔者很有启发。
洪昇关于“脂研”的两句诗出自《四婵娟》第二出《簪花》,剧中描写书圣王羲之学字之初,欲拜善写“簪花妙楷”的卫夫人(字茂漪)为师。王羲之给卫夫人拿了四件不同凡俗的拜师礼,剧中写道:“凌云秋兔颖、浥露古松脂、半规铜雀研、一幅海鲛丝。”表面上看写的挺玄虚的,其实就是文房四宝,分别代表笔、墨、砚、纸。
洪昇与黄蕙截取“浥露古松脂、半规铜雀研”其中的“脂研”二字,作为夫妇二人在西湖孤山的书斋(四婵娟室)名,不是十分恰当么?过去红学界多把“脂研”的“脂”字理解为脂粉之意,把“研”字理解为砚台之意,现在看这个“脂”代表的就是墨。“脂砚斋”就是摆放文房四宝的书斋之意,也就是洪昇黄蕙创作评点《四婵娟》《石头记》的那个简易书斋稗畦草堂。
当然也不能为此而否定取名“脂砚斋”有才女崇拜之意,因为载有“脂研”二字的诗,本身就是写王羲之给女才子卫夫人的拜师礼。剧中书童说“卫夫人是个女人”,“没来由拜什么门生”。王羲之说“他是女尼山闺洙泗”,“若是他肯容咱戴巾帼去问杨亭字,我情愿亲捧砚日向兰闺侍”。用敬赠给女孔夫子的拜师礼“脂研”命名自己书斋,脂砚斋其义自见。
请注意洪昇在《四婵娟·簪花》中写的是“脂研”二字,脂本《石头记》批语署名也多用“脂研”二字。虽然说古字“研”与“砚”同义,但用字毕竟不同,“研”字取义更古,乃为文“讲复古”的洪昇习用之字。《红楼梦》书中还曾写林黛玉为宝二哥抄写课业,写的就是一手娟秀的卫夫人“簪花小楷”,这些都不是用偶合可以解释的。
洪昇夫妇以自己的书斋名署名评点《石头记》,乃是蕉园诗社诸女诗人的故伎。笔者过去曾经专门撰文,考证蕉园女诗人的雅号,如林以宁号凤潇楼,柴静仪号凝香室,钱凤纶号古香楼,钱静婉号天香楼,冯又令号湘灵楼,顾启姬号枕霞旧友(来自于枕霞阁霞笈仙姝)等。洪昇早年亦曾号啸月楼,黄蕙取号脂砚斋,都是来自于她们的书斋名。
笔者还曾写过一篇《矮【幽页】舫与西湖舫课》,论证脂批中出现的“矮【幽页】舫以合欢花酿酒”,故事素材出自蕉园女诗人们“读书船”上的风雅生活。“矮【幽页】”二字,就是截取陆放翁诗“纸裁微放矮,砚斫正须【幽页】”的尾字,以“矮纸”“【幽页】砚”代指文房四宝。这与前述“脂研”的取字法及含义均相同,习惯使然嘛。
把“脂砚斋”,“啸月楼”,“天香楼”,“枕霞阁”,“凤潇楼”,“凝香室”,“矮【幽页】舫”等词汇穿起来看,《红楼梦》书中洪昇黄蕙夫妇与蕉园十二钗姐妹的文学生活踪迹,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