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玉还愿之天齐庙考实

(2021-02-18 20:03:26)
标签:

贾宝玉

天齐庙

老东岳

杭州西溪

洪昇家难

分类: 西溪泛红

宝玉还愿之天齐庙考实

土默热

宝玉还愿之天齐庙考实

《石头记》书中有个天齐庙,宝玉曾经到这里进香还愿。就是这么一座不太起眼的寺庙,也曾引起红学界的极大注意。好多著名的红学大师撰文考证,说这个天齐庙的原型应该就是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甚至还根据道听途说煞有介事地宣扬说,曹雪芹贫困潦倒之际曾经在这里寄居过,所以能信笔将天齐庙写入《石头记》书中。这是用曹贾互证的方法反推出来的,不足为据。

虽然曹雪芹穷困潦倒时是否曾在天齐庙寄居,并无任何证据支持,但北京朝阳门外倒确实有一座东岳庙,俗称天齐庙。红学家们说,把东岳庙叫做天齐庙,是京师人的俗称。这座东岳庙建于明代,修建时间也与《石头记》书中交代暗合。所以,北京东岳庙特别受红学家们的青睐,似乎成了曹雪芹《石头记》著作权的一个不容置疑的铁证。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好多红学爱好者,纷纷来到朝阳门外东岳庙,发思古之幽情,表达对文学大师曹雪芹的景仰之意。

其实,从唐宋两朝直到解放前,全国各地修建的东岳庙何止千万,不独北京才有东岳庙;各地对东岳庙的俗称均为天齐庙,也不独京师人如此称呼(真不知我们可爱的红学家,为了坐实曹雪芹的著作权,还能说出多少此类有违历史和社会常识的昏话)。红学家们根据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的曹雪芹生活经历,便反推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乃是《石头记》中天齐庙的原型,实乃因果倒置凭空揣测之词,根本就不能成立。要想考证清楚《石头记》中天齐庙之原型,恐怕还要再细读书中原文,看看书中宝玉还愿的天齐庙究竟有哪些有别于其它天齐庙的具体特征,以判断书中描写的这座天齐庙究竟在何处。

《石头记》第80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中写道:抄检大观园屈死晴雯之后,宝玉忧伤成疾,大病一场,百日之内不能出门。刚满百日之期,贾母打发人来找宝玉,说:“明儿一早往天齐庙还愿。宝玉如今巴不得各处去逛逛,听见如此,喜的一夜不曾合眼,盼明不明的。”

次日一早,梳洗穿带已毕,随了两三个老嬷嬷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来烧香还愿。这庙里已是昨日预备停妥的。宝玉天生性怯,不敢近狰狞神鬼之像。这天齐庙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如今年深岁久,又极其荒凉。里面泥胎塑像皆极其凶恶,是以忙忙的焚过纸马钱粮,便退至道院歇息。一时吃过饭,众嬷嬷和李贵等人围随宝玉到处散诞顽耍了一回。宝玉困倦,复回至静室安歇。

庙中外号“王一贴”的王道士来陪宝玉说话,宝玉向王道士讨要治疗“女人妒病的方子”。 王一贴开玩笑向宝玉推荐一种“疗妒汤”, “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说得宝玉和小厮茗烟都大笑不止,骂他是“油嘴的牛头”。

从《石头记》书中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这座天齐庙最起码有三个特点:其一,位置在城西,距离也比较远,从荣国府去天齐庙要“坐车出西城门外”才能到达;其二,历史比较悠久,规模很大,乃“前朝所修,极其宏壮”;其三,当时由于“年深岁久”,香火并不是很旺,显得“极其荒凉”。

这座天齐庙的三个特点,与北京朝阳门外的的天齐庙实在是说不上有什么吻合之处:其一,北京天齐庙位置在城东的朝阳门外,就是百姓俗称 齐化门的那个地方,与《石头记》书中宝玉出西门去的天齐庙,可谓“东辕西辙”;其二,北京天齐庙修建于明代,相对于《石头记》创作时期,实在也谈不上“年深岁久”;其三,曹雪芹生活的那个时期,也就是乾隆中叶,北京天齐庙香火旺盛,更谈不上“极其荒凉”。综合以上三点,推测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是《石头记》中天齐庙的原型,乃是子虚乌有的妄测,绝对不能成立。

要想搞清《石头记》中天齐庙的创作原型,很有必要首先将天齐庙的来历及其演变历史说清楚。天齐庙乃是民间对东岳庙的俗称。东岳庙供奉的是东岳大帝。东岳就是今天的泰山,东岳大帝就是泰山山神。相传东岳大帝是掌天仙六()的古仙,掌管着天下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所以凡东岳庙中都塑有阴曹地府,庙中塑像皆极为狰狞凶恶。旧时民间遇到病灾,老百姓都要到东岳庙去进香还愿。《石头记》中的宝玉,就是因为大病百日的原因,方奉贾母之命去天齐庙进香还愿的。

民间为什么要将东岳庙俗称为天齐庙呢?祭祀东岳山神的习俗由来已久,在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 8 6),封东岳神君为“神岳天中王。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 9 6)又尊为“天齐君”。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 2 5)加封“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 0 0 8)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四年又尊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正由于东岳山神自古便有御赐“天齐王”、“天齐帝”的尊称,所以几乎全国各省的老百姓,都俗呼东岳庙为“天齐庙”。

《石头记》书中记载的这座天齐庙原型,既不是坐落在北京,也和乾隆中叶的曹雪芹无关。《石头记》的原作者乃是洪昇,创作于清初的康熙中叶,创作取材就是洪昇及其十二个蕉园姐妹的真实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杭州西溪。书中的这座天齐庙,其原型就是杭州西溪的老东岳庙。杭州历史上有两座东岳庙,一座在吴山,一座在西溪。吴山东岳庙位置在城南,西溪东岳庙位置在城西;西溪东岳庙历史悠久,建筑宏壮。根据《石头记》书中描绘的特点,当指西溪东岳庙为是。

西溪自古多寺庵,据明末清初撰写的《西溪梵隐志卷二·纪刹》记载,当时的西溪有大小寺、庙、庵、院有140余所,可见当年迦蓝林立,高僧云集,钟磬相闻,梵音不绝的壮丽景观。老东岳庙位于西溪法华坞内,是一座旧时在民间影响很大的庙宇。旧时东岳庙,是一组规模很大的建筑群,有殿、堂、阁、门、亭、楼、观、廊100多间。黄瓦朱墙,古木参天,气宇轩昂,宏伟壮观。供奉的主神东岳大帝因掌管民间的贵贱和生死,所以每天朝奉者甚多,香火极旺。

据《西溪梵隐志·纪刹·东岳行宫》记载:东岳庙在法华山下,由头山门、懊悔桥、二山门、庙殿等组成,首尾计有五六百米之距离。前门三楹,从左右廊入。正殿内龛奉东岳天齐大生神圣。祠宇壮丽,肸蚃著灵。另据范祖述《杭俗遗风》记载,西溪自道古桥起至留下小和山,沿途有大小灵官殿18座之多,全是老东岳东岳大帝的护法神所居,可见规模之宏盛每年东岳大帝诞辰日(农历三月廿八日),东岳庙会更是杭州全城的一件盛事。

据民国《杭悬志稿》记载:东岳庙,宋乾道六年(公元1167)建。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枢密使史弥远请于朝重建,三年落成。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毁于乱,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里人重建。光绪元年(1875)火灾,二年复建。由此可见,西溪老东岳庙确实十分悠久,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距离洪昇那个时代,也有四百多年历史,可称为年深岁久。清咸丰同治年间重建乃是《石头记》成书以后的事情,洪昇生前还是建于南宋的老天齐庙。

可惜的是,解放后老东岳庙的辉煌建筑群没有保存下来,彻底拆毁于1958年,目前遗址尚存,仅保留下一株600余年的古香樟树。前几年,当地民间募资进行了简易重建,庙内供奉佛像若干,非道非释,不伦不类,已非当年道教景观。由于当地民间信众很多,因此今天仍梵音诵经不绝。又因与法华寺相邻,亦为杭州西溪路一带极为重要的民间宗教活动场所。平时为一旅游景点,进入庙内需购五元门票。(笔者撰写此文后,杭州有关部门又重建了西溪老东岳庙,虽没有完全恢复昔日之雄伟壮丽,但也具备一座历史古庙应有的形象。)

西溪的老东岳庙,完全符合《石头记》中天齐庙的三大特征:其一,老东岳庙位置在杭州城西,杭城人去老东岳庙进香还愿,必须出西门前往,又由于路途有十里之遥,往往需要乘车前往。其二,老东岳庙始建于南宋,历史十分悠久,当年建筑极为宏壮,香火旺盛了几百年。其三,在洪昇生活的清朝初年,由于年深日久,加之明清改朝换代战乱的影响,三山香市香客寥寥,老东岳庙极为萧条荒凉。这些都与《石头记》书中的记载完全吻合。

如果仅凭这些特征来判断《石头记》中的天齐庙原型,就是杭州西溪老东岳庙,证据还是不够充分的。天下的天齐庙多矣,三条特征也不足以断定《石头记》中的天齐庙原型就是这一个。但是,如果将天齐庙与《石头记》中出现的诸多历史人文景观叠加在一起,却足以看出书中的天齐庙原型,只能是杭州西溪的老东岳庙。

老东岳庙的位置在西溪法华坞口,流香溪从庙旁流过。流香溪口的竹桥,古称“梵香桥”,史籍中文人笔下称之为“藕香桥”;藕香桥旁的法华亭,古人又称之为“藕香亭”,这与《石头记》中的藕香桥和藕香榭完全重名。过藕香桥向北,就是通往秋雪庵的道路,秋雪庵就是《石头记》中“芦雪庵”的原型。从藕香桥经宋代辇道向东,山上是西溪山堂遗址,山下是西溪水阁遗址,这正是《石头记》中凸碧堂和凹晶馆的原型。从这里再向东前行,就是洪园、西溪山庄(蕉园)、沈氏庄园(杏花村,九间楼酒家,不为酒税处)的遗址,也就是《石头记》中怡红院、潇湘馆、稻香村的原型。从这里翻过老和山南行,即可到达孤山水仙祠和湖畔水月老人庵,《石头记》中宝玉在“水仙庵”祭过金钏,王熙凤亦曾在“水月庵”(又称馒头庵——西湖案山馒头山之尼庵)弄权。关于这些景点的原型,笔者在《土默热红学》、《土默热红学续》(第二卷)、《土默热红学补》(第三卷)中均有详实考证。《石头记》大观园中诸多景观集合在“衔山抱水建来精”的杭州西溪一隅,集合在天下独一无二的“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雄辩地证明书中的天齐庙只能是杭州的老东岳庙。

清朝初年,杭州西溪百年望族洪家发生了“天伦之变”,洪昇和二弟洪昌(字殷仲)被迫逃离了家庭,后半生过着极为贫困潦倒的生活,二弟洪殷仲在漂泊中悲惨夭亡。前后结两期诗社的十二个蕉园姐妹,由于洪黄钱顾四大家族的败落,也都落得“千红一哭”的悲惨下场。《石头记》就是以改朝换代之初的社会为“末世”时间背景,以“三生石畔”的西溪为“大观园”地点背景,以洪家“二爷”和十二个女诗人蕉园姐妹为人物原型,以洪家和黄、钱、顾四大家族之败落为故事线索,创作出来的几近实录的现实主义小说。

洪昇是否曾经去老东岳庙进香还愿,这些生活琐事史料没有记载,很难考证清楚。但从洪昇的人生遭际看,似乎不无此可能。《石头记》中描写宝玉去天齐庙进香的背景是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晴雯被逐出而屈死,迎春误嫁中山狼,香菱屈受贪夫棒,大观园姐妹七零五散,百年望族内部风雨飘摇,这同洪氏家族发生“天伦之变”前,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的情景如出一辙。如果说洪昇在家族“天伦之变”发生前,由于身心交瘁的原因(也有被父亲杖责的原因),曾去老东岳庙进香还愿,于情于理都是说得通的。《石头记》书中记载的所有这一切,大概只有老东岳庙那株600多岁的老香樟,可以默默无语地作证了。

 

2008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