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与洪昇后人(洪家埭老村长)洪大根亲切交谈
前几日,本报关于“土默热·红楼梦·杭州”的系列报道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我们报道暂告结束后的几天内,本报接到了数十个热心读者的来电,他们不约而同地问到一个问题:既然报道中说“土默热”既非真名,又非笔名,只是一个音译名,真实身份也不太愿意透露,那么,这样一个神秘人物是如何能够在2006年4月过来参加研讨会的呢?——大家对其中的细节很感兴趣。
昨天,记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得知:当年寻找“土默热”的过程持续了整整半年,其间不乏一些戏剧性的情节。“我们数次往返浙江和吉林之间,好多次都是无果而返,回来后等消息,一等就是几个月,当时幸亏有余部长不断地为大家鼓劲儿,我们最终成功了!”西溪文化研究会会长钱明锵回忆起那一段过程,依旧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感慨。这里的“我们”,就是指当年不辞劳苦寻找土默热的那个团队,“余部长”是指原西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现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新平。
在后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余新平说:“市委主要领导一直对西溪文化的建设高度重视,要求做好‘一园五地’的挖掘和研究工作。‘土默热’的发现,对于西溪文化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它将使西溪文化更加厚重,进一步丰富‘文化西溪’的深刻内涵。所以,当时我们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土默热!”
通过采访,记者终于挖掘出一篇安静地隐在“土默热·红楼梦·杭州”背后的感人故事——
【“偶然”发现的“收获”】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2005年春天。
当时春节刚过。一天,余新平在网上浏览新闻时,无意中看到了一篇关于“《红楼梦》与杭州西溪湿地”的文章,署名是“土默热”。“杭州西溪湿地”这几个字对于余新平来说,实在是太亲切了啊!他立马就调出了网上所有有关《红楼梦》与西溪湿地的文章,作者都是同一个人:土默热。“那些文章之间互相承接,自成体系。后来,我在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上也看到了关于‘土默热红学’的报道。”
——这个发现让余新平兴奋不已:西溪湿地与《水浒》、《三国演义》可能有关,如果经典巨著《红楼梦》也可能与西溪湿地有关的话,那西溪文化岂不是会极大地被丰富吗?
可是,土默热是谁?余新平发现,网上除了“土默热红学”之外,几乎找不到这个叫“土默热”的人的其他资料。看来,这很有可能是一个仅仅用来写作“土默热红学”的名字。
余新平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个人!
艰辛的历程自此开始——
【“艰辛”布满的“收获”】
钱明锵和西湖区新闻报道中心副主任单金发两人一起,开始了“寻土默热”历程。
“我们先在杭州想办法联系土默热,但是没有结果。2005年4月,在一个杏花盛开的时节,我去了吉林长春。”钱明锵说,一到长春,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吉林大学找。可是,找遍了吉林大学的文史专业,都没有找到一个“疑似”土默热的人!当天,钱明锵转战吉林四平。“吉林师大就在四平,但是师大文史专业都没有一个叫‘土默热’的人!”不过就在这时,情况出现了转机。“一个师大老师对我说,他们这边有一个研究‘红楼’的,但是已经退休了。不知道他会不会就是土默热?”钱明锵一听,当即要了这位“土默热”的住址。
“我去的时候,他恰好去了一个艺术学院讲课。我立即又赶到那所艺术院校,他正在讲课呢!”钱明锵说,他当时特别激动,就站在教室外面与这位“土默热”打招呼。“他也不知道我干吗来的,就是让我晚点再找他。”钱明锵一听,有点急,晚上的飞机得回杭州啊!也许是他的执著感动了“土默热”,钱明锵得以进到教室里去了。“我一见他,就握住他的手说‘土默热老师啊,可把你给找到了!’他特别奇怪地看着我,说:‘我不叫土默热啊!’下面的学生哄堂大笑!”
【“智慧”成就的“收获”】
“回来后,余部长不断地给大家鼓劲儿,在他的鼓励下,我们又去了吉林,并且认识了吉林省红学会会长同时也是吉林省委办公厅主任孙口口。”钱明锵说,孙主任承诺:只要“土默热”是吉林人,保证给你找到!
“其间,我们又去了一次吉林,还是没有收获。孙主任在吉林也没有找到任何线索。”钱明锵说,他们在网上回复土默热的帖子,同样石沉大海。
怎么办?事情一度陷入了困境。
“有一天,余部长跟我们几个人一合计,想了个办法!我很特别地回复了一个帖子。帖子是这样‘杜撰’的:土默热先生,我是西溪文化研究会会长,你的学说中很多论据与历史有出入,我们这边有比较确凿的资料可以提供给你,但是,怎样才能寄给你呢?”钱明锵说,不这样“激”土默热一下,也许永远找不到他!
“第二天,土默热就回复了:你可以寄到哪里哪里。终于收到土默热的回复,我们大家非常高兴!于是立即打电话给孙主任,问他能不能派个司机去一趟。孙主任听到消息也非常高兴,他说,这么大的事儿,怎么能只让司机一人去?于是,孙主任挂上电话就出发了。”
后来,孙主任向杭州这边传来信息:“幸亏我自己去了,这个‘土默热’其实是吉林省口口主席口口,也是我的朋友。”
2006年4月,经历了一番艰辛的努力,异常低调的土默热,终于出席了在杭州举办的“《红楼梦》与西溪”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