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协理军机”不能证明《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
(2020-07-24 21:31:31)
标签:
红楼梦创作年代乾隆朝协理军机不能成立 |
分类: 红学争鸣 |
贾雨村“协理军机”不能证明《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
逄冠卿
《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一期刊登了“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会议综述”,文章中列举了著名红学家张书才先生的发言内容。张书才先生以“曲柄七凤伞”、“时宪书”、“协理军机”三件事务为证,试图证明《红楼梦》乃是乾隆年间的曹雪芹所创作,并据此否定此前“早已作古”的吴梅村、李渔、洪昇的著作权。老逄对主流红学界此类陈词滥调早已不感兴趣,没情绪同他们打这些笔墨官司,但由于涉及到土默热先生的“洪昇说”,还是勉为其难再唠叨几句吧。
其实张书才先生的这个发言并非什么新发现,早在《从清代典制看〈红楼梦〉的写作年代——以前八十回为中心》一文中,张书才先生就阐释过自己的这些观点,认为这些“内容与清代官书、档案中记载的相关典制相对应”,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所谓“无可辩驳”,恐怕只是张书才先生一厢情愿的自我感觉——张书才先生是搞档案工作的,一向以“做学问严谨”而自负,但在这些论点上却看不出学风和文风严谨,而是靠偷换概念得出的根本就经不起推敲的“偷斧子”式牵强附会。
土默热先生几年前在《〈红楼梦〉背景果真是乾隆年间么》一文中,就间接对张书才先生的这些“物证”做了全面批驳,证明“曲柄七凤伞”、“试帖诗”、“元旦朝贺”等所谓证据均不能成立。聂桥先生的《红楼“时宪书”并非乾隆〈时宪书〉》一文,也雄辩地证明了张书才先生的《时宪书》论点不能成立。张书才先生对这些文章恐怕连看都没看,在“250会议”上依旧老调重弹蒙混听众。其实这是主流红学界惯用的故伎,除了重弹自己那羊皮鼓(不通不通又不通)一般的老调子,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新东西。
关于“曲柄伞盖”和“时宪书”问题,老逄在这里就不重复论述了,仅就“协理军机”问题再同张书才先生商榷一下。《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确实说在年底的时候,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张书才先生认为:“协理军机始置在乾隆二十一年左右”,所以《红楼梦》作者只能是乾隆朝的曹雪芹。张书才先生在这里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把“协理军机”概念偷换成了清朝特设的“军机处”。清朝的“军机处”始设于雍正七年,乾隆二十一年曾做过一些机构人员调整,是一个类似于内阁中枢的议事机构。
“军机”这个概念古时又称戎政,本指军事机宜或军事机密。清中叶设置“军机处”之后,军机一词有时也作为军机处的代指。那么雍正七年之前朝廷就没有“军机”么?恐怕不是这么一回事,何朝何代没有军事?有军事就必有“军机”!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属以江南阻兵,渚宫边敌,军机警急,锋镝纵横。”《陈书·高祖纪下》:“军机未息,徵赋咸繁。”《宋书·颜竣传》:“﹝世祖有疾﹞唯竣出入卧内,断决军机。” 宋苏舜钦《投匦疏》:“窃观诏旨,既令先进军机,后即陛试,是陛下取将帅材者也。”雍正七年之前,清廷虽未设“军机处”,但绝不是没有军机,康熙朝便以南书房“参预机务”。康熙南书房实质就是雍正军机处的前身,那个号称“万国金珠贡澹人”的高士奇,就曾先后两次入直南书房,参与机务。
有军机就必然有大臣协理朝廷的军机,历朝历代的朝廷都设有大臣协理军机。远的不说,就说明朝吧,据《明史》载:万历初年,沈思孝升右都御史,协理军机。嘉靖三十四年,郑晓因深谙兵事,改任右都御史,协理军机。明末沈佺期参加郑成功组织的抗清队伍,帮助郑成功协理军机,共商反清复明大业。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红楼梦》书中说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并非是进入“军机处”办事,更不是什么“军机大臣”。清朝并没有“大司马”一职,应该是代指兵部尚书;以兵部尚书身份“协理军机”,在任何朝代都没什么不妥的,不必一定要在雍乾年间成立“军机处”以后。因此,清朝设立军机处之前早已作古的洪昇,可以写出贾雨村“协理军机”。
尊敬的张书才先生,您考证的《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的“三大证据”早就破产了,您据此得出的“《红楼梦》写作时间上限在乾隆十年左右”的结论根本就不能成立。希望您不要在故纸堆中用“偷斧子”的心态和偷换概念的手法继续猜笨谜了,也奉劝您不要再重复这些早已破产的东西,谎言重复一百遍也变不成真理。在撰写本文之前,笔者还曾经撰写过一篇《曹雪芹乾隆年间创作〈红楼梦〉的三大物证均告失效》的文章,希望您抽时间认真读一读,网上有,很方便的。读了之后,相信对提高您做学问的“严谨”程度,会有一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