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观园题匾述的是谁家的旧

(2020-06-21 10:29:11)
标签:

大观园述旧

翼然亭

杏花村

武陵源

蓬莱仙境

分类: 文学解析

大观园题匾述的是谁家的旧

                                                   

美轮美奂的大观园通过各处景点的题匾,愈显出魅力四射。而在题匾过程中,也留下了很多值得玩味的东西。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贾宝玉为题匾所定下的调子:“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那么贾宝玉和贾政和众清客又是如何“述旧”的呢?第十七回重点介绍了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蓼汀花淑、蘅芜苑、省亲别墅和怡红院等七个景点,一行人所到之处无不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其中所涉及的地名不乏天南海北的名胜,确实体现了“刻古”的精神。其中有据可查四个地名更是如雷贯耳:

“翼然”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杏花村”出自杜牧的著名诗篇《清明》诗;“武陵源”和“秦人旧舍”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蓬莱仙境”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怎样,这样强大的佳宾阵容是否够强大的?尽管这四个地名最终没有写上大观园的牌匾,但谁也否认不了大观园与这些古代名胜之间的紧密联系,弃用它们不是因为不像,而是太像了的缘故,或“犯了正名”或“太过落实”,再不就是似曾相见。作者似乎在刻意掩盖着什么?大观园题匾过程中的“述旧”,实是在述作者家乡的旧,《红楼梦》作者谁?钱塘文学巨子洪昇洪昉思;作者家乡何地,毗邻西子湖,杭州三生石畔的西溪湿地。在这块土地上,有着无数传奇的记载,就在这些记载中,以上四处的“刻古”地名全都一一对应,下面就是见证神奇的时刻:

一、孤山东麓,有亭翼然。

贾宝玉说完了“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第一个“述旧”地名就是“翼然”: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

《醉翁亭记》乃欧阳修的代表作,其中的“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确实与大观园此处的“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非常之相像。因此诸人拟题“翼然”也绝非空穴来风,当你知道了大观园的原型乃是作者洪昇的家乡杭州西溪的时候,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在杭州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地点“孤山”,因这里的独特风景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引得历代文人为之挥笔称道。其中就有人将孤山之亭比做“翼然”。明末著名学者张京元在他的《孤山小记》就说过:“孤山东麓,有亭翼然。和靖故址,今悉编篱插棘。诸巨家规种桑养鱼之利,然亦赖其稍葺亭榭,点缀山容。楚人之弓,何问官与民也。”和靖即晚年隐居在孤山的宋代著名学者林和靖。他和白居易、苏东坡三人被后人并称为杭州历史上的“三贤”,三贤祠就坐落在杭州的孤山竹阁。张京元把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和靖故居(林和靖墓就他生前的旧庐旁边)定名为“翼然”,而洪昇又以大观园的核心景点“沁芳亭”比附“翼然”亭,可见林和靖这位学者在洪昇心中的位置,老乡见老乡的情感通过“沁芳溪”的流水源源不息。张京和此文是专门咏杭州孤山之作,地域性很强,如果说二十岁的曹雪芹熟读万卷书,连这样的文章都能读到,纯属扯蛋,但洪昇作为一个杭州学子,晚年归隐于孤山,对关于孤山的记载理当了然于心。

最近,我又发现,“泌芳”二字除了在对应“流香”二字外,其实也是一处重要的“述旧”。以下是我从百度百科洪钟词条里摘抄下来的一段文字:

洪钟晚年退隐回籍,在西溪故地建别业,世称洪钟别业,由宅院(三瑞堂、归舣居、香雪堂、沁芳楼等)和书院(竹清山房、清平山堂、萝荫阁、抱月轩等)等建筑组合而成,环境幽美,景色宜人。

这正是:西溪古荡,有亭翼然。沁芳楼亭,归隐佳地。

二、“柴门”里面“杏花村”,沈氏酒家九间楼

在为潇湘馆题名“有凤来仪”后,贾政等一行人来到了另一处景点: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看到了这样的景色,贾政的反应还算正常:“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令人倍感奇怪的是众清客嘴上嚷着“范湖石的田园之咏”,却又说出一个酒店之名:“杏花村”。此句的确是“刻古”,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贾政听了“杏花村”之名,不但没有批众清客杜撰,反倒是吩咐在此处补一个酒幌,分明是要把这个农庄打造成一个酒家。

如果不是这段“刻古”,你就是把这里的景物描写再看十遍,你也看不出丝毫酒家的迹象来,作者在这里刻意强调酒家氛围,是因为这里的原型地确实是一个酒家,而且是一个有着“杏花村”之名的著名酒家。它就是西溪园林中的沈氏产业九间楼酒家。钱塘沈氏也是当地望族,其主要产业就是这个九间楼酒家,说起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塑到宋代,当年沈氏曾在酒楼以“梅花泉酒”招待宋高宗,高宗皇帝对此酒颇感兴趣,亲书“不为酒税处”禁酒界牌。此酒店也因此闻名于世,并被称之为“杏花村”酒店。明代僧人释大善在其《禁酒界牌》一诗专咏此事:

杏花村里酒帘摇,行伴寻香渡小桥。

满架佳肴珍异备,几瓶娇艳座精标。

店翁含笑庖童喜,仙客贪杯美酝招。

能悦天颜留御笔,不为酒税至今朝。

不过仅凭“杏花村”之名还不足以坐实《红楼梦》是在述西溪的旧,自从有了杜牧的《清明》诗,“杏花村”的归属权之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以山西汾“杏花村”为首的诸多村子都在把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变成他们的家乡,其中不乏将其“杏花村”当成《红楼梦》中“杏花村”的原型者。但这些“杏花村”主张里的一大硬伤,就是他们的“杏花村”都是以“村”为单位的。而杜牧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明显是在指一个具体的酒家,而本文所提及的有“杏花村”之名的沈氏九间楼酒家恰恰就是一个酒家。

不仅如此,《红楼梦》中刻意强调这里立着一块“石碣”——这是大观园景点中唯一一处立有“石碣”的地方,难道真是为了突出田园风光吗?非也,只因为沈氏九间楼酒家也立着一块“石碣”,上面有宋高宗的御笔题字:“不为酒税处。”当然,以上这些并非《红楼梦》中此处“述旧”的全部内容。

在贾宝玉确定“稻香村”之名时抛出了又一颗重磅炸弹:“柴门临水稻花香。”

大家知道此语源自唐代诗人许诨的“野门临水稻花香”之句,只是把原句中的“野门”改成“柴门”。贾宝玉为什么要把“野门”改成“柴门”?两者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关于此,学界也是被搞得蒙头转向。除了一句“用柴草扎成的门”就再没有任何想法。甚至有人稀里糊涂地把“柴门临水稻花香”当成了许诨的原句。他们何曾知道,改“野门”为“柴门”就是再一次述西溪的旧,再一次犯了正名。如果“杏花村”之名只是存在于僧人的诗中,在康熙年间的西溪乃至整个钱塘,“柴门”可是尽人皆知——它就是沈氏产业的代称。为什么会把沈氏产业称为“柴门”呢?这是因为古荡柴家的柴静仪嫁到了同样是西溪望族的沈家,在生下儿子沈用济后不久,柴静仪的丈夫去世,柴静仪一个人独撑起包括九间楼酒家在内的沈氏产业,因此人们就取柴静仪的姓称沈氏产业为“柴门”。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带着独子在“柴门”度日的柴静仪正是《红楼梦》“柴门”的“稻香村”中的带着独生子贾兰生活的寡妇大嫂子李纨!

三、武陵避秦好去处 西溪风景赛桃源

下面来介绍第三处刻古之处——“武陵源”。说来也巧,《红楼梦》中的“武陵源”三字正好与湖南张家界的一处景点同名。人们自然而然围绕着张家界作起了文章,以此作为《红楼梦》作者为湖南人的证据大有人在,甚至是为了这分一块羹,张家界景区竟和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组发生了争执。笔者无意评判张家界景区的“武陵源”如何如何,我只是想通过《红楼梦》文本来证明,《红楼梦》中所说的“武陵源”绝不可能是张家界的“武陵源”。大家不要只凭着“武陵源”三个字就妄下结论,让我们看看《红楼梦》中关于“武陵源”的全部文字:

忽闻水声潺潺,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人都道:“好景,好景!”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众人道:“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个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且陈旧。”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了。”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四字。”

这段描写里,所谓“秦人旧舍”取“避乱”之意,实际上是在用《桃花源记》之典:“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自然而然,这里所说的“武陵源”也是源自《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之典,因此,《红楼梦》中“武陵源”和“秦人旧舍”,都是代指《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西溪的相关记载来寻找杭州的“桃花源”。

据明代的《西溪百咏》记载:“桃源岭,在西溪之东,方井之南,落花流水,鸡犬桑麻,宛如渔人问津处。中有禅僧觉空,隐于天竺庵,四十余年,顺舟久宿伴云居。”桃源岭在当时的杭州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地方,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题额,明代洪升先祖大司寇洪钟曾补书“方井桃源岭”。桃源岭之名完全就可以做为桃花源的一个别名,“宛如渔人问津处”也在表明,这里就是一个和桃花源生态环境一样的地方。正因为如此,西溪的文人也以“武陵”称之:“寻思那日分离。桃花如雨,涨隔武陵溪。”大家可知这位文人是谁吗?他就是土默热红学考证出的《红楼梦》作者洪昇,这也为我们提供了《红楼梦》中“武陵源”的文学源头。

光是地名的一致,还不算论据充足,下面我还要引述博友姬健康先生的《何处桃源可避秦?》一文中的部分内容进一步说明,西溪是否是一处“避秦”好去处?

西溪,源远流长,东汉即已形成,晋代称西海,唐代得名西溪,唐宋发展,明清全盛。西溪自古就是一处风景幽绝、适宜避世的隐逸之地,被历代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明末张岱在他的名著《西湖寻梦》中明确地写道:

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明朝著名诗人王穉登在他吟咏西溪的律诗《古荡》中写道:

秦源今不误,更拟后时寻。

清初经学家孙晴川在他撰写的《南漳子》一书中写道:

(西溪)盖其境岑寂,以水为村,人踪罕到,故明季避乱者居焉。 

清初杭州名僧智一曾从他处移种古梅数本于西溪蒹葭里,有诗道: 

遁思甘与寒芳老,俗杀桃花源避秦 

吴春焘在《怀西溪》一诗中写道

西溪近在秦亭西,一十八曲雪色迷。境似桃源更萧旷,志成梵隐多幽栖。 

到了嘉庆年间,杭州著名诗人章黼在西溪秋雪庵东南面花坞处建造“梅竹山庄”,在他的《梅竹山庄怀旧》中还写道: 

感慨黄垆旧酒人,何处桃源可避秦

当笔者文章写到这,感到有姬先生《何处桃源可避秦?》一文所列举的充分论据,本文似乎有点多余,但笔者就是有这么一个爱好,喜欢对一个题目从不同角度论证,以“述旧”作为出发点来论证土默热红学“西溪原型论”的正确性也是我乐意做的。所以,还要把“述旧”进行到底。

四、省亲别墅类广寒,人间蓬岛是孤山

“蓬莱仙境”是题匾过程中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刻古”地名,它同样与杭州西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先来看一下《红楼梦》文本的描述:

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象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

贾政的摇头不语和宝玉的似曾相见,无不在告诉读者,这地名也是在“述旧”,在作者的世界里肯定会有一个“蓬莱仙境”的存在。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土默热红学考证,《红楼梦》中所说的“蓬莱仙境”实际上就是康熙皇帝在杭州孤山的行宫,所以元妃才将其定为“省亲别墅”。那么,皇家行宫又怎么和蓬莱联系在一起了呢。这还要追遡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在杭州任刺史一职,白居易对杭州的风光无比热爱,写下了不少歌咏杭州的诗篇,《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就是代表作之一: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桔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或许大家会因此联想到《长恨歌》中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明代凌去翰的名篇《巢居雪阁》同样把孤山比做蓬莱:

人间蓬岛是孤山,高阁清虚类广寒。

木处恐颠从此稳,僧居疑小较来宽。

瑶花琪树缘边绕,玉宇琼楼向上安。

里外湖光明似镜,有梅花处好凭阑。

正是因为孤山有着如此优美的自然环境,才倍受历代皇帝的青睐,下面引述一段土默热老师的《大观楼与西湖行宫》一文中文字:

孤山风景优美,古迹荟萃。宋理宗在山前建四圣延祥观和西太乙宫,并辟为御花园。清康熙、乾隆在此建行宫,御苑规模更为宏大。康熙年间进士、乾隆朝重臣、吏部尚书孙嘉淦在《南行记》中记述:“循白堤复至孤山,入行宫。行宫之制甚奇,复阁重廊,周回相通,凿石为基,削岩成壁,引水成池,植花成幄,桥水磴山,至于后宫。殿在山上,含岩石于殿中,注清泉于座下。一室之中,而山水之观毕具。左右高楼近挹湖光,远吞山色,如登玉霄金阙,而望十洲三岛之仙踪也。”孙嘉淦的记载与《石头记》书中对大观楼的描写是完全吻合的。

除此之外,贾宝玉的似曾相见之感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洪昇的成名作《长生殿》中,女主角杨玉环就是蓬莱玉妃,曾经掌管蓬莱玉妃院,在洪昇的《长生殿》和《红楼梦》中,月宫,华清宫,蓬莱,太虚幻境和大观园浑然一体,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人间仙境的美妙图画。让人们如痴如醉!

文章写到这里,我又再一次回顾了一下大观园命名中的“述旧”过程,其实每个景点都是在述旧,潇湘馆题名“有凤来仪”,西溪有“来凤轩”与之对应;怡红院与洪园也在对应,蘅芜苑与花坞也不是一点谐音关系没有。但要说能够与著名典故搭上边的还得是翼然杏花村桃花源蓬莱四处,而本文所说明的就是这四处无一不是和洪昇的故乡杭州及西溪中的真实地名相一致。这恐怕就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你可以在你的大观园原型地找到杏花村之名,甚至可以勉强联系上武陵源,你可以在胶东半島找到蓬莱仙山,你能在本地的记载中同时找到四处地名吗?只有在杭州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由一个恋旧的作家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奇迹来——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

本文参照了土默热《大观园与太虚幻境的取材依托》和《大观楼与西湖行宫》;姬健康《何处桃源可避秦?》;金永炎《桃源坞的梦想》及孙跃《人间蓬莱是孤山》等文,在此一并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