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读书日谈谈我们应当如何阅读欣赏小说《红楼梦》

(2020-04-23 21:43:28)
标签:

红楼梦

文学建构

作品宗旨

故事素材

艺术手法

分类: 文学解析

 世界读书日谈谈我们应当如何阅读欣赏小说《红楼梦》

                    土默热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源于西班牙纪念大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人纪念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读书传统。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小说《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等四大名剧,小说和剧本都属于文学作品;所以,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初衷,主要是鼓励引导人们多读并读好文学作品。中国最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是《红楼梦》,爱好文学的中国人在世界读书日,都应该好好读一读《红楼梦》,汲取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觉自信。

中国人阅读研究《红楼梦》的历史源远流长,以至于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人们都习惯于按照“红学”学说去阅读和理解《红楼梦》,直到今天,国家选定的大中小学的教辅材料,公开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和各类字典词典,也都按照“红学家”的成说来解读《红楼梦》。问题是,红学的创始人之一俞平伯先生却在临终前断言:“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红学家说的愈多,《红楼梦》愈显其坏”。也就是说,中国人把《红楼梦》都读坏了!

问题出在哪里?只能是红学家们把《红楼梦》解读坏了,把热爱《红楼梦》的广大读者引导坏了。我们的红学家,从来都没有把《红楼梦》当做文学作品解读和阐释,旧红学热衷在清宫秘史中“索隐”,新红学主打作者与版本“考证”;索隐和考证都是传统史学或经学的治学方法,运用到文学(红学)领域并非金科玉律。而《红楼梦》乃是一部原创型现实题材小说,研究《红楼梦》必须要立足文学领域,着眼作品文学建构,使用文学研究方法,求索文学学术结论。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土默热摒弃传统红学的研究理念,执著地坚持在文学沃土上默默耕耘,立足于《红楼梦》文本,遵照文学创作规律,探讨小说的文学建构。对《红楼梦》的思想来源、文化传承、文学源流、创作动机、作品架构、故事素材、人物原型、艺术手法、价值取向等,全方位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探索,构建起独立成章又有机融合的“土默热红学十论”,形成了自成体系并自圆其说的文化红学新说。下面把土默热对《红楼梦》文学建构的探索,简要介绍如次:

1.《红楼梦》的创作冲动——玛瑙坡“无材补天”时“怀金悼玉”。康熙二十八年(1689)秋,洪昇在京师国子监求取功名期间,因国丧聚演《长生殿》被斥革下狱而“无材补天”,于“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狼狈逃回故乡杭州,筑稗畦草堂(四婵娟室)于孤山玛瑙坡“以为吟啸之地”。“玛瑙坡前石,坚贞可补天。女娲何处去?冷落没寒烟!”(宋·释智圆诗)洪昇在玛瑙坡无材补天石畔痛定思痛,抚今追昔,以女娲遗弃、冷落寒烟之玛瑙石自譬,产生了《石头记》的创作冲动和通灵宝玉记录故事的文学创作理念。孤山有慕才亭和冯小青墓,是“怀金悼玉”(筑金埋玉)文化意境的诞生地。正如“红楼梦曲”所唱,洪昇在“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2.《红楼梦》的作品架构——《长生殿》传奇“旧谱填新词”。洪昇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是《长生殿》,洪昇创作《红楼梦》故技重施,在《长生殿》“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专写钗盒情缘”之旧瓶装新酒。仿照《长生殿》的作品宗旨和故事架构,以金玉良缘为经,以木石前盟为纬,借警幻仙姑机梭织成之。《红楼梦》书中主要文学概念均取自《长生殿》,如“衔玉而生”,“木石前盟”,“阆苑仙葩”,“美玉无瑕”,“白首双星”,“人间风月司”,“离恨天灌愁海”等。“双星作合,生忉利天,情缘总归虚幻。清夜闻钟,夫亦可以遽然梦觉矣(《长生殿》自序)。“红楼梦”一词的本义乃是“梨园梦”,如果说《长生殿》是洪昇文学生涯之红楼入梦的话,那么《红楼梦》则是洪昇文学梦醒来之后无路可以走之际的凄婉哀鸣。

3.《红楼梦》的故事素材——洪昇人生三次悲剧的品字形剪裁。《红楼梦》是洪昇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故事素材取自于洪昇人生及其四大江南世族命运的三次悲剧,即所谓“三秋挽歌”。一是从洪昇早年遭遇的国公府百年望族“天伦之变”,敷衍出荣国府那些“鹡鸰之悲、棠棣之威”的“闺阁庭帏”故事;二是从隐性表现《长生殿》及其国丧聚演致祸案件出发,敷衍出宁国府宝玉“携手兼美卿卿我我之梦”和“秦可卿大出殡”等风月故事;三是从高士奇在蕉园、洪园基址上建西溪山庄接待康熙南巡切入,联系西溪山庄的前身蕉园中发生的十二女才子风雅生活事迹,敷衍出大观园接待“元妃省亲”和十二钗姐妹两结诗社的故事。这些素材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裁拼接,遂有了《红楼梦》书中“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品字形故事架构。

4.《红楼梦》的艺术手法——以诗人心态和昆曲手法创作小说。《红楼梦》小说最大的艺术特点,便是小说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体,这是由洪昇本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特长决定的。《红楼梦》故事中不仅通过“自创北曲”浓墨重彩描写了贾宝玉太虚幻境红楼一梦,还大量表现了明末清初流行于世的昆曲、弋阳腔剧种剧目和唱词科白。书中很多故事情节的铺陈也是采用的戏剧手法,如人物相貌和服饰为舞台扮相,室内外景物陈设为舞台道具,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为戏剧科白,人物表情举止为演员的舞台动作,故事开场多采用“叫板上”形式等等。洪昇是登峰造极的大戏剧家,也是名重一时的大诗人,小说创作中必然以诗化意境和戏剧手法来表现,这是“《红楼梦》一出来,传统小说写法都打破了(鲁迅语)”的关键原因。

5.《红楼梦》的价值取向——明末清初情本文学大潮的璀璨浪花《红楼梦》书中表现的异端思想,如男泥女水,男浊女清除明明德外无书反对文死谏武死战等,都是明末清初士大夫阶层通常的思想理念。《红楼梦》小说的文学价值取向,也与明末清初文学界非情不传写梦写幻以俗为雅的文学理念相吻合。《红楼梦》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金粉浮华而内里虚弱,极度放纵又道貌岸然,满口色空理论却满足于平庸的幸福。《红楼梦》诞生在一个极度女性化的时代和极度女性化的地域,它对历史和现实的无尽哀怨和病态依恋荒谬地和平共处。(徐晋如教授语)”《红楼梦》展现的思想文化局限乃至低俗之处,也是洪昇生活的那个时代和特定地域文人的通病。

土默热的这些研究,都是从《红楼梦》作品出发,按照小说创作文学建构规律,研究这一文学现象发生发展之其然和所以然;研究内容如常山之蛇首尾呼应,互相支持,浑然一体;研究结论与文学史上此一时期小说戏剧的流变规律相一致,与洪昇与蕉园姐妹的其它文学作品相衔接,使《红楼梦》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使红学摒弃唯心主义的天才史观,回归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土默热红学与主流红学分歧,关键并不在于作者之争,而在于对作品的思想文化诠释之争,说到底,《红楼梦》展示的不是乾隆文化、北京文化、满族文化,而是末世文化、江南文化、汉民族世族文化;《红楼梦》作品表现的绝非旗人生活、京味小说,而是江南才子才女们生活中的情本文学、昆曲文学。

记得前几年,有好事者在网上搞了一个文学爱好者测试,评选中国青年心目中“最读不下去”的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居然荣登榜首,可见传统红学对《红楼梦》“越说越坏”危害之烈!今年世界读书日,请热爱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朋友们,热衷研究探究红学真谛的朋友们,你们按照土默热红学对《红楼梦》文学建构的阐释,重新再阅读欣赏一遍《红楼梦》,是否会感到《红楼梦》作品越研究越明白,《红楼梦》故事越读越精彩呢?

                          202004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