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中人”应持“三戒”

(2020-01-05 07:26:48)
标签:

红楼梦中人

应持三戒

戒之在色

戒之在斗

戒之在得

分类: 博主的话

“红楼梦中人”应持“三戒”

                                   土默热

这“三戒”的提法可不是我老土的发明,而是儒家鼻祖孔老夫子的首倡,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老土提出这个话头可不是专为训诫别人,自己也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愿与“红楼梦中人”共勉。

所谓“红楼梦中人”,就算混迹于红学领域、热衷研究或猜测《红楼梦》之各类人物的总称吧,既包括术有专攻的专家教授,也包括林林总总的各类红迷。大家都自视为清高的文化人,都以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应属孔老夫子所说的“君子”之列,亦应遵从儒家“君子”的行为规范,也就是“三戒”。

首先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孔老夫子所说的“色”,可不是当今社会深恶痛绝的色情之色,而是“侍亲色难”、“巧言令色”的色,指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孔夫子告诉我们,初入社会者,性格未定,容易自命清高,不知天高地厚,指古谪今,大言炎炎。戒之在色,就是做学问时要有谦逊诚敬的态度。

初涉红坛的年轻人确须戒之在色。做学问首先是老老实实、诚惶诚恐,要把《红楼梦》读透,把红学知识基础打牢。不要偶有一得就目中无人,以为老子发现了终极真理,除了我谁都不行;一下子窜上三十三天,一篙子打翻一船人。现在网络上这样的年轻红迷朋友太多了,“少年色嫩不坚牢”,修为在色,戒之在色啊!

其次是“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孔老夫子告诉我们,一个人成年了,也定性了,血气方刚,雄心勃勃,易出成绩。此时最怕的就是好勇斗狠,恣肆横行。戒之在斗,就是在孜孜以求开拓进取中,要保持一种平和包容的心态,善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探视事物,乐于与他人合作共事,形成和谐的学术人际关系。

当今红学界朝野双方,都展现出一种好勇斗狠的不良风气。执政的红学会为维护曹雪芹的“著作权”,动辄对“异端邪说”发起“群殴”“消毒”;在野的红学新人也往往傲视群雄,为挺立自己的新说频频发起挑战。学术争鸣可不能靠胳膊粗力气大一争短长,还是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和而不同,包容为好,戒之在斗啊!

再次是“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老夫子的意思是,人老了,就容易对过去的一得之见固步自封,看不惯新生事物,容不得别人说短论长,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唯我独尊,顽固保守,不思进取,阻滞进步。当今诸多老牌红学家,只会喋喋不休宣扬早已过时的“天才论”、“超前论”陈词滥调,可谓固守一“得”矣。

创新是学术进步的源泉,当今红学界新说频出,群星璀璨,其中虽不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亦不乏新松千尺、真知灼见。特别是对《红楼梦》“晚明文化”、“情本文化”、“昆曲文化”的文学解析,极大抬升了红学的文化品位。老专家们居于泰斗地位,一言九鼎,对此要宽容包容,兼收并蓄,而不能拒之门外。戒之在得啊!

孔夫子的“三戒”教诲,在当今红学界有特殊意义。我们只有遵循“三戒”,青年学者厚积薄发,戒之在色;中年学者勇猛精进,戒之在斗;老年学者兼听则明,戒之在得。才能营造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共襄繁荣的红学新境界;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谆谆此嘱,同仁共勉。

                            2015.10.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