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钗柳絮词意境出自洪迈《临江仙》词

(2019-11-29 20:54:59)
标签:

红楼梦

薛宝钗

柳絮词

临江仙

洪迈词

分类: 文学解析

宝钗柳絮词意境出自洪迈《临江仙》词

土默热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首达观积极的《临江仙》词,是《红楼梦》书中装拙守愚女夫子薛宝钗的杰作。事见《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林黛玉作《桃花行》诗重建桃花社后,姐妹们议定再起一社。时值暮春,史湘云无聊,因见园中柳絮飘舞,便以此为题戏填一首《如梦令》,拿给宝钗、黛玉观看,并建议下一社改个样儿,不作诗而填词。黛玉赞成,与湘云共拟了柳絮之题,姐妹们分别填写了自己的的柳絮词。宝钗的这首《临江仙》,乃是姐妹们柳絮词中的压卷之作。

这首《临江仙》写得确实很漂亮,遣词用语行云流水,字里行间豁达乐观。一些老牌红学家对这首词早就逐字逐句作过赏析,这里对此词内容不再作重复解释。问题在于这又是一首意境上较特殊的词,宝钗拿出这首词之前,曾作过这样一段议论: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看来,她作此词本义是不落旧套,要作翻案文章。那么,她这种翻案文章的创作思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主流红学家们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考证出宋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59引《夷坚志》云:

侯元功蒙,自幼游场屋,年三十有一,始得乡贡。人以其年长貌寝,不亡敬,有轻薄子画其形于纸鸢上,引线放之,蒙见而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曰: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蒙一举即登第,年五十馀,遂为执政。

侯蒙这首词说的是风筝,宝钗那首词说的是柳絮,都是“无根之物”,且所用词牌都是《临江仙》,二者之间的模仿痕迹客观存在,不容否定;但侯蒙此词并没有什么“翻案”的意思,与宝钗此词创作宗旨并不吻合。再作进一步思考,《红楼梦》作者创作此书在清代,又是怎样突兀地联想到宋代侯蒙的风筝词了呢?红学家们解释道:“也许正是曹雪芹在寻找有关风筝资料的时候,偶然见到了侯蒙的《临江仙》,于是《红楼梦》书中就有了宝钗的《柳絮词》和一场热闹的放风筝游戏。”这种靠“也许”、“突然”、“偶然”猜想出来的说法,没有任何证据证实,实在靠不住,不值一哂。

其实,红学家们根本就无须通过“宋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59引《夷坚志》”记载此事,《夷坚志》乃宋代大文豪洪迈所撰之志怪小说集,今存。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魏国忠宣公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的洪门三学士之一。累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谥文敏。洪迈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有《容斋随笔》和《夷坚志》,均为传世之名作。《夷坚志》乃其杂采古今奇闻琐事,本《列子·汤问》“夷坚闻而志之”之义所作之书。全书420卷,取材繁杂,收录甚广。

侯蒙,字元功(10541121),乃北宋徽宗年间户部尚书,与南宋的洪迈生平虽不搭界,但时间相去不远。那么洪迈在所著《夷坚志》中,为什么要收录侯蒙其人事迹和其词《临江仙》呢?原来,洪迈本人也有着与侯蒙其人其词类似的经历,易引起强烈的思想共鸣。据明末清初大文豪、小说《隋唐演义》作者褚人获所作的《坚瓠集》卷之三“烛花呈瑞”条记载:

绍兴间。洪景卢迈在临安试词科,三场毕,与五友同过抱剑街孙氏小楼。夜月如昼,临窗小酌,两烛结花,灿然若连珠。孙娼黠慧,白坐中客曰:“今夕桂魄皎洁,烛花呈祥,五君较艺兰省高捷无疑。请各赋一词。为他日佳话。”

何伯明即操笔作《浣溪沙》一阕曰:

草草杯盘访玉人,灯花呈喜坐添春,邀郎觅句更奇新。

黛浅波娇情脉脉,云轻柳弱意真真,从今风月属闲人。

众传观叹赏,独恨未句失意。

景卢续《临江仙》曰:

绮席留欢欢正洽,高楼佳气重重。钗头小篆菊花红。直须将喜事,来报主人公。

桂月十分春正半,广寒宫殿葱葱。娥相对曲栏东。云梯知不远,平步蹑东风。

孙满酌一觥相劝曰。学士必高中。此瑞殆为君设也。已而景卢果奏名。赐第。余皆不偶。

此事此词在洪迈的《夷坚志》中本有记载:绍兴十五年,予在临安试词科,三场毕,与五友同至抱剑街娼孙小九家,置酒于小楼,两烛结花,灿然若连珠。孙白坐中曰:“今夕桂魄皎洁,烛花呈祥,五君皆较艺兰省,其为登名高第,可证不疑。愿各赋一词,为他日佳话。”何伯明作《浣溪沙》一阕,余续成《临江仙》曰:

绮席流欢欢正洽,高楼佳气重重。钗头小篆烛花红。直须将喜事,来报主人公。

桂月十分春正半,广寒宫殿葱葱。娥相并曲阑东。云梯知不远,平步蹑东风。

孙满酌一觥相劝曰:“学士必高中,此瑞殆为君设也。”巳而予果奏名赐第。

看——又是一首咏“云轻柳弱”无根物之词,又是一个词牌《临江仙》,用偶合是无法解释三首《临江仙》词之文学关联的!洪迈的这首词《临江仙》,词中“云梯知不远,平步蹑东风”,与侯蒙《临江仙》之“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以及薛宝钗《临江仙》之“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虽然意境大体相同,但洪迈词却是一首不折不扣的“翻案文章”,与《红楼梦》书中宝钗交代创作此词需要“翻案”,把无根之物“偏要说好”的创作宗旨相同。洪迈词翻的是何自明“黛浅波娇情脉脉,云轻柳弱意真真,从今风月属闲人”之案,宝钗词翻的是林黛玉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之案,并且都将咏“无根之物”的轻轻飏飏、悲悲切切意境,写成“借东风”、“上青云”的乐观积极甚至有些豪迈之情。因此,只有洪迈《临江仙》词,才是《红楼梦》中薛宝钗《临江仙》词意境的真正来源。

《红楼梦》书中“新翻柳絮词”者是薛宝钗,布设此“新翻”意境者当然是小说作者。倘若您仍坚信《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那么就请您将清乾隆中叶的曹雪芹,与两宋之侯蒙、洪迈的文学生涯联系起来——全无证据可言,这实在是太难了,大概也只有“天才论”这样一条不成理由的“理由”可讲。《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作品,任何文学作品都应水有源树有根,这是唯物史观所决定的。倘若您能服从事实,服从文学规律,承认《红楼梦》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其作者是杰出的戏剧家洪昇,书中宝钗《临江仙》词意境之出处便迎刃而解了。侯蒙与洪迈的两首《临江仙》词都出自洪迈笔下,洪迈是洪昇的直系祖先。洪氏家族累叶清华、藏书连城,洪昇参照祖先文学作品意境创作《红楼梦》,随手拈来,顺理成章。

明末清初的大文豪褚人获所作的《坚瓠集》,也是仿照洪迈《夷坚志》体例而成的志怪小说,书中收录了洪迈这首《临江仙》词及其故事。洪昇与褚人获文学交往密切,曾为其《坚瓠补集》作序。他在序言中说:余浪游十余年,以客座所闻,亦欲笔之成帙。而性懒善忘,忽忽暮年,迄无就。而益服膺褚子用心之勤也。……独是余无用於坚世,以稗畦名集。而褚子以坚瓠名其书。不知余之取稗,褚子之名瓠,其寄托同异何如?他日过吴门,与褚子相遇,或有相视而笑,莫逆於心者乎?洪昇“以客座所闻,亦欲笔之成帙”者,《红楼梦》乎?《红楼梦》书中宝钗《临江仙》词,与《坚瓠集》所载洪迈《临江仙》词之借鉴关系,乃是不争之事实,其乃洪褚二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之文学产物乎?

                          2015.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