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红学通览提纲
(2018-06-19 11:10:35)
标签:
红楼梦研究土默热红学文学研究小说昆曲 |
分类: 土默热红学 |
土默热红学通览提纲
土默热
导言:要把《红楼梦》真正当做小说研究
红学的前提:《红楼梦》是小说,要按照文学作品来研究、诠释和阐发。与传统古典小说不同,《红楼梦》不是世代积累型历史小说,而是作者独创的现实题材小说;本质上不是“话本”,而是戏剧,不适合大鼓书先生去说,而适宜演员在戏台上演。
传统红学的痼疾,均未把《红楼梦》当做小说对待。索隐派使用治经治史方法,研究《红楼梦》作品的“微言大义”。考证派使用怀疑邻居“偷斧子”方法,先假设后求证,曹贾互证,因果倒置。俞平伯断言:“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红学愈昌,红楼愈隐”。
土默热红学按照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立足于对《红楼梦》及其姊妹篇和同时代作品的文学解析,研究《红楼梦》的创作冲动,作品主旨,思想来源,文化传承,故事架构,艺术手法,创作素材,人物原型,文学背景与文学源流。土默热红学是真正研究小说的学说。
注:详阅本章请参阅拙文《三生石畔红学新说简稿》《要把红楼梦真正当做小说研究》。
一.《红楼梦》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
贾宝玉“异端思想”来源于明末清初士大夫阶层的通常理念:宣扬“男泥女水”,反对“文死谏武死战”,崇奉“除明明德外无书”。乃是“疑经辨伪”、“才女崇拜”、“明亡教训”的产物。
《红楼梦》文学理念来源于明末清初“情本梦幻”的昆曲文化;当时文学作品的三大特点:非情不传,写梦写幻,明白如话。“意淫理念”与昆曲剧情;“冤孽转世”与“风流公案”。
明末清初的言情文学潮和吴越作家群文人群体。《红楼梦》创作受《西厢记》《牡丹亭》《隋唐演义》《石头魂》《长恨歌》《杨太真外传》等文学作品影响甚深,作品建构借鉴了《金批西厢》、《金批水浒》文学创意,乃是言情文学大潮中的一朵璀璨浪花。
康熙背景:《红楼梦》中有《长生殿》现身,而无《桃花扇》出现,书中所涉及的文学作品和文人作者,时间下线为康熙三十八年以前,绝无此后任何文学作品及文人出现。
江南文化:大观园三雪(绛雪,秋雪,香雪),典型的江南园林。元妃元宵节夜晚乘船游览大观园,显然是江南气候。无处不在的杭州民俗:持螯赏桂,茄鲞,枸杞芽,嗜食鸭子,西湖莼菜,菜蔬,闹热,果子狸,过年不吃饺子。
注:详阅本章请参阅拙文《红楼梦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三生石畔红学新说简稿》,拙著《红楼文化与杭州民俗》(待出版)。
二.《红楼梦》是用戏曲表现手法创作的小说
普遍存在的“叫板上”人物出场方式:黛玉进府,凤姐出场。
服装道具描写:戏装,布景。人物形象刻画:小生,正旦,彩旦,刀马旦,老旦。
人物对话。内心独白。戏剧科白。插科打诨。
作者自创北曲。
书中出现的剧种剧目。
中国古典小说的本质多为“话本”,《红楼梦》的本质则为戏剧,不适合大鼓书先生在书场“说”,而适合演员在舞台上“演”。
注:详阅本章请参阅拙著《红楼梦与经典戏剧》,拙文《红楼梦是用戏剧表现手法创作的小说》《红楼梦真假有无观来自昆曲创作经》。
三.《红楼梦》是《长生殿》的孪生姊妹
《红楼梦》“眼泪还债”还的是《长生殿》“前盟”债。
《红楼梦》结构性文学概念均来自《长生殿》:衔玉而生,木石前盟,金玉良缘,阆苑仙葩,美玉无瑕,白首双星,离恨天灌愁海,人间风月司……。
《红楼梦》与《长生殿》:“一干冤孽”再次“造历凡劫”的故事。“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与“钗盒情缘”:宝玉,宝钗,黛玉三大主人公姓名、字号的来源。
《红楼梦》对《织锦记》《四婵娟》《相思砚》的借鉴传承:贾二舍偷娶尤二姨与《织锦记》,宝玉金锁与《相思砚》,元迎探惜、琏儿与《四婵娟》。
同一父亲诞育的孪生姊妹花,两部“专写钗盒情缘”的文学力作。
注:详阅本章请参阅拙著《长生殿内品红楼》,拙文《两部专写钗盒情缘的抗鼎力作》《红楼梦眼泪还债还的是长生殿前盟债》《宝钗黛玉与金钗钿合》。
四.荣国府“自杀自灭”故事素材出自洪氏“家难”
“外面架子未倒,内囊渐渐尽上来了”,“自杀自灭”。“鹡鸰之悲,棠棣之威”:父子失和,兄弟反目,子孙流散。宝玉挨打与逃出家庭,“大杖愁鸡肋,飘然跳此身”。作者对继母、庶母和同父异母弟的极度憎恶。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与江南洪顾黄钱四大家族。“皇商”家族和“冷香丸”。顾氏家族三代四位女诗人。洪黄两家世代姻亲,王子腾与黄机,奇哉凤姐,真正的第一女主人公。
注:详阅本章请参阅拙著《三生石畔红学新说简稿》《西子湖畔红楼情》,拙文《红楼梦爱恨情缘十考》。
五.宁国府“风月宝鉴”故事素材出自《长生殿》案
红楼东府影射清廷:乌进孝进租与吉林乌拉鳇鱼贡。东府唱戏专演“宫廷大戏”,老鞑子看戏白搭工。焦大之骂与“爬灰养小叔子”。宁荣二府同祖与洪皓使金持节归宋,“造衅开端实在宁”。
贾宝玉太虚幻境之梦与洪昇梨园人生梦。史笔谁写秦可卿?宝玉携“兼美”坠落迷津与洪昇醉心《长生殿》创作。秦可卿大出殡与国丧聚演《长生殿》案。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本是东府戏楼。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贾代儒烧镜、跛脚道士救镜。
注:详阅本章请参阅拙著《长生殿内品红楼》,拙文《红楼东府影射清廷》《史笔谁写秦可卿》《红楼梦创作初期的南宋背景假托》。
六.大观园女子诗社故事素材出自蕉园诗社
金陵十二钗与西陵十二钗;海棠社、桃花社与蕉园五子社、七子社。
红楼三才女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与蕉园三才女林以宁、钱凤纶、顾启姬。
女子诗社启蒙者与保护神贾母与顾若璞。
诗社“社长”大嫂子李纨和蕉园“祭酒”柴静仪。
四大家族出身、家学渊源的一代才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人生结局。
注:详阅本章请参阅拙著《西子湖畔红楼情》《流香溪畔赏红楼》《土默热红学》《土默热红学补》。
七.红楼文化常青树植根杭州西溪文化沃土
西溪:衔山抱水建来精,山水横拖千里外。沁芳溪与流香溪,沁芳三址与流香三址(池、桥、闸)。洲渚汀溆,菱荇芦蓼,文化湿地。芦雪庵与秋雪庵,宝玉缘何“棹雪而来”。大观园的桥与船(舡)。
洪昇与蕉园姐妹的故园:怡红院与洪园;潇湘馆与竹窗;蘅芜苑与花坞;稻香村与杏花村酒楼。大观园与願圃。绿玉与绿蜡。
元宵节元妃省亲与高士奇元宵节接驾;接驾地与女子诗社结社处在同一园林。潇湘馆与竹窗,元妃省亲“第一行幸之处”。
西湖西溪的寺庙建筑:大观楼,太虚楼,铁槛寺,清虚观,天齐庙,水仙祠,水月庵,山堂水阁。洪昇晚年对故园的怀念。“怀金悼玉”之情与“无材补天”之恨出自西泠文化。
注:详阅本章请参阅拙著《红楼梦与西溪文化》《流香溪畔赏红楼》《西子湖畔红楼情》,拙文《红楼梦十大寺庙庵观追踪蹑迹》。
八.《红楼梦》是洪昇在稗畦草堂演绎的梨园梦
“红楼梦”本义就是梨园梦。《红楼梦》“真假有无”观与昆曲创作经。
《红楼梦》品字形(西府、东府、大观园)故事结构,源自洪昇梨园人生三个阶段。
杭州孤山稗畦草堂(四婵娟室):“玛瑙坡前石,坚贞可补天。女娲何处去?冷落没寒烟。”“无材补天”供人“踮脚”的玛瑙石寓意及出处。西泠桥“铸金埋玉”的慕才亭和冯小青墓与“怀金悼玉”创意来源,《红楼梦》文学创作构思和文化意境的来自杭州三西文化。
注:详阅本章请参阅拙著《西子湖畔红楼情》,拙文《玛瑙坡前补天石》《怀金悼玉(铸金埋玉)悟红楼》《红楼文化常青树植根杭州三西文化沃土》《红楼梦十大文学创意追根溯源》。
结语:
传统红学按照胡适考证的那个曹雪芹,把红楼文化反推为乾隆盛世文化,北京文化,旗人(满族)文化,是怀疑邻居偷斧子式的猜笨谜,把《红楼梦》诠释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红学界流行的“天才论”和“超前论”,违背唯物史观和文学创作规律。《红楼梦》展示的文化底蕴,在时代上是“末世”文化,在地域上是江南文化,在族群上是世族文化;《红楼梦》是明末清初文学领域流行的昆曲文化、才女文化、情本文化沃土中生长的奇葩。
百年红学索隐派多从“反清复明”民族主义思想角度,诠释《红楼梦》背面的“微言大义”,是用治经治史的猜笨谜方法研究小说;考证派多从反封建、反礼教角度诠释《红楼梦》,是用天才论拔高《红楼梦》,并带有浓重的阶级斗争色彩。《红楼梦》虽然也带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反礼教倾向,但只是写了作者和蕉园姐妹们悲喜交加的梨园人生梦,是那个时代江南才子才女们文学生涯追求与幻灭的忠实反映。
《红楼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是大戏剧家洪昇以戏剧表现手法创作的小说,小说取材于戏剧家本人及其姐妹们文学生活的悲喜人生,表达一代才子才女们交织着痛苦与欢乐、希冀与幻灭、追求与沉沦的梨园梦。传统红学的索隐考证方法均属非关文学(红外学)的错误研究方法,主观唯心主义的天才论和超前论可以休矣。百年红学必须由索隐考证向文学解析转向,方有可能正确阐释并弘扬红楼文化。土默热红学是重构百年红学的起点和拐点,但不应是终点。
注:详阅以上各章内容均可参阅拙著《土默热红学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