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雄文足以重构百年红学——《三生石畔红学新说简稿》和《〈红楼梦〉是洪昇的梨园梦》推介
(2016-10-30 10:56:56)
标签:
《简稿》《梨园梦》红学新构推介文学坦途 |
分类: 土默热红学 |
两篇雄文足以重构百年红学
《三生石畔红学新说简稿》和《〈红楼梦〉是洪昇的梨园梦》推介
逄冠卿
最近,在新浪博客的土默热红学网页上,不知博主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将《三生石畔红学新说简稿》和《以红楼梦为钥 启〈红楼梦〉之锁——论〈红楼梦〉是大戏剧家洪昇的梨园梦》两篇雄文置顶,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集中查阅和随时品读。土默热红学是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围绕“十论百题”撰写的论文有千篇之多,泛泛阅读一遍,一般读者都是吃不消的,很多读者都希望土先生能综合一下,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介绍给读者,这两篇雄文就起到了这个作用。相信读者朋友只要耐心通读这两篇雄文,一定会心悦诚服地相信:土默热红学确实重构了百年红学崭新的辉煌大厦!
《三生石畔红学新说简稿》一文,首先以详尽坚实的历史考证和文化解析,论证了《红楼梦》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是小说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体,是明末清初情本梦幻文学大潮的一朵浪花;然后通过对《红楼梦》与《长生殿》、《四婵娟》、《织锦记》的比较文学研究,判定《红楼梦》是以戏剧手法创作的小说,与大戏剧家洪昇的文学作品有着相同的文学基因;最后通过对洪氏家难,蕉园诗社,西溪园林三位一体的考证分析,证实了《红楼梦》书中发生在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中的三组故事,便是以洪昇和他的家族、他的姐妹们真实生活为素材创作的。
《以红楼梦为钥 启〈红楼梦〉之锁——论〈红楼梦〉是大戏剧家洪昇的梨园梦》一文,从红楼梦一词本义原是“梨园梦”谈起,系统辨析了《红楼梦》书中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可卿兼美等结构性文学概念的来源和出处,全面论证了《红楼梦》的创作理念是继承《长生殿》情本理念再写“钗盒情缘”,是按照昆曲创作“真假有无”观的独特手法撰写小说,是沿着“一干冤孽”再次造历凡劫的思路重构“儿女真情”故事。通过这些系统、确凿、详实的考证解析,令人信服地证实,《红楼梦》写的就是大戏剧家洪昇锥心刺血的梨园梦,是洪昇红楼梦醒之际的泣血吟讴和残梦追忆。
当然土默热红学体系的主要论文不止这两篇,其它如《〈红楼梦〉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红楼梦〉是以戏剧创作手法写成的小说》,《两部“专写钗盒情缘”的扛鼎力作》等文章,在土默热红学体系中的地位也很重要。但以上两篇雄文,已足以证明:《红楼梦》是明末清初流行于世的情本文化、昆曲文化、才女文化融于一身的世情小说。《红楼梦》展示给读者的,不是盛世文化而是末世文化,不是北京文化而是江南文化,不是旗人文化而是世族文化。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百年红学立足于清宫秘史和曹家盛衰猜笨谜的文化基础,开创出一个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红学体系。
土默热红学体系创立的要义,不仅在于其学说自成体系并自圆其说,更重要的在于突破了百年红学利用“索隐”和“考据”的治经治史手法研究小说的猜笨谜樊篱,开辟了以文化解析方法研究文学作品的正确道路。当今红学界,虽然蔡元培的旧红学和胡适新红学早已风雨飘摇,但继承蔡胡道路和方法研究《红楼梦》的仍大有人在。综观那些孜孜探求吴梅村、顾景星、严绳孙、冒辟疆、李笠翁等为《红楼梦》作者的各路群雄,无不仍是沿着“索隐”、“考证”思路在做无用功。《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作品,凡用治经治史方法研究《红楼梦》者,都是没有前途的。
老逄极不赞成主流红学某些大家,头脑中装满了胡适捣制的浆糊,只愿蹲在曹家店恶臭的茅坑中享受美味,并以此为由拒绝呼吸芳草地的新鲜空气。只有毅然回归土默热红学开辟的文学研究坦途,百年红学的凤凰涅盘浴火重生才有希望!《红楼梦》的创作真相和作品真谛只有一个,就在土默热先生这两篇雄文中!是否相信这一点,先请您认真阅读一遍或几遍这两篇雄文,读后再发感慨。请凡是愿意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海洋中畅游的朋友们,放下成见品读土默热红学这两篇雄文吧,你不会失望的——红学真理的彼岸在向你招手,没有任何理由不顺风顺水游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