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红学“新三论”可以休矣
(2016-04-20 21:18:01)
标签:
主流红学老三论新三论扭曲变形伪科学 |
分类: 红学争鸣 |
主流红学“新三论”可以休矣
逄冠卿
一.何谓主流红学“新三论”
所谓主流红学“新三论”, 就是指当今红学官方机构顽固坚守的三个红学基本观点,也是主流红学各大家据以立论之三块基石:“《红楼梦》创作无原型论”,“曹雪芹思想超前论”,“续书作者无名氏论”。
1.所谓“《红楼梦》创作无原型论”,就是认为《红楼梦》乃是小说,小说创作允许虚构,无需生活素材和人物原型。因此,《红楼梦》不是按照曹家事迹写实,而是曹雪芹凭空虚构的文学作品。
2.所谓“曹雪芹思想超前论”,就是认为曹雪芹是个不世出的天才,是个先知先觉、超越时代的大思想家,其思想不仅领先于同时代的任何人,而且就是到了今天,一点也不显得落后。
3.所谓“续书作者无名氏论”,就是认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思想与艺术远逊前八十回,乃是曹雪芹死后他人所续。这个续书人已无法考订为谁,因此新出版的《红楼梦》均署“曹雪芹著,无名氏续”。
二.主流红学“新三论”来源于胡适新红学“老三论”
当今主流红学并非原创,而是在胡适新红学基础上扭曲发展形成的。胡适先生创立新红学之初,曾搞了一个“老三论”,即“江宁织造家族生活原型论”,“曹雪芹自然主义创作论”,“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高鹗论”。
1.所谓“江宁织造家族生活原型论”,就是认为《红楼梦》乃是以江宁织造曹氏家族昔日在南京的风月繁华生活为原型创作的,书中的贾家就是曹家的真实写照,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的生活原型。
2.所谓“曹雪芹自然主义创作论”,就是认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写了曹家“坐吃山空”的历史。《红楼梦》的思想文学水平并不高,甚至赶不上《老残游记》和《海上花列传》。
3.所谓“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高鹗论”,就是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前八十回未完便“泪尽而逝”,后四十回续书乃是与书商程伟元合作的高鹗所续。续书思想艺术水平均不高,与原作矛盾重重,一无足观。
三.主流红学“新三论”系无路可走之际扭曲而成
追根溯源,当今主流红学“新三论”并非红学大师们经考证研究自主创立的文学理论,而是在胡适新红学之路走不通的时候,在无可奈何心境支配下,以“老三论”为基础,几经扭曲变形而被动形成的。
1.胡适先生的“江宁织造家族生活原型论”,历经红学界繁琐考证,证明不能成立,曹雪芹实在无法“赶繁华”。周汝昌先生杜撰了一个曹家载北京“二次复兴说”,又不为红学界所接受。无奈之下,也只好说“《红楼梦》创作无原型”。
2.胡适先生的“曹雪芹自然主义写实论”,对《红楼梦》的思想文化评价不高,不为主流红学所接受。红学界又找不到曹雪芹思想文化如何高明高超的证据,也只好无中生有,采取“以红证曹”的伪科学方法,硬说曹雪芹思想“超前”。
3.胡适先生的“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高鹗论”,经后来发现的史料和版本证实,在高鹗之前便有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存在,因此不能成立。红学家们又找不到其他续书人,于是只好以莫名其妙的“无名氏”葫芦提搪塞。
四.主流红学“新三论”是根本说不通的主观唯心命题
主流红学“新三论”并非是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而是在前人之路走不通的情况下,主观唯心修修补补扭曲而成的产物。因此不仅在理论上说不清也说不通,在学术上也是无法自圆其说强词夺理的伪命题。
1.小说创作允许合理虚构,但虚构不是凭空杜撰,任何好的世情小说都必须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江宁织造曹家事迹与《红楼梦》不符,只能说明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不能认为曹雪芹能凭空虚构《红楼梦》。
2.任何文学现象都必有其合理的思想来源和文化传承,凭空产生的“超前”思想家和艺术家是不存在的。曹雪芹既不是“自然主义”地写出落后的思想文化,也不可能“超前”杜撰出什么先进思想文化。
3.既然可以断定《红楼梦》后四十回乃是续书,高鹗也不是《红楼梦》的续书人,那么不论是将一百二十回本全书都归功于曹雪芹,还是把续书人认定为无可考究的“无名氏”,都属于主观唯心的猜测妄说。
五.主流红学“新三论”的研究方法属于不能成立的伪科学方法
主流红学“新三论”不仅在立论上建立在主观唯心的基础之上,在研究方法上更是陷入伪科学的泥潭,以至于造成了当今主流红学“三大死结”和诸多“不解之谜”,使红坛混乱、红学蒙羞。
1.首先是主观武断,陷于文化虚无主义。既然已经承认曹雪芹不具备创作《红楼梦》的基本条件,又要主观武断地坚持曹雪芹作者论,只好为曹雪芹杜撰了一套“虚构”、“天才”的理由来自我安慰。
2.其次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既然已经承认江宁织造家族事迹与《红楼梦》故事不符,又要拿曹家祖孙三代的资料来解读《红楼梦》,只好为曹雪芹披上一套“超前”的外衣来衔接裤子臀部的破损之处。
3.再次是曹贾互证,罔顾学术规范。红学家们拿不出任何能证明曹雪芹思想文化如何先进的证据,只是不厌其烦地用《红楼梦》作品本身来反证曹雪芹的“伟大”和“天才”,这是典型的因果倒置伪科学方法。
六.本来顺理成章的红学,都被胡适先生搞乱了
《红楼梦》书中清楚写着:当初的原作者是“石兄”,抄录问世者是“空空道人”,题名者是“东鲁孔梅溪”和“吴玉峰”,后来的“披阅增删”者才是曹雪芹。胡适先生的“大胆假设”,把这一切全搞乱了。
1.要正确把握《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从《红楼梦》前八十回所体现的思想文化来看,该书应创作于清代前期顺康年间,乃是晚明文化气脉的产物,是小说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体,是情本文学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2.要正确把握《红楼梦》的故事素材和生活来源。《红楼梦》书中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是江南风景,作者“石兄”应出身于“诗礼簪缨”的江南世族,作品讴歌的女子诗社,来自于江南才子才女的风雅生活。
3.《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中多涉及旗人文化,展示的也是乾隆年间的正统社会情景,与原作前八十回差异很大。其续作者在书中前后都明明白白写着,就是那个出身于旗人家庭的“披阅增删”者曹雪芹。
七.传统红学新老三论都可以休矣,红学大厦必须推倒重建
百年红学危机重重,索隐派已经终结,考证派正在式微,探佚派先天残疾。《红楼梦》从哪里来?红学向何处去?是每一个红学家必须直面的根本问题,任何抱残守缺和捕风捉影都只能是此路不通。
1.胡适红学“老三论”早已大厦将倾。高鹗续书说也早已被“无名氏”所取代,“江宁织造原型论”更是千疮百孔,只剩下一个曹雪芹“天才的大脑”,孤零零地站在传统红学残址上等待末日审判。
2.在胡适“老三论”基址上扭曲长出的“新三论”,问世之初就注定了必然夭折的命运。理论上的唯心主义,方法上的伪科学,都证明乃是胡适新红学穷途末路之际的退步,是红学梦魇时的哀鸣。
3.红学得以凤凰涅槃的唯一出路,就是彻底抛弃“老三论”和“新三论”,在文学基址上重建红学大厦。从文学作品出发,尊重文学规律,使用文学方法,得出文学结论,乃是红学新生的不二坦途!
2011年3月
(原载《流香溪畔赏红楼》杭州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