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土默热红学
土默热红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793
  • 关注人气:7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中谁吃“枸杞芽儿”

(2015-12-31 14:30:23)
标签:

红楼梦

枸杞芽

野菜

江南

杭州

分类: 西溪泛红

梦中谁吃“枸杞芽儿”

土默热

红楼餐桌上有一道很不起眼的菜——“油盐炒枸杞芽儿”,曾出现在第六十一回厨房风波的情节里。迎春房里小丫头莲花儿走来说:“司棋姐姐说了,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厨房柳嫂子不愿意给做,说了一大堆不愿做的理由:“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儿来, 现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来给我,我倒笑起来了,:‘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弥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钱的去。这三二十个钱的事, 还预备的起。'赶着我送回钱去,到底不收,说赏我打酒吃。”莲花儿回去向司棋添油加醋一说,导致了司棋大闹厨房。我们且不去论厨房风波中的孰是孰非,只说说“枸杞芽儿”这道菜的来龙去脉。

    老土是个塞外老汉,生活中见过果树园里的枸杞树,吃过树上结的枸杞子,却从未吃过“枸杞芽儿”,也不晓得枸杞芽儿可以做菜吃。每次读《红楼梦》读到这里,“枸杞芽儿”都马马虎虎地溜了过去,从未在心里停留片刻。记得前几年为杭州朋友设计“红楼菜谱”,也没把“枸杞芽儿”当回事,作为一道菜加进菜谱中。设计完“红楼菜谱”后的一段时间里,老土便有意无意地留心起杭帮菜来,记得是在2012年春季,无意在网上看到一篇《野菜专家向大家推荐杭州十大最时鲜野菜》的文章,按鼠标点开一看,杭州人祖祖辈辈爱吃的十大野菜中,居然有一种野菜就是“枸杞芽儿”。

野菜专家的文章中介绍到:枸杞头是枸杞的嫩芽,大多长在田野,野生的很多。枸杞是一种相对矮小灌木,枸杞头既有长在藤枝的,也有从地下的根上萌芽的;前者细而多,后者粗而壮;配上肉丝和笋丝,那是绝对的时令美味。”由此文得知,原来枸杞树时下并非只在东北、西北各省(宁夏最有名)广泛栽植,江南的肥田沃土中历来多有野生的枸杞树。“枸杞芽儿”在江南人口语中常叫做“枸杞头”,是江南人常吃的一种野生菜蔬。在网上再搜索一下杭州的菜市场,果然多有“枸杞头”出售,并且价格不贵,每斤7-10元,并非什么珍品。与《红楼梦》书中柳嫂子所言“二三十个钱的事”相仿佛。

“枸杞芽儿”是江南人常吃的一种野菜,食用的地区很广,食用的历史也很悠久。“枸杞芽儿”来自枸杞树的两个部位,一是枸杞树初春长出的地下嫩芽或树上嫩稍,一是枸杞树的嫩叶,二者皆可食,味道无大差别。当代知名作家、江苏高邮人汪曾祺,曾在《故乡的食物》一文中写道:“枸杞到处都有。开花后结长圆形的小浆果,即枸杞子。枸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天,冒出嫩叶,即枸杞头。”他在文中介绍过枸杞芽的两种常见吃法:“枸杞头可下油盐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说"极清香"。春天吃枸杞头,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样。”

追溯中国人食用“枸杞芽儿”的历史,有据可查的最早记载,应该是《诗经·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神农本草经》中亦有记载:“枸杞处处有之,春生苗叶,如石榴叶而软嫩,可蔬食。”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诵地仙》诗中写道:“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后杞菊赋》中也说:“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尤爱食枸杞芽儿做的羹,在他的《玉笈斋书事》中有“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

明代大概是人们食用“枸杞芽儿”最普遍的时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云:“枸杞头,生高丘,实为药饵出甘州,采春采夏还采秋,饥人饱食为珍齑。救饥,村人呼为甜菜头。”明高濂《遵生八笺》云:“枸杞子嫩叶及苗头采取如上食法,可用以煮粥更妙。四时惟冬食子”。明周履靖《茹草编》曰:“枸杞头:昨有道士揖余言,厥惟灵卉可永年。紫芝瑶草不足贵,丘中枸杞生芊芊。摘以莹玉无瑕之手,濯以悬流瀑布之泉,但能细嚼辨深味,何以勾漏求神仙?春夏采嫩头,汤焯,盐醢拌食。”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江南人,小说中居然也出现了“枸杞头”这道菜。书中第八十六回描写孙悟空从隐雾山折岳连环洞里救出一个樵夫,樵夫为感谢设“野菜宴”款待唐僧师徒。宴席的菜单上有:“但见那——嫩焯苜蓿菜,酸白鼓丁。浮蔷马齿苋,江荠雁肠英。烂煮马蓝头,白狗脚迹。猫耳朵,野落荜,灰条熟烂能中吃;剪刀股,牛塘利,倒灌窝螺操帚荠。碎米荠,莴菜荠,几品青香又滑腻。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羊耳秃,枸杞头,加上乌蓝不用油。几般野菜一餐饭,樵子虔心为谢酬。”这些野菜品种老土未逐一考证,当均为江南野菜。

老土不敢说杭州是食用“枸杞芽儿”最早最普遍的地区,最起码也是其中之一吧。早在北宋时期,著名文人苏轼就写过一首《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的诗:“邺侯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短檠照字细如毛,怪底眼花悬两目。扶衰赖有王母杖,名字于今挂仙录。荒城古堑草露寒,碧叶丛低红菽粟。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兰伤桂折缘有用,尔独何损丹其族。赠君慎勿比薏苡,采之终日不盈掬。外泽中干非尔俦,敛藏更借秋阳曝。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时复论功不汝遗,异时谨事东篱菊。”诗中详细记载了枸杞“春根夏苗秋著子”的形态及其食用充饥功能。

“枸杞芽儿”本是家常食用野菜,向来不登大雅之堂,最早将其搬上高雅台盘的也是杭州人。《人文杭州》有一篇文章《吃货在南宋临安过年》,介绍南宋临安人在吃上面从不马虎,年夜饭尤其丰盛,且很有地方特色。酒席单子上除“莼菜笋”、“蟹酿橙”、“鳖蒸羊”、“东坡脯”等极具杭州地方风味的菜肴外,还有一道菜名曰“三脆羹”。主料:嫩笋、小蕈、枸杞菜。做法:三样的主料切细,用油爆炒,加水并淋入水淀粉。 还可以淋入蛋清,搅出蛋花,吃前撒少许白胡椒粉。特色:口感轻脆,清淡爽口,稠而不粘。这几道菜,我们在红楼菜谱中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应该不会仅仅是偶合吧?

很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南宋年夜饭菜谱上,还有一道菜名叫“瓜齑”。主料:酱瓜、笋干、大虾米、熟鸡胸脯肉;做法:各20克,切成长条丝儿,加葱白、姜丝,用麻油炒。特色:咸、鲜,纯江南风味,配料奇特、做法奇特,最宜下粥、佐酒。《红楼梦》书中描写贾母、宝玉吃粥时,都曾以“瓜齑”或“野鸡瓜齑”佐餐,当出于此。“枸杞芽儿”与“瓜齑”碰在一起,携手进入红楼食单,再加上笔者过去分析过的“茄鲞”、“持螯赏桂”、“老鸭煲”、“醪糟鸭信”、“风腌鸭舌”等(见笔者《红楼餐桌爱鸭子》一文)杭州风味食品,《红楼梦》作者是个明末清初时期惯食杭帮菜的杭铁头,应距事实不远。

2015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