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玉”出西溪 “绿蜡”染蕉园

(2015-12-14 06:32:31)
标签:

红楼梦

绿玉

绿蜡

西溪

蕉园

分类: 西溪泛红

 “绿玉”出西溪 “绿蜡”染蕉园

  土默热

《红楼梦》书中写道,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贾府修建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省亲前宝玉随父亲贾政题咏大观园,为怡红院题写匾额“红香绿玉”,省亲时被元妃改题为“怡红快绿”,并未说明改题的原因。随后,宝玉与姐妹们又应元妃之命,赋诗歌咏大观园,其中宝玉分得《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作者在此时又插写了一段元妃“不喜红香绿玉”的故事,看来元春、宝玉姊弟间为“红香绿玉”摽上了。虽然故事很有趣味,但也有点令人费解。这段故事节录如下: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韩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

书中怡红院的代表性景色是“蕉棠两植”,宝玉所作《怡红快绿》诗为: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诗中“两两出婵娟”便是指这一树海棠、一本芭蕉;“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说的是海棠雅致;“绿蜡春犹卷”,“倚石护青烟”,说的是芭蕉风姿。元妃为什么不喜欢宝玉用“绿玉”表现芭蕉,而宝钗告诉他改用“绿蜡”表现,便获得元妃的首肯呢?红学界对此至今无解,某个红学家试图用“元妃见不得一个玉字”来解释,其实这是说不通的。元妃的弟弟就是宝玉,何以见不得玉字?再说宝玉咏《有凤来仪》诗中,第一句就是“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元妃并没有不待见其中的玉字嘛!

其实奥妙就在这里,宝玉咏《有凤来仪》,咏的是潇湘馆景色,潇湘馆的代表性景色是“窗前也有千杆竹”,看来用“秀玉”咏竹应该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宝玉《怡红快绿》诗中,试图用“绿玉”去咏芭蕉,此前宝玉为怡红院所题匾额“红香绿玉”,也是用“绿玉”代指芭蕉,这就有问题了,难怪元妃不喜欢。古人咏芭蕉之典绝无以“绿玉”代指,而多用“绿蜡”,以其初生之叶卷曲如蜡之故也;宝钗就是用唐人的诗句“冷烛无烟绿蜡干”告诉宝玉的。这本是个熟典,宝玉不应不熟知,因此才在宝钗“一字师”启发下恍然大悟后自责:“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

老土这里再告诉朋友们两桩用“绿玉”、“绿蜡”分别咏竹和蕉的典故。一桩是晚明时期有个诗僧释大善,结庐杭州西溪,他十分热爱这方水土这方人,在诗作中几乎遍咏西溪景物,称为《西溪百咏》。《西溪百咏》中有一首《金竹岭》,诗前小序说:“在石人岭北,穆坞南,满峰之竹皆作黄金绿玉之色。”小序后的正诗为:万竹丛峰到水湄,参差清影日迟迟。颜分绿玉枝偏翠,色借黄金叶亦奇。萧史引教丹凤宿,仙人曾化赤龙骑。如今暂隐寒岩下,得遇风云或有时。这首诗歌颂的是杭州西溪金竹岭“黄金绿玉之色”的竹子,诗僧两用“绿玉”来表现竹影婆娑,可谓恰当.

另一桩是清中叶著名文人陈文述,在他编纂的《西泠闺咏》卷十中,有一首《蕉园咏柴静仪、贞仪》诗:蕉园诗社重凝香,饮渌餐霞倚隐囊。画舫临波闲自照,红楼隔雨相望。碧罗掩袖依妆阁,绿蜡抽书映草堂。女弟清才知更好,新词曾解赋愁肠。这首诗歌颂的是清初结蕉园诗社的蕉园才女柴静仪姐妹,诗中的“凝香”句代表柴静仪闺中吟咏之所凝香室与其作品《凝香室集》,“画舫”指柴静仪经常与蕉园姐妹结伴荡漾西湖西溪时所乘的画舡。柴静仪是蕉园诗社公推的“女士祭酒”,结社地点蕉园就是柴静仪父亲柴云倩家建于晚明的园林。蕉园又称柴庄,其代表性景色当然是芭蕉,陈文述用“绿蜡”之典来歌咏这里,自是十分妥帖恰当。

在这两桩用“绿玉”、“绿蜡”分别咏竹和蕉的典故中,朋友们有什么重要发现么?这两桩典故所代表的故事,都发生在同一个地方,这就是杭州西溪。明末清初的西溪,是大剧作家洪昇的故园,也是蕉园姐妹结社吟诗的场所。《红楼梦》书中宝玉与姐妹们歌咏大观园时,所用之典“绿玉”、“绿蜡”都出自这里,并且均与“咏竹”、“咏蕉”相吻合,这难道仅仅是偶合么?其实,《红楼梦》“用省亲写南巡”,书中所写元妃省亲故事,就是按照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高士奇在西溪山庄接驾的实情实景刻画的。书中写元妃省亲在元宵之夜,康熙六次南巡,任何其他时间地点都没有在外地过元宵节,只有这一次是在杭州过的元宵节,有毛奇龄《西湖蹋灯词序》为证,是为排他性铁证!

高士奇为接驾修建的西溪山庄,就是在蕉园和洪园的部分基址上翻建的,这就是《红楼梦》书中大观园的生活原型,也是书中元妃省亲和女子诗社故事同时发生在大观园中的原因。书中把潇湘馆称为“有凤来仪”,说这里的景色是“窗前也有千杆竹”,其实就来自于康熙帝巡幸西溪山庄时,曾为这里御笔钦题匾额“竹窗”,并吟诗一首: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深。欲籍渔为业,园绕笋作林。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看,“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修篁”,“窗前也有千杆竹”的“竹窗”,就这样聚集在“有凤来仪”潇湘馆中了。书中元妃省亲进入大观园所经过的沁芳池、沁芳桥、沁芳闸,实际上就是按照西溪山庄门前的御临池、御临桥、御临闸描写的,这些在老土的旧文中都有考证,此不赘述。

《红楼梦》书中还有一个情节似与“绿蜡”之典相关:宝玉为蘅芷清芬所撰一联为“吟成蔻才犹艳,睡足酴梦也香。”。众清客吹捧叫好时,贾政却泼了冷水:“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书成蕉叶文犹绿”一句出于何处,书中并未明言,诸家注本对此也没有解释。蔡义江先生说:“未详何人作,当是明清人诗。有人说出自《时古对类》书中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之联语,这是瞎猜。《时古对类》作者苏友章,国学家,民国时人,说《红楼梦》抄了民国时期的作品,乃是《史记》抄了《汉书》的笑话吧?其实,用蕉园诗社之诗句“绿蜡抽书映草堂”解释就挺贴切的,“绿蜡抽书”就是“书成蕉叶”嘛。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路德延咏《芭蕉》诗:“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

 绿玉出金竹,绿蜡染蕉园;省亲元宵夜,西溪蕉竹妍。《红楼梦》书中所写“绿玉”、“绿蜡”之典,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不过是两桩文人笔下用典的小事而已;但小事不小,尤其是用传统红学成说解释不了的小事,转而用洪昇和蕉园姐妹们的风雅生活,用《长生殿》《四婵娟》作品中的意境,都可以得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就不是用偶合可以解释的了。成百上千这样的小事,如“绿玉”、“绿蜡”、“沁芳溪”、“潇湘馆”、“稻香村”、“芦雪庵”、“藕香桥”、“天齐庙”、“水月庵”、“水仙祠”、“清虚观”、“女子诗社”、“元宵节省亲”、“三生石畔”、“赤霞宫”、“无材补天”、“女娲弃石”、“怀金悼玉”、“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木石前盟”、“白首双星”、“日月双悬”、“六桥梅花”、“茄鲞”、“翠樾埭”、“鸂鶒”、“椒油莼齑酱”、“鸡皮酸笋汤”……等等等等,一齐出现在洪昇和蕉园姐妹们在故园西溪的生活中,《红楼梦》还有可能是其他任何人写得出的么?

                                     2015.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