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土默热红学
土默热红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8,530
  • 关注人气:7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鸡蛋不问母鸡的红学之路走不得

(2015-06-27 17:02:43)
标签:

红学

鸡蛋

母鸡

钱钟书

文化

分类: 文学解析

吃鸡蛋不问母鸡的红学之路走不得

  土默热

针对当前红学界如火如荼的否定曹雪芹著作权、另立《红楼梦》作者新说、重新解读《红楼梦》思想文化的大潮,某些有志抱残守缺而又无力严防死守的正统红学家,在徒唤奈何之余,也不得不搜肠刮肚找出点理由抵抗一下。他们苦心孤诣寻找到的一个著名理由,就是“吃鸡蛋不问母鸡”论。

前几个月,在“纪念曹雪芹诞辰250周年大会及学术研讨会上”,某正统红学家就发表了这样一通见解:“我的观点是——与其去研究《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还不如去研究《红楼梦》广博的内容与鲜明的艺术特色。不是有人说过么,知道鸡蛋好吃就行,难道非要去研究是哪一只母鸡生的吗?”

乍一听,这个理由似乎很新鲜,也很有趣。是啊,任谁在吃鸡蛋的时候,也不会去问是哪一只母鸡所生,为什么一定要问《红楼梦》作者何人呢?但仔细思之,此论总有点强词夺理的味道,且令人感觉似曾相识。原来此论并非这位红学家所发明,而是套用我国著名文学家钱钟书先生当年的一件趣闻轶事。

当年钱钟书先生的英文版小说《围城》发表后,某位外国女记者阅读后,感觉好极了,非要约钱钟书先生见一面不可。钱钟书先生委婉地拒绝了。他回复该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下那只蛋的母鸡呢?”言外之意就是,既然你看了书觉得好,那就可以了,有什么必要非得见作者呢?

假如钱钟书先生知道了自己这段趣话被后来的红学家这样引用,一定会大声抗议自己的原意被歪曲。因为该外国女士早就知道《围城》的作者为钱钟书,否则如何约会见面?钱钟书先生的本意不过是忙于学术、懒于应酬,睿智地幽了一默,拒绝见面而已,何尝有告诉女记者无需知道《围城》小说作者是谁的意思?

话说回来,我们今天阅读领悟古典小说《红楼梦》,果真只要感觉到小说写得好就可以了,无需知道该小说的作者是谁么?那么我们不妨也用钱钟书先生的这个典故来回答:假如您看了《围城》,并不问其作者是谁,是什么时代、什么环境下创作的,甚至把它当作二十一世纪某位网络作家的作品来领悟,使得么?

使不得也哥哥——文学乃是人学,古往今来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特定族群的产物。《红楼梦》书中所展示的是晚明文化、江南文化、世族文化,而绝非乾隆文化、北京文化、旗人文化。不搞清《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创作于何时何地,反映的是什么族群的生活,您能够正确领悟作品的文化底蕴么?

百年红学最大的悲哀,就在于胡适先生不去研究《红楼梦》思想文化的源流传承,而是使用史学方法把《红楼梦》作者的帽子强行戴在北京西山茅棚中那个破落八旗子弟曹雪芹头上,以至于红学界三代精英前赴后继,在清宫秘史中无休止地猜笨谜,硬是把《红楼梦》误判为“乾隆小说”、“京味小说”、“旗人小说”。

君不见,红学家们找不到《红楼梦》“异端思想”、“情本文化”的来源,就统统用曹雪芹“天才大脑”、“思想超前”来解释,岂不知这正是给《红楼梦》这只鸡蛋安错了生身母鸡的必然后果。什么“元妃告密导致秦可卿上吊”啊,什么“曹雪芹与竺香合谋玉毒杀雍正”啊,统统是红学界不知母鸡胡吃鸡蛋的成果。

这位主张吃鸡蛋不问母鸡的红学家,不是要抛开《红楼梦》作者不问,只研究其“广博的内容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吗?那么请问:当今红学界猜笨谜猜出来的那些充满怪力乱神的乌七八糟曹学成果,就是您追求的“内容”与“特色”么?在这些内容与特色中,您感觉到了多少《红楼梦》的“广博”与“鲜明”呢?

今早小儿到超市买鸡蛋,发现绿色有机鸡蛋上,都有一个二维码防伪标签,标注着鸡蛋的产地和生产者。看来,今后吃鸡蛋前真的可以追溯一下是哪只母鸡生的了,以防误买“苏丹红”鸡蛋或人造假鸡蛋,对消费者来说功莫大焉。惟愿红学界今而后也朝绿色有机路上走,防止曹学这样的劣鸡无休止地下“旗人文化”假蛋。

2015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