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吃桃奥妙何在
(2015-06-09 21:19:52)
标签:
红楼梦贾母深秋吃桃奥妙 |
分类: 西溪泛红 |
贾母吃桃奥妙何在
土默热
昨天在网上发现了一则很有趣的帖子,专门议论《红楼梦》中贾母吃桃拉肚子一事的。帖子全文如下:
《红楼梦》第十一回,宁国府排家宴为贾敬庆寿,宁荣二府的老爷夫人们齐聚一堂,但老祖宗贾母却没有到场。贾珍夫妻对邢夫人王夫人等说,“这个时候,天气正凉爽,满园的菊花又盛开,请老祖宗过来散散闷,看着众儿孙热闹热闹,是这个意思。谁知老祖宗又不肯赏脸。”
平时喜欢热闹、常常主动找乐的贾母,为什么在侄儿生日、侄孙夫妻专门请了的情况下却不到场呢?凤姐未等王夫人开口,先给出答复:“老太太昨日还说要来着呢,因为晚上看着宝兄弟他们吃桃儿,老人家又嘴馋,吃了有大半个,五更天的时候就一连起来了两次,今日早晨略觉身子倦些。因叫我回大爷,今日断不能来了。”
凤姐为什么要抢在王夫人之前“先说道”?说明她讲的原因,是临时编出来的;如果王夫人先讲话,她就很难再圆好这个谎。贾珍一听这话,心里立刻有数了——王熙凤你这个家伙,仗着在老祖宗面前春风得意,来跟我打马虎眼。他赶紧借坡下驴,“我说老祖宗是爱热闹的,今日不来,必定有个原故,若是这么着就是了。”
他心里相信吗?嘴上不点破罢了。其实凤姐给出的理由,连鬼都不信——贾敬的生日是农历九月中旬,秋末冬初,哪来的桃子?偷都偷不来!“桃”者,“逃”也。这是作者的暗笔,借此告诉我们,贾母不愿在贾敬生日宴上露面,是故意回避的。说明她对这个侄儿的行事为人,很不开心。
这位网友立论的基础是“农历九月、秋末冬初,哪来的桃子”?因此断定凤姐说贾母昨夜因吃桃儿坏肚子不能参加东府寿宴是撒谎,“打马虎眼”。在这个帖子下面,还有一位网友跟帖附和:既然是“满园的菊花又盛开”的时候,下文又有“黄花满地,白柳横坡,”肯定是秋天了。秋天时候还有桃子吃吗?难道《红楼梦里》那时已经有了反季节水果了吗?难道那会贾府就有了制作水果罐头的技术了?还是凤姐故意找了个理由解释贾母不来,说的不准确。但凤姐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吧?曹雪芹如椽之笔下也不该犯这样低级错误吧?
是啊,如果是北京西山茅棚里的那个曹雪芹这样写,就属于犯常识性错误了。北京一带自古盛产桃子,一般成熟期在公历六七月分,也就是盛夏季节,因那个时代没有保鲜技术,桃子又不耐储存,到了秋末冬初,确实吃不到桃子了。这两位网友也肯定是北方人,曹雪芹的老乡,所以才按照北方人的常识,由此断定《红楼梦》书中贾母秋季吃桃子一事不可能存在,是凤姐托词打马虎眼。
《红楼梦》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秋季真的没有桃子可吃吗?恐怕未必。我国是桃子的原产地,产量居世界首位。桃子生产遍布全国,大致分为北方桃和南方桃两大品系。北方桃主要分布在长城一线东部的北京平谷、河北唐山、乐亭一带;南方桃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成都盆地。南方桃又分为春桃和秋桃,秋桃成熟上市的时间,一般在立秋到立冬之间,也就是农历的八至十月。
我们说《红楼梦》作者是洪昇而不是曹雪芹,书中表现的不是北方文化而是江南文化,大观园原型地不在北京而在“三生石畔”的杭州,贾母深秋吃桃子也是一个小小的旁证。书中写贾母深秋吃桃子,吃的就是应时应季的江南秋桃,凤姐说贾母因吃桃坏肚子,也不是什么打马虎眼,而是合情合理的理由。如若不信,您可以在“黄花满地、白柳横坡“的季节到杭州一游,看看是否有桃子可吃。杭州周边的诸暨、奉化、绍兴、金华等地,自古以来就盛产秋桃,杭州人传统上就有爱吃秋桃的习惯。
说起杭州人爱吃秋桃,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证明。网上有一篇《立秋时节话民俗:贴秋膘·啃西瓜·食秋桃》的文章,说立秋日这一天,北京人流行吃肉,以“抢秋膘”、“贴秋膘”;江苏等地则流行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杭州人的习俗更特殊,从古时便传下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我们再来看看《红楼梦》中关于贾母吃桃的描写:“老太太昨日还说要来着呢,因为晚上看着宝兄弟他们吃桃儿,老人家又嘴馋,吃了有大半个,五更天的时候就一连起来了两次,今日早晨略觉身子倦些。”贾母这天之所以嘴馋吃桃子,是由“宝兄弟他们吃桃儿”引起的,看来这天荣国府吃桃子的不止贾母一人,全家大人孩子都吃了桃子,这是否就是对杭州人“立秋日吃秋桃”习俗的描写呢?贾母吃桃小事一桩,就议论到这里搁笔吧,聊供朋友们喷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