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宝玉“爱红毛病”的双关含义

(2014-04-29 12:11:46)
标签:

贾宝玉

爱红毛病

嘴上胭脂

双关寓意

文化

分类: 红学争鸣

贴一篇十年前的旧作:

贾宝玉“爱红毛病”的双关含义

                          土默热

《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有个“爱红的毛病”,红学界对此一般理解为心理上的性别倒错,因“抓周”时便抓些“钗环脂粉”之类,从小就在女孩子堆儿里厮混,对女性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并为自己身为男性而感到深深的自卑,因此而“爱红”。一般说来,这种理解并不错,因为书中就明明白白地这样写着。但仅作以上字面理解,恐怕也失之于肤浅,并未完全理解作者的深意。

首先,书中的宝玉自命为“绛洞花王”(一说“花主”)。在诗社期间宝玉曾以此为诨号,姐妹们全无异议,这就十分令人费解。宝玉确实认为天地灵气独钟情于女子,女儿是纯洁的水做的骨肉,自己在内心也时刻不忘以女儿自居。但在女儿堆儿里他又十分自谦,自称“浊玉”,自视下流,不仅在姐妹行中低三下四,就是在丫鬟婢女间也曲意奉迎,甘充厮役,从不高视阔步、指手画脚,更遑论以“花王”自居了!大观园中那些女儿,个个花容月貌、冰雪聪明,互相之间争奇斗艳,各有千秋,如何肯拥戴一个须眉浊物去充“花王”?

在那个时代,所谓“花王”,只能有两重含义:一是青楼女子中的翘楚,“校书”队伍里的艳冠,如卖油郎独占的“花魁娘子”,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秦淮河名妓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等便是。一是昆曲传奇戏班中的台柱,舞台氆氇上的班头,以及热衷创作剧本的无聊文人等。如元代的关汉卿,明代的汤显祖,清代的李渔、李玉等便是。

须知在封建社会里,卖艺和卖身几乎是同义语,卖艺的社会地位似乎比卖身还低一些,俗语说的“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十种身份,卖艺人属于“丐帮”,与读书人一起,位居娼门之后。《红楼梦》中的宝玉,既然以“花王”自居,园中姐妹也公认,那么,这面“风月鉴”的反面,似乎映出了宝玉另一种真实身份。这个身份大概不会是名妓,因为宝玉是个男人,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传奇界的名人。

“花王”这个概念,本来就是戏剧界的一个概念,出自昆曲《牡丹亭》。《牡丹亭·游园惊梦》传统演出本中,在杜丽娘与柳梦梅隐入花丛做爱时,台上由一名自称“专掌惜玉怜香”的花神,青须绿袍背插花王旗号,率领十二名女性花神,出场边歌边舞。其舞台功能是“来保护他(按指杜丽娘——引者),要他云雨十分欢幸也”。《牡丹亭》在明末清初舞台上红极一时,当时的剧作家和优伶无不熟悉“花王”概念的真实含义。

其次,宝玉爱舔食女人嘴上的胭脂。宝玉平素爱红、爱帮女孩儿淘沥胭脂膏子倒也罢了,却偏偏爱“猴”在女孩身上,去舔吃别人嘴上抹的胭脂,令人极其费解。一方面,胭脂虽有香气,却并不好吃,历史上爱闻脂粉气的不乏其人,却从未见以享受女人脂粉为口福的人;另一方面,退一步讲,山林大什么鸟儿都有,即便某个大户人家的纨绔,真的有爱吃脂粉的异食癖,家中妻子姐妹妆奁前盒中瓶中尽有,想吃多少也不难,何必去舔别人嘴上那点可怜的胭脂?

有人说这是宝玉性意识萌动期的性格扭曲反映,但书中的宝玉却不是“皮肤滥淫之辈”。他虽然泛爱众女儿,却对女儿极其尊重,连说写女儿二字都要漱口洗手,何至于有此淫亵之举动?要想搞清《红楼梦》如此不情描写的真实含义,大概还得看“风月鉴”的反面。在那个时代,吃“嘴上胭脂”饭的,只有一个行业,就是从事编写演出昆曲传奇的剧作家。明末清初的昆曲传奇号称“非情不传”,编演的几乎都是充满脂粉气的言情剧,创作剧本正是舔食女人“嘴上胭脂”的行当。

从以上两个方面反看“风月鉴”,我们不难断定,《红楼梦》中隐写着一个同昆曲传奇有着不解之缘的主人公!这个人的原型是谁呢?就是笔者考证的清初大剧作家洪昇。他出身名门贵族,文学修养出类拔萃,但一辈子不务正业,厌薄科举功名,“耽搁花笺彩纸”,醉心传奇创作,一辈子热衷“舔食女人嘴上胭脂”。他一生著作等身,代表作《长生殿》,为昆曲历史上的经典,也是世界剧坛的名作。书中太虚幻境里,警幻仙姑居然称宝玉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可谓名至实归。

“旗亭市上红楼里,群指先生折角巾”。洪昇生前,不仅在官僚士大夫阶层中赫赫有名,在市井民间,也是大名鼎鼎。他在同时代的文人当中,还是一个鼎鼎有名的“情痴”、“情种”,由于受清初文坛言情狂潮的影响,加之西子湖畔白娘子、冯小青、苏小小、薛素素等名媛传说的熏染,“天下灵气独钟情于妇人”学说的陶冶,使得洪昇一生以“情僧”自居。初创《红楼梦》的情种,就是这位以“舔食女人嘴上胭脂”为荣,钟情和狂狷性格集于一身的康熙朝江南才子!

《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把自己游玩休憩的花园,命名“怡红院”;把自己居住学习的书房,题名“绛云轩”;爱穿的是大红猩猩毡斗篷,爱看的是冰雪中的红梅,爱惜的是着红袄的村姑,爱不释手的诗句是自己赋的“红香绿玉”。这种近乎不近情理的“爱红毛病”,除描写“情种”的一层含义以外,是否还有隐示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原型,本来就是姓洪的剧作家这一双关含义?从以上分析看,不无此种可能。

200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