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门槛”坚守者“理直气壮”么
(2013-11-25 18:22:16)
标签:
红学曹学争鸣理直气壮文化 |
分类: 红学争鸣 |
逄冠卿
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红学研究的“主流门槛”,你们又怎样“坚守”这道门槛?请问这些以“守门槛”自居者,“理直气壮”四个字——你们配说么?首先是这次会议的召开,本身就理不直气不壮。在2013年11月22日至24日,到河北廊坊来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时间地点都与曹雪芹无关,你们的理在哪里?气在何方?
你们敢“理直气壮”地说:曹雪芹的逝世与河北廊坊这个纪念地有什么关系么?你们敢“理直气壮”地说:曹雪芹是死于你们办会的这年这月这一天的250年前么?你们敢“理直气壮”地向世人公布,在此时此地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时间和地点是怎样莫名其妙选定的么?
尽人皆知,主流红学界关于曹雪芹的逝世年份,先后曾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壬午说”,即死于1762年;第二种是“癸未说”,即死于1763年;第三种是“甲申说”,即死于1764年。红学界在三种说法之间长期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至今尚无定论。那么,你们的纪念 “250周年”大会,首先就选在一个毫无道理可讲的年份。
关于曹雪芹逝世的日子,主流红学界诸公心知肚明,目前也有三种相互矛盾的说法,即“壬午除夕说”,“癸未仲春说”和“甲申八月说”,三说之间也是言人人殊,互相之间的吐沫横飞、几挥老拳,迄今仍不得要领,只好长期存疑。那么,你们的纪念 “250周年”大会,又选择在一个毫无道理可讲的日子。
这次会上,你们有一项议题:“追忆1963年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纪念活动”。人们知道,1963年那次“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就是在红学界“壬午说”、“癸未说”两派的激烈争吵中,无法选择曹雪芹确切的死亡时间,无奈中只好折中选定在该年八月中旬举办的。五十年过去了,你们还是没有算清这笔烂帐;今年的“250周年”纪念大会,又选在了一个更加莫名其妙的日子。
“200周年”已荒唐,“250周年”更“二百五”,不正是“又向荒唐演大荒”的荒诞剧吗?在一个根本就无理的日子,又在一个根本无关的地点,以一种没有任何底气的理由,举办的一次令大家都心虚气短的荒唐会议,会上居然大谈要“理直气壮”,不感觉有点滑天下之大稽吗?
红学家们所说的“理直气壮”,似乎并非针对曹雪芹死非其时,而是意在“坚守主流门槛”。红学家们振振有词地说:“红学是一门既严肃又高雅的特殊学问,文化含量高、学术规范性极强。不具备高深的国学修养、不具备高尚的治学修养,是难于跨入这一门槛的。”——这似乎有点固步自封、妄自尊大、自我吹嘘之嫌!
你们所说的“坚守主流门槛”,不就是起誓发愿,要维护曹雪芹的“著作权”,当好“曹家庄”的看门者么?《红楼梦》书中有句名言:“篱牢犬不入”,你们已经坚守百年的“曹家庄”,围墙篱笆上随处都是破洞,你们不去辛勤地编织篱笆,只是忠实地蹲在门口坚守,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
说不清曹雪芹生于何年死于何地,说不清曹雪芹是否江宁织造后人,说不清曹雪芹有任何文学作品传世,说不清曹雪芹从哪里获得红楼生活体验,更说不清在乾隆文化高压下,曹雪芹脑袋里何以闪出《红楼梦》火花……。在几乎什么都说不清的前提下,你们再忠心耿耿地看家护院,能看护住曹雪芹的“著作权”不被侵犯么?
似乎也不能说红学家什么正事也不干,这些年主流红学都在编织皇帝的新衣,一忽儿论证曹雪芹有“天才”的脑袋,一忽儿研究曹雪芹有“超前”的思想,更有甚者,甚至研究出曹雪芹凭“奶奶的唠叨”就能写出《红楼梦》。平心而论,你们自己相信仅凭这些,就能装饰出一个“伟大的作家”,并坚守住这一“主流门槛”么?
这样学术烂泥塘中的“主流门槛”治学者,也配自我吹嘘具有“高深的国学修养、高尚的治学修养”么?这样做出来的所谓“学问”,也配自吹自擂是“严肃、高雅的特殊学问”么?这样的所谓滥“修养”,这样的所谓烂“学问”,“主流门槛”的槛外人不具备也罢,不研究也罢,还是由你们自己蹲在门口“坚守”吧!
不入“主流门槛”的《红楼梦》研究者,就“不具备高深的国学修养、不具备高尚的治学修养”么?搞的就不是“严肃、高雅的特殊学问”么?这似乎也有点太自命清高了吧?煌煌五千年文明,堂堂千百万学者,就你们这几个“主流门口”的蹲守者“高尚”、“高深”么?《红楼梦》研究是全民族的文学殿堂,岂容你们跑马占荒!
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主流门槛”的坚守者,居然攻击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极端功利主义的驱使,造假、戏说红楼的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并攻击某些某些报人不懂红学,某些媒体“不良”炒作,影响了主流红学的良性发展。发誓要“把好主流红学这一门槛,正确引导大众沿着规范化的学术路子,捍卫真理,扫除阴霾”。
这似乎有点肚子疼埋怨灶王爷之愚,也有掩耳盗铃、贼喊捉贼之嫌。你们制造的那些“曹雪芹墓碑”、“曹雪芹故居”、“曹雪芹纪念馆”、“曹雪芹佚诗”、“曹雪芹画像”等等,才是不折不扣的“造假、戏说红楼的不良现象”呢;你们文革期间为阶级斗争服务而造假,炮制出来的曹雪芹“梦阮”之字、“芹溪”之号,才是最急需扫除的“人心浮躁,极端功利主义”的“阴霾”!
反倒是那些被你们挡在“主流门槛”之外的红学研究者,在被你们宣称的“红研所”、“中国红学会”、《红楼梦学刊》“三个文化符号”拒之门外的困境中,这些年在毫无功利目的的前提下,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学术良知,业余研究《红楼梦》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源流,坚持还红楼以红,还红学以学,还红文以文,开辟出了一条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红学坦途。
比起那些乌七八糟的曹学鼓噪来,这才是“高深的国学修养、高尚的治学修养”产物,这才是真正“严肃、高雅的学问”!而这些聚集在与曹雪芹毫无关系的河北廊坊,在一个与曹雪芹毫无关系的日子,觍颜“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的“主流门槛” 坚守者,居然昧着良心要把这些文学新生事物,这些文化创新成果,都当做“阴霾”加以“扫除”,其“学阀”作风、“学霸”嘴脸,何其无理,何其蛮横,何其丑陋!
红学本应是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之舟应在文化长河中泛流,红学之花应在文学园圃中开放。百年“曹学”猜笨谜,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病入膏肓的地步,早该咽下最后一口气伸腿瞪眼了。这次廊坊会议上关于“坚守主流门槛”的喧嚣,不过是腐朽“曹学”行将就木之际无可奈何的临终呓语而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文化红学的春天即将来临。乍暖还寒时节的一股寒潮,挡不住百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