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圣叹割尾与曹雪芹续貂

(2013-10-21 16:46:52)
标签:

文化

分类: 比较文学研究

金圣叹割尾与曹雪芹续貂

                                     土默热

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曾有两个赫赫有名的文人,对前人的文学作品加以“披阅增删”后流布天下,在成书与传播两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个文人乃是明朝末期的金圣叹和清代中叶的曹雪芹,被他们分别施以“披阅增删”的作品,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和《红楼梦》。

不过,他们对前人作品“披阅增删”的眼光和手法却有些不大一样——岂止是一般的不同,而是截然相反:一个是“割尾巴”,一个是“接尾巴”——金圣叹腰斩一百二十回《忠义水浒传》,割去了后五十回尾巴,推出了七十回本金批《水浒传》;曹雪芹为八十回完整本《石头记》,续写了后四十回尾巴,制造出了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令人感到吊诡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两部被“披阅增删”的小说,即被砍掉尾巴的《水浒传》和被接上尾巴的《红楼梦》,又恰好被伟大的导师选中,分别被作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生动教材”,陆续拖进了全民性的“批《水浒》”和“评《红楼》”运动中。其“披阅增删者”金圣叹和曹雪芹,也因此而获得天上地下的不同评价,在文坛分别享受了无端的厄运和无谓的幸运。好多朋友可能不太熟悉这两段文坛佳话,下面分别加以简要介绍:

《忠义水浒传》初创于元末明初,成书于明中叶嘉靖年间。明朝末年,文坛怪才金圣叹对《忠义水浒传》进行了一次大胆的修改,他将宋江率梁山好汉受招安、征方腊等七十一回以后的窝囊故事全部删除,添加上一段由他撰写的“卢俊义惊噩梦”,以暗示梁山好汉悲剧结局的梦境结束全书;并将原书“开卷第一回”改作《楔子》,遂形成了七十回本金批《水浒传》。金圣叹称其为“贯华堂古本”《水浒传》,又称作《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金批《水浒传》自明末(1641年)出版以来,因删去了书中梁山好汉征方腊、征辽等受招安后为朝廷卖命并逐一冤死的内容,集中表现各路好汉在各地造反,最后在梁山泊大聚义的故事,因此受到广大读者自发的追捧,自然法则逐渐淘汰了以前其它所有版本《忠义水浒传》。可以说,三百多年来国人阅读的《水浒传》,基本上都是金批本,翻译到国外的《水浒传》也多以金批本为底本。解放后新出版的《水浒传》,也不过是删去了“卢俊义惊噩梦”的内容,代之以“一百零八名好汉排座次”字样,其它内容均与金批本无异。

砍了尾巴的金批《水浒传》,与带着尾巴的原本《忠义水浒传》,究竟孰优孰劣?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的是非功过,本来无须文学界各路专家饶舌,只看三百年间读者的喜爱程度,看作品流布中的自然选择,即可见出分晓。只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出于政治上“批《水浒》反投降派”的需要,才把旧本《忠义水浒传》翻腾出来,并为已死了三百年的金圣叹,戴上一顶“反动封建文人”的帽子,在全民“批水浒”运动中痛加口诛笔伐。这其实已经无关对《水浒传》的文学评价,毋庸置议。

《红楼梦》的创作与金批《水浒传》有莫大关系。笔者曾在《〈红楼梦〉与〈水浒传〉》一文中,引用网友“小石头”的话说,《红楼梦》是一部“女《水浒传》”,一部“柔《水浒传》”,一部“反《水浒传》”。《水浒传》是写男人的,《红楼梦》是写女人的;《水浒传》中男人的据点是水泊梁山,《红楼梦》中女儿的天地是大观园;梁山的女人比男人还勇猛,大观园中的男人比女人更柔情;《水浒传》张扬一个义字,《红楼梦》渲染一个情字;梁山好汉都是天罡地煞,红楼女儿多是怨女痴男;二者之间在主旨方面刻意模仿并“反其意而用之”的文学创作意图至为明显。

《红楼梦》与金批《水浒传》在叙事结构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先说说开头手法。金批《水浒传》的开头是《楔子》,即原书的“开卷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红楼梦》的开端与此大同小异,“开卷第一回”即为《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甲戌本也为此改编出了一个《楔子》。足见《水浒传》“妖魔投生”与《红楼梦》“冤孽转世”的开端,从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看都显得萧规曹随,异曲同工!

再比较一下金批《水浒传》与《红楼梦》的结尾: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时,在原书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后面,添加了一段卢俊义“惊噩梦”的故事,表现梁山英雄最后全部被擒杀的悲剧结局,从而避开了原书《忠义水浒传》后五十回写英雄们一个个战死或冤死的郁闷文字,以梦境暗示悲剧的方式结束全书。《红楼梦》后四十回文字并非作者原创,乃是后人补写,不尽符合作者原意。原作者关于结局部分的原稿应该是怎样描写的呢?笔者在《梁山噩梦·草桥惊梦·红楼幻梦》一文中对此有详细分析。

据脂砚斋批语透露,《石头记》原书应以贾宝玉梦境中所见的“警幻情榜”结束全书。梦境中将姐妹们排成“正册”、“副册”、“又副册”,每册十二人,合计三十六人,相当于《水浒传》之三十六天罡;嗣后有“三副”、“四副”,直到“七副”、“八副”,合计六册,每册十二人,即七十二人,相当于《水浒传》之七十二地煞。正副册合计一百零八个女儿,相当于《水浒传》之一百零八条好汉。这种一百零八女“排情榜”的结尾方式,与《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排座次”的方式不是也惊人相似么?

《石头记》后半部分会不会逐一去写众多女儿的悲剧下场呢?应该不会。《忠义水浒传》前半部分写一百零八将梁山聚义,用了七十回篇幅,后半部分逐一写梁山好汉的死,用了五十回篇幅。金圣叹砍去后五十回,以梦幻形式暗示悲剧结局,不仅达到了悲剧效果,也使故事更集中更精彩了。《石头记》创作有意效仿金圣叹“腰斩”后的《水浒传》,必然以类似“卢俊义惊噩梦”的手法,描写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亲眼目睹“警幻情榜”,暗示悲剧结局作为结尾,这已为脂砚斋批语所证实。

这就是说,《石头记》创作初期,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内容,包括遗失的关于“警幻情榜”文字,并不在今本《红楼梦》第五回位置,而是在全书的结尾位置。也就是说,八十回本《石头记》本来就是一部完整的小说,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受警幻仙姑委托,送石头和一干冤孽下凡开端,以宝玉在太虚幻境“惊噩梦”,目睹“警幻情榜”结尾,用梦境暗示姐妹们的悲剧命运结束全书。这部早期的《石头记》,其全部内容基本都在今天我们所见之脂本《石头记》(《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只不过经后人“披阅增删”,将八十回的内容前后次序做了调整而已。

这个“披阅增删者”为什么要打乱原书次序,前置第五回宝玉“惊噩梦”的内容呢?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为《石头记》“接尾巴”,续写后四十回结局的故事。这一点并非无由妄断,而是在书中有踪迹可循的。《石头记》开端明明交代:空空道人将石头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显然是一部有头有尾的完整小说。而到了《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结尾处,却又说石头原文后面又出现了“收缘结果”的文字,劳空空道人又抄了一遍,并交给悼红轩中的曹雪芹。这些所谓的“收缘结果”的文字,显然就是《红楼梦》后四十回文字。

这个将《石头记》原书打乱,并为之接了一条四十回之长大尾巴的人是谁呢?只能是书中第一回提到的那个“披阅增删者”,也就是后四十回结尾处提到的那个在悼红轩中制造“收缘结果”文字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曹雪芹!《石头记》原书的初作者,乃是顺康年间的江南名士洪昇。洪昇历经人生磨难后,自譬无材补天的顽石,以洪氏家难、蕉园诗社、《长生殿》案为基本素材,创作了早期的《石头记》。这些在土默热文集中有详尽的考证研究,不再赘述。

洪昇创作的这部《石头记》,仿照金圣叹腰斩的《水浒传》,反其意用之而写成,本来是个有始有终的完整本小说。小说手稿流落曹家后,曹雪芹对其进行了十载披阅增删。他似乎不满意于该书以“惊噩梦”结局,遂对原书八十回动了外科手术,将《序言》和《楔子》并入了“开卷第一回”,前置了第五回太虚幻境之梦,删去了“警幻情榜”,并注明这些都是“后因”曹雪芹“披阅增删”的结果。接着续写了后四十回“收缘结果的话头”,也在书中交代系自己在悼红轩中所为。这一切都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书中明明白白写着,根本就无需繁琐考证。

曹雪芹前置第五回,必然造成原书故事顺序上的错乱。这方面的证据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秦可卿莫名其妙的“早死”。秦可卿死后的书中故事,却屡次出现“蓉儿媳妇”、“蓉妻”的踪迹,直到第七十六回贾母中秋赏月闻笛,“蓉妻”还在桂花树下陪伴着老祖宗。书中贾蓉未闻续弦,这个中秋夜出现的“蓉妻”,只能仍是秦可卿。而前面描写秦可卿致病缘由时,竟出现了中秋夜“着凉”的描写,足证这些内容在原书中应该是七十六回之后的事情。因此,原书中贾宝玉在秦可卿卧室做梦,秦可卿生病、死亡以至大出殡等故事,在洪昇原作中,都是结局前的故事。

一部小说故事如何收煞,文字如何结尾,代表着作者的审美建构情趣和水平。洪昇“梦结”《石头记》,曹雪芹续写《红楼梦》,二人的审美情趣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异呢?这是个很难说清的作家心理问题。最起码有两个原因吧:一是人生经历问题,洪昇是“经历了一场人生梦幻”,即《长生殿》文字狱后做此书的,故小说要以“梦幻”收场;曹雪芹无此体验,也只能想当然化梦为实。二是文学潮流问题,洪昇生活的明末清初,金圣叹作品流行一时,文学界盛行写梦写幻,仿金圣叹创作评点至为时髦;而曹雪芹生活的乾隆中叶,文学界是个正统刻板的时代,金圣叹的死魂灵早已被统治者打入十八层地狱,社会上很难再看到仿金圣叹的空灵幻笔。

那么,对曹雪芹“披阅增删”的是非功过应如何评价呢?换句话说,洪昇初创的八十回完整本《石头记》,与曹雪芹“披阅增删”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究竟孰优孰劣呢?有人可能要说,哪里还有洪昇的原作来比较啊?其实不必如此胶柱鼓瑟。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脂本《石头记》,基本上还是洪昇原作,只要将“开卷第一回”中的《自序》和《楔子》剥离出来,将宝玉在秦可卿卧室之梦和秦可卿大出殡故事放回到书中结尾处,基本上就是洪昇原作了。假如哪位红迷朋友感兴趣,不妨一试,还原一部八十回“梦结本”《石头记》,其创作之初仿金批《水浒传》的故事大格局就更明显了。

这样,您就会发现,这部完整的《石头记》,其开头、结尾、组团式叙事结构,几乎就是完全按照金圣叹腰斩的《水浒传》手法写成的,只不过书中人物由男转女,人物性情由侠转情罢了。欲评价《石头记》与《红楼梦》的优劣,只要参照三百年间读者们对《忠义水浒传》与金批《水浒传》的历史选择就可以了。倘若当今时代再出来一个金圣叹,毅然决然“腰斩”《红楼梦》,并恢复《石头记》原貌,使读者免受后四十回拙劣文字的精神折磨,相信应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文学盛事。

明末的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化腐朽为神奇,从清初至今被统治者口诛笔伐了三百多年;清初的洪昇仿金批《水浒传》,写成了梦结本《石头记》,不仅作者湮没无闻,作品也被改头换面接尾巴;清中叶的曹雪芹狗尾续貂,续写了《红楼梦》后四十回,却暴得大名,成了不世出的文学“天才”。这部扭曲了的作品及作者三部曲,是文坛异数,也是历史必然。因为红坛从来就无文,红学界热衷于在曹雪芹及其家族七零八碎的破落史中猜笨谜,根本就不曾有人去研究《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中的流变轨迹,把《红楼梦》单纯作为诠释曹雪芹天才大脑的工具。不向文学回归,红学没有希望。

 

201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