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学十二派
(2012-12-23 16:48:05)
标签:
红学流派介绍文化 |
分类: 红学争鸣 |
漫话红学十二派
——逄冠卿
谁都知道红学流派繁杂,究竟有几门几派谁也说不清。关于红学流派的划分,过去各红学史研究者的说法也不统一。在胡适眼中,红学只分为两大派,即旧红学的索隐派和新红学的考证派。当今主流红学界一般认为有三大流派,除考据、索隐之外,还有一个评点派。周汝昌氏则认为红学有四个门类,亦可称为四个流派,即曹学,脂学,版本学,探佚学。
当今红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多新说纷纷出笼。虽有光怪陆离、鱼龙混杂之嫌,但也不乏一些言之凿凿、可圈可点的新观点。以上关于红学流派的划分,早已不能涵盖今天的全部红学学说。综观当今红学界各路神仙临潼斗宝,以其学说的形式和内容区分,愚以为划分成十二个流派比较恰当。兹对红学十二派逐一简介如下:
1.评点派:这是红学界辈分最高、资格最老的学派。《红楼梦》创作过程中,脂砚斋他老人家就一评再评了,可谓红学的开山鼻祖。清代学者王希廉、张新之、姚燮评点的《红楼梦》,在红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乃是当代红学的开山之作。过去有人往往将王希廉等归入红学索隐派行列,不确,王希廉等只搞评点,不事猜谜,与索隐关系不大。
2.索隐派:这是旧红学的骨干派别,发源于清乾隆年间的杭州,始盛于浙西,资格也很老。代表性人物有清代的周春、王梦阮、沈瓶庵等,近代学者蔡元培是此一学说之集大成者。索隐派的主要论点有“明珠家事说”、“张侯家事说”、“清世祖玉董小宛故事说”、“康熙朝政治状态说”等,都是用正史或稗史中的一些资料,乃至野老传说,与《红楼梦》加以附会的学说。
有人认为上世纪二十年代胡适考证派得势之后,红学索隐派被“终结”了,这种说法事出有因,但并不准确。索隐红学不仅在港台等地长期以来一直种子绵绵不绝,近来在大陆也死灰复燃,且呈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一些初入红坛者趋之若鹜,代表性人物和学术著作有隋邦森的《石头记密码》。其索隐的广度较老索隐派还要漫无边际,附会的深度也较老索隐派更加“猜笨谜化”。
3.反满派:反满派的主要学术观点认为,《红楼梦》的主旨在“反清吊明”或“反清复明”,风月繁华外表之下掩藏着斑斑血泪,是一部“民族主义的作品”。这一派的代表性人物有寿鹏飞、潘重规、邓狂言等,蔡元培也是这一派的骨干人物。主要学术著作有《红楼梦释真》、《红楼梦本事辨证》等。当今红学界宏扬此派学说者亦甚众,朱光东和他的《红楼梦汉民族精神研究》,就是其中佼佼者。
过去红学界往往将此派划归索隐派,这是有失偏颇的。反满派与索隐派有联系更有区别:研判《红楼梦》反满思想必然采用索隐方法,但索隐派学说却未必得出反满结论,清代三大“家事”说均无反满研判结论,当代隋邦森等人还是满文化或旗人文化的赞美者。只有蔡元培学说二者兼具,横跨两派。当代学者朱光东亦属于步蔡元培后尘者,其研究有一定功力,出神入化,可圈可点。
4.考证派:考证派是以考据方法研究《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的学派,与索隐派的附会方法若即若离。有人说考证红学的创始人是胡适,其实不对;第一个运用考证方法断定《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的,是俞平伯的祖父、清代朴学大师俞樾。考证派的代表性人物是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代表性著作有《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辩》、《红楼梦新证》等,均为当代红学的奠基之作。
建国后红学考证派渐趋式微,原因一方面在于“曹贾互证”的伪科学方法,另一方面也由于政治社会的原因。胡适因“主观唯心主义”被批倒批臭,俞平伯离经叛道断言“红学反《红楼梦》”,周汝昌另辟蹊径滑向“探佚红学”另类。近年来有不少“草根红学家”,为《红楼梦》另寻“二十多个作者”,走的基本是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路,不过均有假设更加大胆、考证更不小心之嫌。
5.政治派:政治派是建国后“官方红学”的总称,中国红学会一直被此派把持。政治派的治学宗旨顾名思义,是为当代政治服务,搞阶级斗争红学。从五四年批俞到文革评红,政治派驰骋于历次政治运动中效力卖命。其代表人物是“洪广思”和“两个小人物”;代表性著作有《红楼梦是一部写阶级斗争的书》,《阶级斗争的形象历史——评《红楼梦》,《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等。
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以来,阶级斗争红学观点并没有遭到清算,政治派代表人物依旧活跃于甚至把持着红学舞台。至今,虽然他们不敢再提红学研究要为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服务了,但其主要观点如“《红楼梦》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形象历史”,“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等,在红学领域仍为许多研究者所自觉遵从并反复阐扬,红学的文革遗风,在广大红迷中仍有市场。
6.探佚派:探佚派的本义是探索《红楼梦》散佚的后半部分真实内容和“旧时古本”与今本的异同,与考证派的“作者与版本”研究有交合也有差异。探佚派的开创者和代表性人物是周汝昌,当代红学家梁归智是当前探佚派的中坚人物。探佚派的代表性著作有《红楼十二层》、《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影》、《〈石头记〉探佚》、《被迷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等。
探佚派是从考证派中分化出来的。周汝昌先生早期的成名作《红楼梦新证》,属于考证派而非探佚派,其晚年出版的大量论文集和小册子,则均属探佚红学的范畴了。探佚派治学已不再使用考证方法,而是与索隐派相似的“猜笨谜”方法,《谁知脂砚是湘云》就是其典型代表,曾为电视连续剧《曹雪芹》所采用,在全国影响很大。探佚派学说科学性不足但趣味性很强,在红学界有一定市场。
7.神秘派:所谓神秘派,是探佚派扶植并异化出来的红学流派。代表性人物是霍国玲三兄妹和名作家刘心武,代表性著作是《红楼解梦》、《解析秦可卿》、《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神秘派的最大特点是以虚幻手法解析《红楼梦》,探索作品后面的神秘事件和神秘人物,如“秦可卿是废太子女儿”,“曹雪芹与竺香玉合谋毒杀雍正帝”等。神秘派作品可以当作小说来读,当作学术成果则毫无价值。
8.脂伪派:脂伪派顾名思义,乃是研究《红楼梦》脂本为伪书,脂砚斋是伪人,曹学是伪学的红学流派。此派的代表性人物为欧阳健、克非、曲沐三教授,红学新锐陈林亦应归入本派。其代表性学说为“程前脂后说”和“陶洙作伪说”。认为程高本《红楼梦》是所有版本的源头,《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是一个完整本。脂伪派虽然有重破轻立之缺憾,但对反伪打假净化红坛贡献很大,故应独立成派。
9.风雅派:风雅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最富创造力的研究者是著名作家胡文彬,代表性著作有《红边脞语》、《红边漫笔》、《梦香情痴读红楼》、《酒香茶浓说红楼》,重在对《红楼梦》书中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等风雅之事考证研究。胡文彬还有《列藏本石头记管窥》、《红楼梦在国外》、《红楼梦子弟书》等著作,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文化传播。风雅派治学严谨,行文优美,但时有枝蔓之弊。
10.题咏派:题咏派是旧红学的主要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有清叶崇伦、唤明等,代表性作品有《红楼梦题词》、《金陵十二钗咏》等,还有很多女性诗人参与其中。题咏派的诗、词、赋、赞,是对《红楼梦》随感而发的印象式批评,多宣染对繁华之景和香艳之情的仰慕思绪,抒发荣华易逝和人生如梦的无奈悲情。研究题咏派的作品,对了解《红楼梦》一书在当时的传播及其影响极有一定价值。
11.经济派:所谓红学经济派,与《红楼梦》的“仕途经济”并无关系,而是指借鉴《红楼梦》书中的的园林建筑、琴棋书画、饮食男女,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流派。旧时红灯区借用大观园及林妹妹的名称由来已久,当今借用“红楼宴”、“曹雪芹家酒”、“曹雪芹故居”助推经济的,也遍及两京及相关各地。严格说经济派并非学术流派,但其对普及《红楼梦》亦有所贡献,不宜一概抹煞。
12.猜谜派:主要是对《红楼梦》书中谜语隐语乃至关目正文,采用猜谜的方式探其背后隐秘的红学流派。猜谜派和索隐派有所不同,索隐派是通过史料附会来猜谜,而猜谜派则是采用“谐音倒读”等匪夷所思的方法猜谜。猜谜派多属网络草根,如安晓玲、古洞秦人等。据说能看出曹寅父子“假死真出家”,祖孙三代分工合创《红楼梦》。其方法虽不入流,但简便易行,风从者众,亦自成一派。
漫话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问:这十二个流派,有的是学术,有的也谈不上学术啊?是的,确实如此。即使属于学术的流派,有的尚有生机活力,有的已经日薄西山,有的早就该关门歇业了。可是,按照红学就是研究《红楼梦》的学问这个广义定义,不论如何也都是同《红楼梦》沾边的学说,因此就有列入十二个流派的资格。至于您对每个流派怎么看,追随谁反对谁,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可能有的朋友还要发问:红学十二派中,怎么没有土默热红学啊?是的。土默热教授从来就不承认自己是红学一份子,不承认自己的学说属于红学范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当然不能侧身于红学各流派之列。土默热红学“十论”,每一论都是自成一家之说,合起来是一个庞大完整的学术体系,与那些支离破碎的红学十二派分支,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怎能等量齐观相提并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