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客题红客为谁

(2012-04-15 19:49:30)
标签:

有客

杜甫

洪昇

脂砚

文化

分类: 土默热红学

 有客题红客为谁

土默热

一.        脂批中屡屡出现一个“有客”

脂砚斋批阅《石头记》过程中,经常提及到一个人,参与并影响批语的内容。脂砚斋把这个人称为“有客”。例如:

庚辰本《石头记》第二十一回回前批: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凡是书题者不少,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名矣。

甲戌本”第二十四回《葬花诗》之后有一条回后朱批:余读《葬花吟》至再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曰:“先生身非宝玉,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此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故停笔以待。

“庚辰本”第二十八回又有一条朱笔眉批:不言练句练字,辞藻工拙,只想景想情事想理,反复推求,悲感乃玉兄一生之天性,真颦儿之知已,玉兄外,实无一人。想昨阻批《葬花吟》之,嫡是宝玉之化身无疑。余几作点金成铁之人,幸甚幸甚!

从以上三条脂批看,这个“有客”相对于《石头记》一书,有三个基本特点:

其一,这个“有客”深知“拟书底里”,也就是《石头记》创作的实情。不仅知道实情,而且还“嫡是宝玉之化身无疑”,“亦《石头记》来的”。也就是说,他就是《石头记》男主人公的生活原型。

其二,这个“有客”对于《石头记》一书的真谛比脂砚斋还要清楚,在脂砚斋“举笔再四”无法批《葬花吟》时,是他劝脂砚斋看过“玉兄后文”再批,防止了脂砚斋下“点金成铁”的愚蠢批语。

其三,这个“有客”不仅与脂砚斋十分熟悉,而且关系还极为密切。“惜乎失名矣”的说法,不过是脂砚斋故弄狡狯而已。两个人之间经常眉飞色舞地谈话,谈话中还有亲密调侃的意思,说这个“有客”“失名”,鬼才相信。

这个“深知拟书底里”的“有客”,究竟是谁呢?

 

二.        有客有客字子美,“有客”就是作者自己

要想知道这个有客是谁,首先必须弄清楚“有客”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有客”二字,望文生义,一般都会理解为“有个客人”或者“有个客居之人”的意思。但是,考虑到古人文章中遣词用语往往用典的习惯,这个“有客”是否有其它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其实,“有客”二字,在古人习用典故中,并非什么冷僻的生典,而是一个惯用的熟典。典出大诗人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第一首: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杜甫的这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是在同谷写的一组诗。此时杜甫从甘肃的天水向四川的成都逃亡,途经同谷,就是现在甘肃的成县。杜甫到达同谷之时,正是寒冬腊月,他在那里停留了一个月,生活陷入了绝境。他在那里写的七首诗,表达的乃是自己白发苍苍、生活潦倒悲惨境遇下的心情。

杜甫字子美,诗中“有客有客字子美”句,清楚地交代“有客”就是子美,就是客居同谷的诗人,就是该诗作者杜甫自己。所以,在古人的习用典故中,“有客”二字,往往用于隐晦地表达就是自己。

那么,脂砚斋在批语中使用“有客”一词,是否表达的就是脂砚斋自己呢?显然不是。这个“有客”,乃是“深知拟书底里”的那个自己,乃是“嫡是玉兄化身”的那个自己,显然,这个“有客”,指的是《石头记》作者自己!

笔者在《土默热红学》中曾经考证《石头记》作者乃是康熙朝大文豪洪昇,批书的脂砚斋,乃是他的妻子黄兰次参加“蕉园诗社”时的雅号。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有客”所作的那首《题〈红楼梦〉》诗:“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作者连续用了四个“自”字,暗示这是夫妻间自己进行的创作和评点。“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茜纱公子”当指作者自己,即“嫡是宝玉化身”的生活原型;“脂砚先生”当然是指脂砚斋,不过这个“先生”乃是夫妻间一句戏言,当不得真。洪昇一生热衷言情文学创作,当然是“情无限”;黄兰次因为“三十年前”发生的“家难”而终生不能释怀,当然是“恨几多”。那么,在脂砚斋其它批语中,是否有证据证实这一点呢?

 

三.“一芹一脂”就是“余二人”,就是洪昇夫妇

周汝昌先生依据“庚辰本”第二十六回的一条侧批:“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断言“明言与钗颦等相比,断乎非女性不合”;又依据同回宝玉“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一语下批的“我也要恼,”断言这“又是女子声口”,认为脂砚斋乃一女性。这是很有见地的推论。既然脂砚斋是个女性,那么她同作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俞平伯先生依据“庚辰本”第二十四回正文贾芸语“要是别的死皮赖脸,三天两头来缠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呢,”之后的侧批“余二人亦不曾有此气”,认为作者和批者也“正有舅甥关系”。这是误解。这里的“余二人”指的不是贾芸与舅舅之间的甥舅二人,而应该是“一芹一脂”夫妻二人。他们夫妻生活无着,不时向舅舅“借三升米二升豆子的”,受到冷遇后也不曾像贾芸一样“有此气”。

《石头记》作者洪昇与妻子黄兰次是表兄妹,洪昇的岳父恰是他的亲舅舅。洪家发生家难后,洪昇夫妇寄居京师,生活极端穷困潦倒,经常连续几天揭不开锅。其时洪昇的岳父兼舅父黄彦博一家,恰在京师为大富贵之家,夫妇二人不时向舅舅家也就是妻子的娘家“借三升米二升豆子的”,应是常事。受到冷遇时“亦不曾有此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洪昇夫妻虽然生活贫困,但从来傲骨嶙峋,宁可挨饿也不轻易向亲戚求借,以致因冻饿而达到“八口命如丝”的悲惨地步。这在洪昇诗集《稗畦集》中有充分证据。

脂砚斋批语中反映她与作者是夫妻关系的批语比比皆是,这里仅举二例:在书中描写旧家大族“五大病”时,脂砚斋悲从中来,批道:“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于三十年后,今余想恸血泪盈”。“读五件事末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只有批书人与作书人是一家子的夫妻关系,批语中方能称呼自己和作者的关系是“余家”,方能与作者有三十年的共同生活。

在书中描写詹光、单聘仁等清客相公时,脂砚斋为此谐音名字莞尔一笑,批道:“沾光、善骗人、无星戥皆随事生情,调侃世人。余亦受过此骗,阅此一笑。三十年前作此语之人,观其形已皓首驼腰矣。使彼亦细听此语,彼则潸然泣下,余亦为之败兴。三十年前结成的夫妻,至此妻子方能对丈夫有“皓首驼腰”之感慨;听到妻子讲三十年前夫妻之间共同经历的悄悄话,方能使丈夫“潸然泣下”,致使妻子也因此“败兴”。

 

四.“有客”是洪昇与杜甫流离痛苦生活中的共同感慨

脂砚斋在批语中不欲透露作者的真实姓名,而用“有客”二字代表作者自己,其用意并不仅仅是用典,其中还有很深刻的意义和感情上的关联。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一共七首,除前面所引第一首外,其余六首如下:

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鹅后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杜甫与兄弟姐妹生离死别、天各一方的悲惨经历,与《石头记》作者洪昇简直是一模一样!“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洪昇恰也是兄弟三人,因天伦之难而天各一方,又因三藩之乱而生离死别。读此“有弟有弟在远方”的诗篇,不能不产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洪昇有两个聪明美丽的妹妹,家难发生后,妹妹相继出嫁。由于家难和战乱的原因,两个妹妹相继青年夭亡,令洪昇痛彻骨髓!当洪昇读到“有妹有妹在钟离“之句时,内心之难以压抑之酸楚可想而知。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洪昇前半生追求功名,在国子监读书几近二十年,终因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而导致终身失去走“仕途经济”道路的机会。晚年痛定思痛,见此“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之句,如何能不悲从中来?杜甫“三年饥走荒山道”,洪昇“饥走荒山道”的时间竟长达二十年,比起杜甫的感慨,恐怕还要深刻得多。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充分看出,脂砚斋作为洪昇的妻子黄兰次,使用“有客”之典故称呼《石头记》作者、自己的丈夫洪昇,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正因为脂砚斋与石头乃是夫妻关系,想起三十年前夫妻共同经历的家难,方能“恸血泪盈”!也正因是夫妻关系,丈夫听到妻子提及三十年前往事,方会“潸然泣下”!妻子突然注意到三十年后丈夫,由一个英俊少年已经变得皓首驼腰”,才会感慨万分!

                2007年元月于长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