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先生谈如何看待安晓玲教授的发难
(2010-10-07 16:11:03)
标签:
文化 |
分类: 红学争鸣 |
土默热先生谈如何看待安晓玲教授的发难
逄冠卿
昨晚,我们几个土默热红学的粉丝,告知土默热先生,曾在他的博客上贴了两篇反击安晓玲教授的文章,并冒昧地问土默热先生:湖南的安晓玲和您胡缠乱打,您什么时候或什么事情上得罪这个人了,结的梁子怎么这么深呢?没想到土默热先生也是一头雾水,冥思苦想了许久,也没想出何时何地曾认识过一个叫安晓玲的人。他告诉我们:2010年9月28日安教授在网上发帖《〈红楼梦〉号外3:土默热枪毙了〈土默热红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安晓玲这么个人。土默热是土生土长的东北老汉,安教授是个湖南辣妹子,土默热除了文革期间到韶山瞻仰过一次革命圣地之外,四十年里从未踏上过湖南土地半步,同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能有什么过节呢?
土默热先生说,虽然自己与安教授都长期从事教育,也算是吃粉笔灰的同行吧,但两人远隔千山万水,既不在一个学校,也不是一个专业,不论在业务上还是生活中,都天各一方,井水不犯河水,不可能结怨,更谈不到怨愤甚深啊。如果说曾经有什么交叉的话,也只能是在红学问题上可能会有不同见解。土默热和安教授好像都是业余不计名利点灯熬油研究《红楼梦》的,土默热研究了三十多年,安教授研究的时间可能也不短了,虽然彼此不认识,但现在传媒这么发达,未必就不知道彼此的红学观点。土默热当年为了确立自己的“洪昇说”,确曾同主流红学界诸多大师级人物发生过争鸣,但一般不与红学票友发生争执,更从未与安教授有过抵牾。既然同属于红学票友,学术观点不同也非常正常,没有任何理由成为怨敌。
土默热先生告诉我们,他看了逄冠卿的《安晓玲教授:请先搞清逻辑,再发号外吧!》、《安晓玲教授:挂羊头卖狗肉可耻!》两篇文章,并不赞成,更不欣赏,还着实有些恼火,建议我们撤下来,不要败坏他的名声。他批评我们太沉不住气了,虽然安教授发难在先,逻辑不清,语言不洁,但你们也以牙还牙,以怨抱怨,冷嘲热讽,语言尖刻,这不是把自己也降低到对方的水平了么?大家毕竟都是学界中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说过头话,不能使用非学术语言,不能犯过去文人相轻的坏毛病。学术争论一定要对事不对人,以德报怨,点到为止,不能得理不饶人。要给人家留情面,留退步,留转圜余地,千万不能图痛快一锤子买卖,把人家赶上绝路。要有点慈悲心,怜悯心,悲天悯人,推己及人,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土默热先生要我们重写一篇文章,告诉安晓玲教授:她在网上发的《号外3》以及随后《一评》、《二评》两篇文章,自己都拜读了。虽然不同意安教授的学术观点,但还是要感谢其主动赐教。之所以自己不直接撰文与安教授商榷,并非对安教授心存轻蔑,而是感到两人的学术研究并不在一个平台上,缺少互相比较、直接切磋的基础。安教授研究的是曹寅、曹顒、曹頫和曹雪芹三代四人接力创作《风月宝鉴》、《石头记》、《情僧录》和《红楼梦》,自己研究的是洪昇初创《石头记》和曹雪芹披阅增删《红楼梦》,两个人的研究内容虽然在曹雪芹续书问题上有点交合,但在主要领域却没有共同的切磋平台。与其关公战秦琼一样做无谓辩驳,何如埋首书斋编自己的筐,挖自己的菜。
土默热先生认为,现在红学领域繁荣的同时也有些混乱,关于《红楼梦》作者的研究,就有十几种不同的说法,除了正统红学的曹雪芹说以外,还有什么吴梅村说,査继佐说,李笠翁说,冒辟疆说,废太子说,明隐王说等等,安教授的曹家三代人创作说与自己的洪昇初创说,也不过都是其中的一说罢了,谁也不是定论,还是曹雪芹占统治地位。任何《红楼梦》作者的提出人,要想确立自己“新说”,所面临的最主要障碍,都是胡适先生确认并为时下所公认的曹雪芹“旧说”,因此辩驳的对象都应该是主流红学界,而不应该选择其它同样是离经叛道的“新说”,作为自己的论敌。安晓玲教授急于确立自己的新说,并为此主动开展辩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她既选错了辩驳对象,也用错了辩驳证据。
土默热先生说,自己创立土默热红学体系的过程中,除了对曹雪芹作者论之谬误加以必要的辨析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扎紧自己的“洪昇说”篱笆上,从不对其它“新说”说三道四。因为驳倒曹雪芹说的目的,是为自己新说的大厦构建清理地基,超出这个范畴去攻击其它新说,属于毁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有害无益、得不偿失嘛。再说,将这十几种新说逐一驳倒又谈何容易,四面出击打持久战,谁又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安教授似乎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即使通过您的不懈努力,有那么一天,终于把土默热红学“推翻”了,那么“打倒”土默热之后,还得逐一去“打倒”那十几种新说吧?即使把这些人都“战败”了,老子天下第一了,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反思一下,对您的新说确立有什么帮助么?似乎没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为他人作嫁衣裳太划不来了。
土默热教授认为,时下这些《红楼梦》作者新说的提出者,不仅不应该互相攻击,自乱阵脚,反倒应该彼此尊重,互相帮助,心照不宣地结成红学创新的统一阵线。这不是什么拉帮结伙,更不是搞山头主义,而是正确阐释《红楼梦》思想文化的需要。这十几种新说虽然提出的作者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都反对《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都把顺治康熙年间的思想文化看做《红楼梦》作品的正确背景。红学发展繁荣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解读《红楼梦》,只要能正确阐释《红楼梦》的思想来源和文化传承,就实现了自己为《红楼梦》作者另立新说的目的,至于其作者究竟是洪昇还是吴梅村,抑或是其他什么人,反而没那么重要了,就算是“佚名”先生好了,何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何苦外患未除,先生内乱?何必横扫诸侯、唯我独尊?
土默热先生认为,安晓玲教授主张,康熙年间的曹寅、曹顒、曹頫父子,和乾隆年间的曹雪芹,三代四人接力创作《风月宝鉴》、《石头记》、《情僧录》和《红楼梦》,主要故事素材并不是乾隆年间曹雪芹的,这与以上所说按照清初背景解读《红楼梦》的诸多作者新说并没有根本矛盾,也应属于红学创新的一部分,最起码是做了创新的努力。红学不废百家言嘛,土默热坚持自己的洪昇说,但对安教授的创新学说也不持异议,过去不曾无端指责,今后也不会说三道四。安教授虽然写了系列文章攻击土默热,语言也有些过激,但看其文章的内容,初衷和重点还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并非与土默热有什么不共戴天的矛盾。安教授虽然曾经不理智地把自己与过去主流红学界一些“金棍子”搅在一起,但那些人是为了捍卫“阶级斗争红学”,安教授不过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新说而饥不择食罢了,二者之间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有所不同。从正确解读《红楼梦》的意义上说,安教授是友非敌,不宜以“极左”视之。
土默热教授要我们再写一篇文章回复安晓玲教授,我们几个“土丝”一商量,认为没必要再照猫画虎去重写,因为不会比土先生说的这些更得体,更明白,更周延了,只要把土默热先生的这篇谈话记录,原原本本地公之于众就可以。于是,我们就给这篇谈话记录加了个题目——《土默热先生谈如何看待安晓玲教授的发难》,贴在土先生的博客上,还准备推荐给《红楼艺苑》专栏,供红学界诸位专家和红迷朋友们传阅,也欢迎各种媒体转载。土先生谈的这些,虚怀若谷,高屋建瓴,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够我们晚辈小子学习一辈子了。相信安晓玲教授也一定能看到这篇谈话记录,作何感想,不得而知。但愿红学界同仁都能够高风亮节,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和衷共处,共促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