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焙茗改名茗烟看红楼故事的创作次序

(2010-05-17 17:01:57)
标签:

茗烟

焙茗

创作次序

文化

分类: 土默热红学

 

从焙茗改名茗烟看红楼故事的创作次序

土默热

 

《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有个得力的贴身小厮,这个小厮十分聪明乖巧,但又特别淘气调皮。这也罢了,我国古代纨绔公子的贴身小厮,几乎没有不古怪精灵的,没有什么奇怪。贾宝玉的这个小厮,奇怪之处在他的名字,先前叫做“茗烟”,后来改名“焙茗”,最后又恢复“茗烟”这个名字。

作者在书中并未交待之所以这样改名的原因。从目前所能见到的《红楼梦》版本看,几乎都没有交待改名的原因,只有程高本在二十四回中有交代:只见茗烟在那里掏小雀儿呢。贾芸在他身后,把脚一跺,道:“茗烟小猴儿又淘气了!”茗烟回头,见是贾芸,便笑道:“何苦二爷唬我们这么一跳。”因又笑说:“我不叫‘茗烟’了,我们宝二爷嫌‘烟’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二爷明儿只叫我焙茗罢。”贾芸点头笑着同进书房,便坐下问:“宝二爷下来了没有?”

 这段故事情节其他脂本均写作:只见焙茗,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贾芸进入房内,便坐在椅子上问:“宝二爷没下来?”程高本孤证不立,显然是程伟元、高鄂在整理出版过程中,看到书中茗烟、焙茗的称呼不一致,因此添加了茗烟改名焙茗的几句话。但这样又制造了新的矛盾,因为后来焙茗又一次改名茗烟,程高本却没有交待缘由,各脂本也没有交待其改名理由。

这就带来一个令人颇为疑惑的问题:《红楼梦》书中,究竟是作者有意让宝玉给茗烟改名焙茗,然后再由焙茗恢复茗烟?还是作者创作中出现的疏漏,对宝玉这个贴身小厮使用的名字不一致?如果说原因是前者,作者为什么不交待改名的原因(虽然程高本交待一次,但第二次却没有交待),让读者如坠五里雾中?如果说原因是后者,作者创作中为什么要发生如此疏漏,造成人物名字的不统一?

要想搞清这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很有必要对《红楼梦》书中对贾宝玉贴身小厮的描写进行一下全面分析。《红楼梦》集中出现贾宝玉贴身小厮名字的章节,主要在第九回、第十八回、第二十四回和第四十三回中。各章回中对这个小厮名字的描写情况如下:

在《红楼梦》第九回中,宝玉、秦钟在学堂中受人欺侮,经贾蔷等人挑唆,茗烟与锄药,扫红,墨雨四个小厮,与众顽童一起大闹学堂。在第十八回中,忽有茗烟来报,说冯紫英冯大爷请赴宴。宝玉于是忙命取出门的衣服,坐在外书房换好装束,由四个小厮茗烟,锄药,双瑞,双寿。陪随而往。在第十九回中,茗烟同东府丫环卍儿在小书房幽会,宝玉见而不责。在第二十三回中,茗烟又弄来许多古今小说传奇角本,给宝玉解闷,引得宝玉看了入迷。到了第二十四回,茗烟突然变成了焙茗,与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一直到第三十四回,袭人听焙茗说说宝玉挨打是薛蟠挑唆,便告诉了宝钗,导致兄妹吵架。及至到了到了39回,刘姥姥讲茗玉的故事,宝玉信以为真,要贴身小厮出城寻觅刘姥姥故事中子虚乌有的女儿塑像,小厮的名字突然又改回为茗烟。到第四十三回,随宝玉出城私祭金钏,道出宝玉心事的小厮,名字还是茗烟

从以上情况中可以看出,《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与二十四回,是茗烟改名焙茗的分水岭。直到第三十四回,名字仍旧叫做焙茗。第三十五回至三十八回中,小厮没有现身。第三十九回突然又改为茗烟。这种具有明显规律性的分布,应该引起《红楼梦》研究者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对茗烟、焙茗这个名字转换的问题,首先带来的一个疑问就是,他的名字原来究竟叫做茗烟还是叫做焙茗?著名红学 家胡文斌先生根据这两个名字出现的顺序,认为他原来叫茗烟,后来改名焙茗,再后来又恢复为茗烟。而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则认为他原来叫焙茗,作者后来为其改名茗烟。

胡文斌先生的见解不用多加解释,因为就是按照小说各回茗烟、焙茗出现次序判定的。那么周汝昌先生又是根据什么判定的呢?原来,周先生是根据书中贾宝玉诸多小厮名字对仗的规律性,进行分析判断的。周先生认为,欲解此疑,须从宝玉的小厮命名的“整体”来推考。宝玉有小厮多名,“知名”者至少六人,这六人见于第二十四回贾芸入府拜见宝玉时,先见茗烟与锄药两个小厮下棋,因夺拦嘴。次后见四五个小厮在那儿掏家雀儿,点名的是引泉,埽花,挑云,伴鹤。所以合计点名的有六个。这六人是排名有律的:上一定是动词,下一字是名词。因此确断茗烟本作焙茗,焙茗是他的正名

这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呢?笔者以为,从书中各章回的前后顺序判断是靠不住的,因为作者创作中会增加章回,调整次序。还是要从茗烟(焙茗)这个名字同贾宝玉其他小厮之名字的比较去判断,似乎更科学一些。

我们注意到,《红楼梦》集中表现宝玉小厮名字的第九回、第十八回、第二十四回中,宝玉小厮的名字至少出现了十个之多。第九回是茗烟与锄药,扫红,墨雨四个小厮,第十八回是茗烟,锄药,双瑞,双寿四个小厮,第二十四回是焙茗,锄药外,再加上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小厮

从这三处集中写小厮的情节看,其他小厮都是作者信笔添入的符号式人物,比如扫红,扫花,挑云,伴鹤,引泉,墨雨,双瑞,双寿等,并没有具体描写其人其事,各回中出现时名字也往往不一样。只有茗烟(焙茗)、锄药两人小厮,却是自始至终每个情节中都有的名字。茗烟(焙茗)的名字前后不同,而锄药的名字是始终如一,从未改动的。按照《红楼梦》作者为书中人物取名的对仗规律看,焙茗与锄药对仗工稳,而茗烟与锄药根本不对仗,所以,这个小厮的本来名字应该是焙茗。周汝昌先生的判断是有道理的。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是焙茗在先,茗烟在后,那么作者为什么在第二十三回之前先用茗烟,到第二十四回之后才改名焙茗呢?同理,到第三十九回之后,作者为什么又要恢复茗烟称呼呢?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作者创作中疏忽所致,这是说不通的,倘若是疏忽,茗烟(焙茗)的名字不可能出现上述规律性变化。作者一定另有原因,方将焙茗与茗烟两个名字改来改去。

这就要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书中各章节创作的先后顺序来加以分析判断,才能看出其中缘由。如果认定焙茗的名字在先,那么出现焙茗名字的第二十四回,第三十四回,就应该是作者先创作的内容;反之亦然,出现茗烟名字的章回,就应该是作者后创作的内容。

笔者在《〈红楼梦〉创作纵横谈》一文中,曾经详细分析了洪昇的人生经历和《红楼梦》五次增补成书的具体创作过程。《红楼梦》创作的第一个阶段,是描写洪氏家族内部由于“窝里斗”发生家难,导致“天伦之变”内容的,这一时期宝玉的贴身小厮叫做焙茗。创作的第二阶段,增补了姐妹们结成前后两个诗社的内容,小厮的名字改为茗烟。至于第三、四、五个增补阶段,也一直叫做茗烟。

书中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主要讲贾芸为了求一份差事,借钱买礼物送给凤姐行贿,又偶遇丫环小红,两人一见钟情的故事,这本来就是写家难的内容,是《红楼梦》第一个创作阶段的故事,所以宝玉的小厮名为焙茗、锄药。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从本回故事表面上看,是写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和薛宝钗分别去探望的情节,似乎应该是第二阶段创作的,实则不然。本回故事乃是上一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故事的延续,宝玉挨打是家庭矛盾的一次总爆发,是《红楼梦》第一阶段创作时的重头戏,所以此时宝玉的小厮仍为焙茗。至于宝钗、黛玉探视的情节,应该是作者在第二阶段补写的。

书中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主要写宝玉、黛玉花下读《西厢记》,风中听《牡丹亭》的故事,显然是描写姐妹们结诗社的内容,应该是作者在第二阶段创作的。因此将小厮名字改为茗烟。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讲的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故事,表面上看似乎应该是第一阶段创作的描写家难的内容,实则不然。在这回书中,出现了大量姐妹们行酒令、戏谑刘姥姥的情节,显然是作者在第二阶段补充创作的内容,因此小厮名字也改为茗烟。

这并不是说,《红楼梦》从第二十四回到第三十四回,就全部是第一阶段创作的内容;也不是说,第二十三回以前及三十五回以后的内容,就是第二阶段以后补充创作的内容。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楼梦》文本的创作顺序,并不是作者从前到后依次写成的,五个创作阶段的故事,也不是按照创作顺序从前到后板块式安排的。其第一次创作的描写家难的内容,后来被作者与历次补入的内容作了交叉安排,这样作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需要,也是统一作品体例的需要。

《红楼梦》作者洪昇是六十岁那年因酒醉坠水猝死的,《红楼梦》创作的统稿过程并没有最终完成,不仅造成了断臂维纳斯的遗憾,也造成了包括茗烟(焙茗)在内的诸多矛盾和缺陷。其实《红楼梦》中不仅存在茗烟和焙茗的名字矛盾,彩霞和彩云的名字,袭人和珍珠的名字,鲍二家的和灯姑娘的名字等,都存在着类似的前后不统一的矛盾。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焙茗和茗烟的不同名字,本无所谓优劣,作者为什么一定执意要把焙茗改为茗烟呢?难道仅仅是由于创作中灵机一动信笔而为么?茗烟(焙茗)这个人,同作者信笔写入的其他小厮不同,他与主人公宝玉形影不离,宝玉胡作非为的很多事情,都同他有直接关系。认为作者在这个重要人物身上如此随便地把名字改来改去,产生如此重大的创作疏忽,是说不通的。作者之所以为他修改名字,在含义上必然有其深刻理由。

书中宝玉为小厮取焙茗一名,并非一时兴起随口而取的,典出唐许浑《村舍》诗中的“山厨焙茗香”句,和唐皮日休《太湖诗崦里〈傍龟山下有良田二十顷〉》诗中“停缲或焙茗”句。这两首诗是描写遗民阶层隐居生活的,所谓“焙茗”,在唐诗中就是烧热山泉水冲泡茶叶的意思,是文人雅士淹留酒杯茶盏的表现。这与洪昇创作《红楼梦》第一阶段时的遗老遗少思想心心相印,故用“焙茗”为书中宝玉的贴身小厮取名。

到了《红楼梦》创作的第二阶段,洪昇创作的重点改为“闺阁昭传”,写姐妹们的结社赛诗的风雅生活和“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爱情纠葛。这一时期,书中宝玉屡次宣称愿意为姐妹们“化灰化烟”,所以把贴身小厮的名字改为茗烟。典出唐朝人贯休《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诗中的“白云堆里茗烟青”一句,贯休诗中“仙科朱绂言非贵,”“白云堆里茗烟青”诗句,表现了不愿为官加朱绂,也不愿仙科修长生,只愿在白云深处享受闲逸生活的情趣,与洪昇此时的创作意境呼吸相通,所以把焙茗的名字改为茗烟。但由于作品通稿没有完成,在书中仍然留下了焙茗的痕迹。程高本中关于茗烟改名焙茗的交待,乃是后人不明就里添加的蛇足;在二十四回中说宝玉不喜欢茗烟这个名字,因此改名焙茗,何以到第三十九回后又称为茗烟?《红楼梦》作者决不是不喜欢茗烟这个名字,而是更喜欢茗烟这个名字!

洪昇创作《红楼梦》,这个茗烟是有生活原型的。洪昇有一个仆人,从小到老跟随他一生,从富贵到贫贱都忠心耿耿。洪昇坠水逝世的原因,就是这个老仆先失足坠水,洪昇主仆情深伸手救溺,恰好风吹灭了船灯,又正逢无月黑夜,因此才失足坠水,溺水而亡的。这个仆人叫什么名字,是否有改名经历,就无从查考了。

《红楼梦》书中茗烟(焙茗)名字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笔者关于《红楼梦》作者及其创作过程的考证和推断。这些文本证据证明的事实,用曹雪芹说固然无法解释,用红学界惯用的偶然说也是可以解释得通的么?

 

 2007年5月20于长春

 

附录

一.唐贯休《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诗

拥翠扪萝山屐轻,飘飖红旆在青冥。

仙科朱绂言非贵,溪鸟林泉癖爱听。

古桂林边棋局湿,白云堆里茗烟青。

因思庐岳弥天客,手把金书倚石屏。

二.唐许浑《村舍》诗

燕雁下秋塘,田家自此忙。

移蔬通远水,收果待繁霜。

野碓舂粳滑,山厨焙茗香。

客来还有酒,随事宿茅堂。

三.唐皮日休《太湖诗崦里〈傍龟山下有良田二十顷〉》诗

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顷。

风吹稻花香,直过龟山顶。

青苗细腻卧,白羽悠溶静。

塍畔起鸊鹈,田中通舴艋。

几家傍潭洞,孤戍当林岭。

罢钓时煮菱,停缲或焙茗。

峭然八十翁,生计于此永。

苦力供征赋,怡颜过朝暝。

洞庭取异事,包山极幽景。

念尔饱得知,亦是遗民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