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被豆瓣安利了一部台剧《荼蘼》,不仅被杨丞琳的演技打动,还有这文艺又现实的Plan A和Plan B。(这不是公关公司的方案版本么)
这剧追起来挺轻松,一共就6集,但是它用小容量讲清楚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叙事手法也很特别:女主两种不同的人生平行发展,交叉讲述,对比感格外强烈。豆瓣评分挺高,我想很多人都在里面找到了共鸣感。
我们都要努力成为,你将来不会后悔珍惜的那个人。所以我们常常会有一个冒险的方案,也会有一个保底的方案。
做公关的童鞋们都很清楚,把Plan做得密不透风,只是为了让项目趋近完美。公关总会遇到各种“状况”,可都要用各种Plan把它们掐灭,工作就是这么铁面无私,没啥人情味。但这也就是PR的魅惑:有时候就是要玩这种心跳。
而生活不需要太完美,有遗憾才珍贵,如果把生活过得太公式化,按部就班,就没啥激情了。
-----我是《荼蘼》剧情时间轴----
故事的开始,依然延续了台偶的风格:男女主初遇在便利店。男主搭讪方式也很老套:让女主捡钱包,制造后续。711便利店在这种衬托下显得很“甜”。
对女主而言,这是偶遇;对男主来说,这是精心策划的环节。所以剧里的男主是一个“schedule男”,一切都要按计划行事:什么时候恋爱,什么时候成家立业,都在自己进度表中。
而女主,泡面公司小职员一个,在底层呆久了难免会渴望探出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做一次自己的女王。正好有晋升去上海的名额,因为羡慕公司艺术总监出来的气场,她对男主说:
而且,公司前辈张姐一直在她耳边灌输:
婆婆高血压送急诊,丈夫要忙工作就推给同样忙得不行的张姐,看得出来,夫妻俩经常为这种事情争执:
女主陷入两难,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左顾右盼。她跟男主还是热恋中的小情侣,如果异地,情感考验太多。但是不去,放弃这个机会,又对不起自己的梦想,仿佛回到很多校园情侣的“毕业季”。
而男主的性格,上面有提到,反正给我的感受是轻微直男癌,什么事情都是一根筋,大概理工男都自带这种特质。
还有妈宝男的潜质,女主让他一起去上海打拼,他的第一反应是,我妈怎么办。
但他对女主是真爱,后来还是服软,也在上海拿到了面试。两个人欣喜计划未来之时,意外来了:男主爸爸出车祸,男主铁定不能去上海了。
女主再次陷入选择,按剧情里的plan A和plan B,女主开始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方案A:女主坚定自己的事业心,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只能和男主每天视频通话,异地恋。
后面看得出,男主在视频里越来越没有耐心。两个人相隔久了,感情就变淡了。
异地恋最糟心的莫过于耐不住寂寞,小三登场:
男主还理直气壮地责怪女主:是你没有在我孤独的时刻陪伴我。
女主有时还是优柔寡断的:牺牲掉梦想难道才是对的选择吗?
张姐每次都是金句频出,简直是女主的人生导师:
事业上顺风顺水,当无所不能的女强人,自然就要承受它的后果。杜拉拉就是一个活例子,她有事业心,从小白晋级为职场老司机,而且很享受这种感觉,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比王伟要得多。
后续几版杜拉拉,只看了焦俊艳和戚薇的版本,虽然后期有些婆妈,但基本上都是一个走向:女人太要强,在职场是业务骨干,上演升职记。但却平衡不了生活,感情很容易被钻空子。
而按照方案B,女主就像给男主签了卖身契。和男主结婚生子,每天操心柴米油盐。女主经常觉得,自己牺牲了太多,很后悔。
把日子过成了兵荒马乱,想想也恐怖:
如她而言,她变成了自己口中的“庸妇”。后来一个人大着肚子去生产,更是心寒无处说,于是生活把梦想磨平了。
我想到最近被狂吐槽的《咱们相爱吧》,三个女性角色,性格各有千秋,但我最心疼蔡春妮。她有点类似于方案B里的庸妇,虽然在物质上有天壤之别,但内心还是一样的苦。
在豪门里各种受气,根本不是外界想像的阔太:吃剩饭剩菜,照顾老人小孩,保姆干不了的活她必须得上,在老公婆婆继女面前,里外不是人。
而且她也是有才华的,写的博客还被影视公司看中要买版权拍剧,但既然选择了嫁到这种豪门,心里的苦只能自己咽下去。
《荼蘼》的特别之处,让你看到两种不同的结果,并且有充分的空间去演绎A面与B面,虽然每一种结局都没有真正令人满意。
它让挣扎在选择中的人找到共鸣,我们纠结、懊悔、迷茫的时候其实都差不多。但现实呢?既没有平行空间,也不会让你事先看到结果,而你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选择。
就像剧里反复提到的鸡汤:女人,最重要的是要替自己找到定位。
这部剧的定位也很准,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选择困难症”患者,用戏剧化的剧情来治愈“抉择的踌躇”。
------我是剧中危机公关的分割线-----
除了剧情设定有新意,演员演技自然生动,整部剧的职场部分也非常抢眼。
先看植入清单,排在第一的就是“统一方便面”,也是女主所在公司。
第二集开头就切入“品牌危机”,貌似这也是职场剧的“保留项目”,要抠细节和冲突,就得安排一场“危机公关”。
总经理召集所有人开会,每个职能部门挨个brief。我还蛮喜欢这种画面:兵荒马乱的危机现场,却依然井然有序,条理清楚。
公关部对接“人的工作”,做善后补救,不惜成本。
业务部,负责所有渠道的产品下架,每个部门都强调时间和效率,危机公关就是要看“时效性”。
除了有问题的商品,所有商品都要进行全面检查,防止进一步恶化。
行销部(这是港台的说法,对应市场部),撤广告,开记者招待会。
这位总经理条理清晰,反应迅速,而且也是个急性子,危机面前,就是要抢时间。
这是我看到过的影视剧中很接地气的“危机公关”演绎。从行业角度看,沟通机制“扁平化”,专业观众看起来会被“燃”到,而且细节处理很好,各司其责,对症下药。紧凑的戏剧效果,看起来也不会出戏。
而普通观众看着也不会有“隔阂”:食品安全危机每年都有,危机公关已经不是“行业术语”,直击幕后,看个新鲜。
重点是:这是超级无敌的“品牌植入”现场。虽然台词里没有品牌植入,但拍摄现场的各种产品露出(虽然不是很刻意),效果已经达到了。
紧凑的危机现场,代入感还是挺强。
随后女主和总经理加班吃着泡面新品,还要打一手好的“情怀牌”。从产品到情感升华,一应俱全。而且台词走向是“不吹不黑”,细节很用心。
总经理还要继续黑“咖喱”,来巩固这个话题。
excel表格里的细节也是抓得很好,职场剧就是要把工作内容展现到方方面面。
女主的“情怀牌”触动了总经理的市场神经,开始构思百度贴吧的“软文”。
总经理总是快节奏,好喜欢这种快准狠style~
危机中又开始“推新品”,虽然这套路有点“新”,从剧情效果来看还算不错,跌宕起伏。
总经理继续sell市场营销的心机,不过这些金句台词挺有用~
危机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剧情将“危机公关”和“市场部”的“各种幕后花絮”放大,走了一条新的CP线演绎,还普及了厂商们的“小心机”。
镜头很美,细节依然很美,百度亮了......也说明品牌很接地气,懂得因地制宜。而且没有用微博,用的百度贴吧,也算有点新鲜感吧。
同步推新品,线下铺货也有心机,走大学路线,可以让他们带动社交热度,同时配合“饥饿营销”。这部剧受众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这些场景不会陌生,会让人觉得这部剧精致又专业,行业剧之所以受追捧,就是靠细节和各类技术。(虽然《荼蘼》不是行业剧~)
总经理也是金句大师:别看自己失去的,专注自己可以拥有的。
这不就是哲学中的:抓大放小,抓事物的主要矛盾么~还有谁能背诵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突然想起来初中让我骄傲的政治课...哈哈哈)
喜欢《荼蘼》,因为剧本好,剧情也不完全是儿女情长,专业又细腻。喜欢这种都市剧的真实感和颗粒感,有痛楚,有不完美,就像歌词中唱到的:
痛过的美丽,仍将冉冉升起
而且杨丞琳的职场打扮也好好看,发型是哪里做的呢?
希望看完这部剧,我们都少纠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