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机支付第一问:运营商能否变“银联”

(2009-06-17 08:11:21)
标签:

手机支付

移动

联通

电信

手机银行

银联

it

分类: 通信观察

作者:刘华

 

    最近,关于手机支付业务的消息不断增多。据媒体报道,4月底、5月初中国移动将先在上海开始用户招募,今年大规模推动手机无线支付。另据媒体报道,4月17日,中国联通也在上海发布了首个基于3G网络的增值业务,即基于非接触式通信(NFC)技术的手机支付业务。据其高层介绍,上海联通将在5月17日3G网正式投入商用后推出该业务。此外,手机支付业务在湖南等地也不断有所谓的“捷报”传来。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三大运营商市场竞争的加剧,每一项有潜力的业务都将成为三方角逐的战场。手机支付业务,虽然被运营商和银行业纷纷看好,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却是:谁来主导手机支付业务?

    从上述关于移动、联通手机支付的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是运营商意欲主导手机支付的倾向。倘若如此发展下去,那么运营商岂不成了手机支付时代的“银联”了?

    然而,运营商到底能不能、该不该成为手机支付时代的“银联”?运营商意欲主导的倾向,是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可以说,谁来主导手机支付,将直接关系到手机支付的互联互通、手机支付的安全、手机支付的标准、手机支付的利益平衡,以及银行等产业链各方推进手机支付业务的积极性问题。

    从运营商角度看,手机支付首先离不开手机。尽管可以有专门的移动设备也能实现,但作为以便捷为卖点的业务,手机是最理想的无卡支付终端。手机支付一方面作为运营商附加值服务的卖点,能留住和吸引用户。另一方面,手机支付在未来也必然成为运营商获取增值收入的一个源泉。

    从金融角度来看,手机支付更离不开银行,银行是手机支付赖以实现的金融业务基础,运营商只是技术层面的保障。招商银行总行信息技术部副经理周天虹曾在一次相关会议上发表观点认为,“在手机上发展金融服务主要是银行和运营商之间主导权的问题,目前中国的情况是中国移动非常强大,我认为中国移动做得非常好,但是提供金融服务方面离不开银行的角色,还是要进一步的强调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如果这个合作关系处理得好,这块的应用发展就会快很多。”

    这一说法换个角度理解,则暗示如果运营商和银行之间的主导权问题处理不好,那么手机支付业务就很难快速推进。银行绝对不会甘愿为运营商打工。虽然手机支付由运营商提供网络、技术支持,但根本上还是一个银行业务的组成部分,还离不开用户在银行开户的各种金融业务的支撑。

    然而,如果由银行而非运营商主导的话,银行“单干”既不利于手机支付广泛应用,容易造成一家独大的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局面,而且更关键的是,容易出现难以互联互通的问题。手机支付为便捷支付方式的革命而生,用户往往有多个银行的银行账户和银行卡,因此,必须要一部手机互联互通其所有银行账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又牵涉到银联、VISA、万事达这样的机构,以及相关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等。

    那么,手机支付业务应该由谁主导?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让移动运营商来主导,一旦大规模发展,运营企业将会拥有非常庞大的短期沉淀资金,这与国家的金融政策发生抵触;如果让银行来主导,那么银行就需要租用移动运营商的网络,然而对于得不到多大利益的小额支付,银行不是十分感兴趣。”

    近日,电信运营商Telstra、澳洲国家银行NAB和VISA在墨尔本郊区多克兰结束了一项为期三个月的NFC测试。测试期间,消费者的手机支付是通过Visa读取器实现的,交易金额则直接从用户的NABVISA信用卡中扣除。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运营商、银行、信用卡机构三方联合、且是由信用卡机构而非运营商提供读取终端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启示是,手机支付的主导权或许要么由运营商、银联、银行共同出资组建的第三方公司主导,要么就是直接由银联、VISA这样的机构主导并与运营商、银行通力合作。

    从这个角度看,手机支付时代需要的不是运营商做“银联”,而是需要一个媒介,即值得产业链各方和用户共同信任的第三方组织。

    可以说,无论从政策方面看还是为长远计,运营商都不应、不能且无法成为手机支付时代一统江山的“银联”。而手机支付的主导权问题,仍是一个待解的迷。

(通信世界专稿)

 

作者简介:刘华,致力于网络传播、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研究,持续关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欢迎约稿。QQ:63209652; MSN:chocnet@msn.com; 邮箱:liuhuait@g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