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实是“生活与思想的夹缝”

(2009-07-27 17:01:05)
标签:

阿城

李陀

北岛

七十年代

王安忆

文化

分类: 社会评论
写这篇文字源于今天早上看到的I时代报上的一篇报道《李陀:七十年代是“历史的夹缝”》。李陀是哥伦比亚的一位客座教授,《七十年代》是一本书的名字,李陀正是这本书的主编之一,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位主编,他的名字同样如雷贯耳,那就是北岛。《七十年代》这本书是一本集体回忆录,这其中收录了诸如阿城、韩少功、陈丹青、王安忆、阎连科等一大批名人对各自经历的1970年代的回忆。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过这本书,只是被报纸上这篇报道中的“夹缝”二字所触动了。我觉得如果七十年代是“历史的夹缝”的话,那么如今这个时代就是处于一种“生活与思想的夹缝”当中。
 
    如今这个时代,或者说是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依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每天看着它、说着它、想着它、研究着它。然而,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看不懂这个地球,我们看不懂自己,或者说我们很难达成一个共识,形成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个地球有男人有女人,这个地球有中国人有外国人,这个地球有各个年龄段的人:少年、青年、老年,以前也有,只是如今这些人之间的差异比过去任何一个年代人与人之间差异都来的大而猛。
 
    举个很典型的例子,也就是时下争论得沸沸扬扬的例子,80后与90后的差别。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直至现在是世界经济生活发展变化最为迅猛一段时期,这一时期地球就像疯子一样往前飞奔。而这一时期,80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有过一个相对稳定平和的童年,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们手足无措。食品越来越多了,已经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问题了,书籍越来越多了,各种类型题材的都有,游戏娱乐越来越多了,电影、电视、动画、动漫、电动、网游,不再是简单单纯的玩法,而是有着一股魔力,让人沉迷其中。总之,各种事物带着各种面具一下子扑将过来,习惯了简单生活的80后只能慌乱的不加挑拣的接受。而此时,90后正处于相对较为稚嫩没有辨识力的时期,对于这种生活的变化,他们就像婴儿躺在摇篮上一样悠然自得地接受着,他们并没有觉出任何的不适,他们对于这种一天一个样的生活很是适应,如果一件事物存在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儿,他们反而会讨厌,他们要求的是个性,不一样,变化。于是在这些个外在力量的冲击下,80后和90后思想行为上的差别就是天壤之别了。80后对90后的思想行为颇为轻视,90后对80后的思想行为更是不屑一顾。其实80后与90后之争只是时下社会的一个缩影。这种争论争执在任何一个群体甚至任何个人间都存在。
 
    时下,这个社会没有了所谓的统一标准,这个社会没有了一股能支配影响大部分人的主流。每个人在这方面属于这一群体类型,在另一方面又属于另一群体类型,每个人都处于一种“生活与思想的夹缝”中,被不同的力量影响着拉锯着撕扯着。而面对着这种“夹缝”中的生活,不同的人的感想和处理方式不一样。有的人选择捂住耳朵、蒙上眼睛、关上房门,过一种心灵思想上的隐居生活,有的人则恰恰相反,越是混沌不清的年代,他越想搅和一番,手舞足蹈、大声尖叫,让别人知道他,进而想影响他人的生活,而大部分则是静观其变,听着看着,不参与也不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他们默默地承受着这种“夹缝”式的生活。
 
    或许还是用《双城记》中开头的那一段话来形容如今的社会和生活最为合适: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我的评论网:www.shutongsj.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