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5e9073cbt91fbe0bdff52&690
坏妈妈让别人养自己的孩子
寄生和寄居的现象――动物生存原则(十四)
张涛
一提到寄生,我们就会联想到自己的肚子里曾经寄生过蛔虫,然而在自然界中,寄生现象不在少数。从定义上讲,寄生(parastisu)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除了寄生之外还有一种拟寄生物(parasitoids),其中包含一大类昆虫寄生物,它们在昆虫宿主身上或体内产卵,通常导致宿主死亡。比如赤眼蜂为卵寄生蜂,其中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被人类用于防治害虫。
最有趣的是杜鹃(布谷)鸟的育雏方式,让人啼笑不得。众所周知,杜鹃鸟不但叫声动听(可以译为:布谷布谷;豌豆布谷;光棍好苦;孩子回家),它还是捕虫能手,是人类的益友,也是诗人李白咏唱过的“子归鸟”(“又闻子归啼月夜,愁空山”),是古人盼子回家的引用语。杜鹃为什么会有“子归”的别称呢?原来杜鹃鸟的育雏方式极不道德。
杜鹃每年产卵2~10枚,当她产下卵后就口衔着自己的卵飞到正在孵卵的其他种类的鸟巢,吓跑了其他鸟后就把自己的卵迅速地投入其他鸟的卵中,再叼走别人的一枚卵,使巢中卵的数量不变。它的卵有着特别厚的外壳,这样在落入巢中时就不会破碎,而且颜色和形状也与其他鸟的卵差别不大。杜鹃鸟的卵也比其他鸟卵早孵化,幼鸟出来后会立刻把其他的卵扔出巢外,以便独享养母之恩。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将长得很大,需要吃光养母所能找到的全部食物,其食量相当于3~4只其他幼鸟所需进食量的总和。图片中就是一只杜鹃雏鸟正在由比它小得多的刺嘴莺养母喂食。不知那位养母是否知道她正在喂养杀害了自己亲生孩子的强盗,而这个强盗本身又是那么的无助――这个世界到哪里去讲理!这就是巢寄生鸟类的特殊繁殖方式,因此杜鹃鸟妈妈也是世界十大坏妈妈之一,她在夜间的鸣叫被人们解释为呼唤自己的孩子快点回家,它也因此有了子归鸟的别称。至于自然界为何安排得这般残忍便不得而知了,也许杜鹃鸟捕虫很忙没有时间养孩子?也许是上帝要用这种方式奖励有功之臣?如果按照人类的道德规范,功臣英雄也不能用掠杀他人之子来养育自己的后代。然而自然界就是自然界,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就一定有其道理。像杜鹃这样的巢寄生鸟类共有80多种,它们把卵寄生在125种其它鸟类的巢中。
在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也常常产生寄养(寄生)和领养的家庭结构,养父母和养子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其中涉及到财产继承和伦理道德以及善待养父母的社会问题。人类毕竟是高级动物,是具有感情和道德的万物之灵,养子应该尊重和善待自己的养父母,应该知恩报恩,应该赡养含辛茹苦养育了自己的养父母。绝不能像杜鹃凶残地对待宿主鸟那样对待领养人,也不能像杜鹃雏鸟长大了就飞走那样对待养父母,甚至还要恩将仇报。
自然界是人类诞生的摇篮,是人类学习和成长的课堂,但是人类不应消极地复制自然现象,尤其是伦理道德。人类应该高于自然,雅于自然,和谐在自然之中,做自然进化中的模范。
2010年10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