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风先生
古风先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3
  • 关注人气: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虱子、跳子与篦子

(2016-01-12 23:33:00)
标签:

古风

虱子

跳子

跳蚤

篦子

分类: 流金岁月
去年秋天回家,陪老妈逛了一次龙沙公园,给她照了很多照片,老人家很高兴,惟一的遗憾是没有看到猴子。由于齐齐哈尔市新建了动植物园,所有的动物都搬到了新家。过去妈妈上公园,主要去动物园那里看猴子,每次去看猴都会在那里流连很长一段时间。
我也喜欢看猴子,特别是喜欢看母猴给小猴抓虱子,那动作与人类行为极为相像,小时候,妈妈也是这样给我们抓虱子的,所以,那温馨的场面总能让我沉浸在怀旧中。说起虱子,我又联想到了一种日用品——篦子。
篦子这东西如今很少见了,90年代后出生的大概很少有人听说过,而在过去可是家家必备的日用品。
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尤其在农村,百姓家里大多是鸡鸭鹅狗样样有。特别是夏天,房门经常是洞开的,所以院里的家禽、家畜们时常也会以主人的身份,晃着膀子进屋转一圈,甚至还会在屋地上拉一泼稀屎。苍蝇、蚊子、小蛟、瞎蠓、蟑螂、老鼠等一些有害昆虫、动物也与人类共栖在一个屋檐下。由于卫生环境差,人的衣服上、头发里大多寄生着虱子和跳子。虱子长的与人的皮肤颜色差不多,咬人吸血,虽然不似蚊子、瞎蠓盯人那么疼,但会奇痒无比。跳子学名跳蚤,也有人叫它狗蹦子。体形非常小,着一身坚硬的深色铠甲,动作敏捷,跳跃能力十分出众,据说轻轻一跃就能跳起七、八寸高,是它身体长度的350倍,相当于人跳过一个足球场的距离。按比例计算,传说的“鼓上蚤──石迁”与它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别看跳子个头小,却长着非常锋利的牙齿,咬起人来连皮带肉,比虱子厉害多了。因为虱子与跳子寄生在人身上,与人如影随形,所以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烦忧。
每到夜晚,孩子们都光溜溜地钻进了被窝,妈妈就在灯下把我们的内衣拿过来抓虱子。对付头发里的虱子,用篦子是最有效的。当感觉头痒的时候,只要用篦子好好梳上几个来回,肯定能梳出几个圆滚滚家伙来,然后恶狠狠地把它们掐死。跳子是很难抓的,只有在头发丛里提前发现它,迅速用大姆指先把它摁住,然后再用食指帮忙将它捏住薅出来挤死,稍不小心,就会让它逃之夭夭。可以说,捉一只跳蚤比在草丛中捉蝈蝈还难。
小时候,我对什么都很好奇,对虱子也是一样。记得有一次我从内衣中捉到了一只虱子,把它放在桌上,看它张着六只爪子慢慢爬的样子。由于虱子个头比较小,肉眼看不清它的模样,只感觉它像个小蜘蛛。为了看清它的本来面目,我找来一只透明的玻璃球当放大镜,把虱子放在球上,对着光线用眼睛观察。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经过放大的虱子,仿佛一只怪兽在你面前张牙舞爪,那经历大概一般人没有过,不仅是可怕,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从那时起,我见到虱子立即处死,绝不让它在我面前多活一秒钟。
人类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在为生存而战的发展中创造了无数伟大的发明,篦子应该算上一个!
追溯篦子的历史,可谓是极其悠久的。相传春秋时期有个叫陈七子的人因罪入狱。在狱中,他头上生了虱子。为了解决虱痒问题,他将用刑用的竹板制成最初的篦,用来清除头上的发垢和虱子,后来理发师都将他奉为篦的祖师爷。明代人更是把篦用到了极致,人们把篦子插在发髻上当饰物,随身携带,既美观又实用。
篦子与梳子有点像孪生姐妹,都是闺阁中的物件,都是为头发来到人间的。从功用上讲,梳子是用来梳理头发,满足人们的爱美之心,所以它是主管美观的,我称它是美容师。而篦子主要是为了清除头屑、虱子、虮子(虱卵)、跳子及其它污垢,还能起到按摩头皮、舒筋活血的作用,所以它是主管健康的,所以我称它是保健医。
篦子与梳子外观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梳子齿粗壮些,排布在脊骨的一侧。在形制上分为有把儿和无把两种:无把儿的一般比较宽大,用手直接握住脊骨使用;有把儿的一般都是玲珑型的,齿子较短,脊骨也窄,不便握持,所以设计一个把儿以便握持。梳子的材质一般是以塑料、竹木为主,高档点的用牛角制成。篦大多是用竹子制成,脊骨在中间,如鱼骨刺相似。脊骨兼有把儿的功能,齿子对称排布在脊骨两侧,端头一般配有硬质塑料做保护和装饰,当然比较高档的还配有有牛角、象牙等,不一而同。记忆中,我家使用的篦子是竹制的,两端带白色硬塑料的那种,应该是当时最普通最常见的那种。
后来,我家从农村搬到了城里,生活一天天改善,居住环境也从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后来又进了楼房,我没有注意到,虱子、跳子是什么时候从家里消失的,也没有记住最后一只篦子是哪一年扔掉的。虽然对篦子的印象越来越淡,但那齿缝间永远残留着我的童年,让我至今无法忘怀。

                                                  作于2016.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